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与实践

2019-09-10 07:22陈宇婷
高考·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实践策略德育教育

陈宇婷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露,高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人与引导者,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思维品质逐渐完善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通观全局,既要加强学生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完善与优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结合课程改革大纲与班级教育情况,制定更明确的教育方针、更多元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培养。本文结合班主任德育教学实践与相关文献资料,就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促进课程改革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体素养的提升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高中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符合道德需求的行为习惯与精神认知。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也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从广义角度而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现代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综合技能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思想情操与职业道德,从个体出发助力国家的兴旺繁荣。[1]班主任是高中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应当恪守师道,提升自我道德品质与德育教育能力,以身作则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明辨善恶。

2.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2.1班主任未能认识德育工作重要性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应试压力下,部分班主任不够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社会各界的影响、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升学期望、学生自身繁重的学习任务等,都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缺失。部分班主任将提升学生成绩作为自身工作重心,强调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压缩德育教育时间,以期获得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就会导致德育工作流于表面。部分班主任德育教育照本宣科,学生也难以结合实际树立自觉提升道德素养的意识,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

2.2班主任教育能力不足

传统教育对班主任的定义是学科教学能力强、学生管理能力强的课业活动引导者。但随着素质教育需求,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也成为衡量其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部分班主任缺乏德育教育意识,在德育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德育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难以站在学生角度展开德育工作。这是因为这部分班主任在长久的管理习惯中并未形成足够重视德育教育的观念,德育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开展德育工作时顾此失彼。

2.3传统德育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德育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若班主任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跟进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吸收更多德育教育知识,就难以提升教学实效性。部分班主任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一言堂的理论教学,即使想要尝试更有亲和力的方式,也由于重视和准备不足变为无法打动学生的简单说教。而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阶段,对事物有自主的理解,很难接受班主任默守陈规的教导方式。长此以往班主任德育工作就会与学生脱节,难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学生遇到学习与生活问题也会对班主任缺乏信任而不主动沟通,德育工作形同虚设。

3.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方针

3.1加强与其他教师联系,构建系统德育工作框架

新课改提出“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水准与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共同作为教学重点。[3]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但一人之力难以实现对学生德育系统的建构。故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其他任课老师的联系,在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增强对学生整体与个体的了解,共同探讨、拟定不同科目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科学的德育态度与积极的德育情感,让各科教师也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培养,构建系统化的德育工作框架。

3.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地位,以班干部为行为模范

德育教育以學生为本,德育实践也应当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轮换制、选拔制等班干部制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德育知识转变为主动实践。以优秀班干部为行为表率,引导学生修正行为习惯、培养道德修养。同时,班干部更能理解学生的思想,能够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纽带,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以点带面,提升全班同学的德育品质。

3.3正视个体德育特性,缩短学生能力差异

统一的德育教育强调学生的思维共性,但并未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如采用简单的说教教育,就很难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炼德育内容,针对性提出德育教学方案,通过一对一沟通、自主分组学习等方式,鼓舞学生勇敢表达个性与见解。[4]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德育素养差异,平等对待每一名问题学生,以学生心理转变作为衡量其德育成果的标准,设置不同梯度的评价方式,以情动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3.4建设积极乐观的集体文化,营造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

高中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课业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业困境,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教学需求。为了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营造民主的德育环境,班主任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德育教育的意义产生更深入的认知。也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学校文化艺术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在沟通与合作中碰撞思维、产生共情意识。同时,和谐的班级文化还有助于学生性格发展,让学生成长为乐观积极、意志坚定的人,构建学生的道德素养屏障。

4.结语

综上可知,高中班主任应当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以现代化管理手段、多元德育教育模式、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解决高中阶段的学业困难与身心发展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为学生今后的高校教育、社会生活等提供精神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姗姗.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J].考试周刊,2017(76):169.

[2] 谢明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J].时代教育,2018(2):89-90.

[3] 叶高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7(79):19.

[4] 郭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实践策略德育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