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2019-09-10 07:22胡有安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胡有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逐渐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系统学习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概率,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根据我的实际观察,当下大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很多教师习惯了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惰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变差。

(二)过于重视学生成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不论是初小学生还是高小学生都有较大的升学压力,这样的压力下导致教师不得不将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导致了当下教学模式的畸形。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首先就要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优秀素养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只有德才兼具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未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

中国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上发展速度比较晚,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过于呆板,没有将数学的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改善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锻炼数学逻辑思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原理的过程中,可以更进一步增加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在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而有目的地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时下较为流行的思维导图来教学生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进行串联讲解,通过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这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高效率的数学抽象思维逻辑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分别画出他们脑海中的直线、射线、线段。让他们从所画图形之中就端点个数、是否延长、是否可以度量长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认真比较。

通过学生简单的预习活动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就可以对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有效对比掌握。在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合理想象来思考下列问题。“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呈现怎样的特点?”通过问题的展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寻找正确的答案。

在学生合理想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简单提醒,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关图形的具体情况,进而得出满意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密切联系生活知识,提升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加学生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密切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来帮助同学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思考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难题和解决数学难题的兴趣,进而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有效联系,实现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数学知识的目的。在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进而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同学们回忆,自主预习的方程知识,进行简单方程解题运算。之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展示生活化的题目,帮助同学们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找到解方程的具体办法。“旗杆的高度较高,想一想怎样测量出它的高度呢?”在这一问题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测量,太阳底下竹竿的影长,然后运用竹竿的长度除以竹竿的隐藏最终得出一定的比值。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测量旗杆的隐藏,利用刚刚计算出的比值进行旗杆高度的测算。

通过这样的办法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测量出旗杆的高度,高效率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加强数学解题练习,锻炼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锻炼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和知识运用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能力的高低和准确率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数学解题的正确率。所以小学数学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运用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锻炼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帮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运算练习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进而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数学运算问题,提高正确率,在日常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为稳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长方体以及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首先回忆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相关概念,并且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回忆。在这些内容具体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注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运算能力出发,通过典型事例以及有针对性的题目引导同学们开展运算能力锻炼的活动。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在运算时牢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运算方法,关注体积单位的进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较为简单的运算题目,在学生运算能力稳定下来之后,再为他们提高运算的难度。通过有难度需要变通的计算题目来引导同学们通过思路的转换和方法的变通进行具体数学问题的运算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夯实数学知识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有赖于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之一。这项能力在培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选题目,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变通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分析给定材料,发现数学材料中的问题,进而通过系统的理解和完整的思考来推理数学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要着重训练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个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通过练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帮助同学们在深刻理解排列组合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逻辑推理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尝试通过规律的寻找来进一步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化解问题的方法,尤其需要学会通过列表的方式最终寻求规律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排列与组合这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找规律的具体办法,帮助他们通过梳理思路进行数学逻辑推理。真正建立起数学题目本身和具体算法之间的有效联系,锻炼学生灵活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五)注重数学思想熏陶,创新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受到小学生和数学教师格外关注。数学精神的学习和熏陶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之一。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以及题目的练习和运算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养成认真细心的数学解题习惯。尤其可以通过本班数学课堂表现优异的学生为例,引导同学们向榜样学习,进而培养良好的数学精神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展示榜样同学的多种做题方法,引导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在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顺序和基本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可以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解题活动,教师认真观察不同学生的解题办法。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将同学们中间创新型解题办法进行特别展示。引导同学们都来学习这些新思路核心点子,进而引导全班同学都能够培养发散思维创新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新颖解题办法,进而更加快速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

(六)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思维强的科目,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中有很多的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教师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只会增加数学的枯燥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需要利用思維导图,将教学中的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出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解决这些难题,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这些难题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一步步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者的概念搞不清楚,那么教师从各自的特点出发,为学生绘制出完整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对比的学习方法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其他三角形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对比和思考中掌握相关知识。

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单元里面往往包含了很多小知识点,二这些小知识点又分散在单元不同的位置,学生在进行单元学习的时候,往往只会注重单元的中心内容,对于这些小知识点很难做到全部的掌握,再加上小学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本身就很杂乱,导致大脑中的数学知识十分的混乱。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生活中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上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课,围绕年月日的主题展开,使学生对闰年、平年、大小月有所认知,了解其判断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后进行整理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所有的知识点清晰地罗列出来,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在形成基本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精神品质,认真发现数学问题,克服困难努力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