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09-10 07:22黄得福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建设

黄得福

一、班级文化概论

班级文化即班级群体文化,是体现一个班级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等适应本班级特色的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特色教学管理,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班级成员的自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包括了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活动文化,这些文化都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成员和班级文化才会朝着前进的道路越走越远。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德育功能

首先班级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面对气氛浓郁的氛围,学生处在这种干净清爽的教室中,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其次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这种和谐有序的优美环境中,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有了一定的规范。学生不会随便地破坏这种美好的环境,而是真正地做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最后有利于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要以班级为单位,在這种大环境下,学生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能因为一个人影响了整个班级,学生之间要齐心协力,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创建美好的班级环境。

(二)美育功能

美育即美感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干净整洁的教室布置、琳琅满目的背景墙设计,清新素雅的整洁穿着,文明用语的使用等无不在学生的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发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这种美育功能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从而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认识美的能力。

(三)实践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而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社交方面和实践方面都略有欠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会有展览和表演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促进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班级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民主性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民主性作为支撑,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管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班级文化建设才会越来越完善。当今我国的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的民主性,班干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内定,或者教师的得意学生才会被委任为班干部来辅助班主任的工作,便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从而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班主任不会经过任何的民主投票竞选来委任班干部,这种不合理的选拔机制在班级内部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大大削减了同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教师任意为之的班干部委任制度,会使同学们失去了竞选的信心,一些管理出众、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因此无法得到施展和锻炼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管理人才,学生会对竞选班干部失去信心,导致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失衡,有失民主性和公平性,久而久之,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升学率上,忽略了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都是很浅显的认识,而班主任为了迎合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非常被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性,认为文化建设只是比较浅显的画板报,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思路不清晰,思想意识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思维局限在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建设发展,造成了部分学生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违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使班级文化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影响了学生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三)班级文化建设个性的缺失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支撑,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学校大都看重的是班级的升学率,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得较少,老师也固守着陈旧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精神。力图使小群体跟随着大方向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如,这个同学在演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教师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演讲方面的才华,教师完全可换个角度想问题,通过鼓励该学生在演讲方面的才能,以此带动班级同学的模仿,适时地举办演讲竞赛,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重视个性化发展。提高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缺乏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常拘泥于学习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而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这种能力是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也是迈入社会大门的必备技能,而部分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经费不足,甚至没有活动经费的预算,就算有预算,班级活动的前期筹备不完善,活动过于陈旧,没有创新精神,缺乏新颖的活动模式,以至学生无法在班级活动中得到素质训练。

(五)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

因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时间较晚,因此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以及文化建设工作中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因此会导致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对班级进行管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学生出现了问题以后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而是从教师、从学校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温暖,甚至很多学生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任由教师责骂、惩罚也不再改变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很重要,纵使传统教学模式在之前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化的今天,各高中班主任也要改进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一)班级制度的文化建设

构建民主的班级文化制度,使班级制度趋于民主化,班干部的选拔通过学生的投票选举,实现人人拥有平等竞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公平地进行竞争,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尊重人权。拒绝教师进行不合理、不公平的内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威严和威信。严格制定班规,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学生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的规范办事,形成一定的秩序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形成完善的惩奖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对犯错的学生实施教育意义的惩罚,公平地执行惩奖制度,杜绝对偏爱有加的学生不予以惩罚,切勿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行为示范。最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注重班级的卫生,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周的打扫工作,每个同学针对不同的模块进行卫生打掃,保持每天教室的整洁,物件摆放整齐,赋予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使同学们在干净的环境中学习和活动。

其次,通过剪纸、黑白报、墙壁文化的设计,达到视觉上的美观,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对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在教室的角落创建图书角,图书由每个同学提供,并定期更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又能从丰富多彩的书籍中学到宝贵的知识,形成人人爱分享的优秀班级风气,对班级文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后,通过墙壁文化体现出班级的规范守则,学生就会牢记于心,规范自身的行为。举办作文竞赛或英语角等,对创建班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精神文化体现在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经验教导学生,形成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的风气。最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个性的施展,搭建平台,给予学生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

(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学校要大力支持班级的活动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供班级使用,或以班级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提供少量资金,以备班级活动的使用,开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活动模式,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素质训练。利用课间或午间开展跳绳、踢毽子、羽毛球、拔河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丰富班级的文化建设,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植树,亲近大自然,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在人行道或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文明宣传活动;在公交上对公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五、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反思

(一)以人为本,建立自主管理式班级

在以后的教学中,班主任不要始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解决问题,要多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在管理的同时体现温情,通过情感教育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因此班级的管理工作也要以学生为主,在保证学生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基础上理顺班级秩序,建立良好的内部组织环境。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或犯错误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进行疏导,排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堵”。长时间的压抑环境会让学生感到压力,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管育结合,尊重学生

自主管理式班级的建立首先需要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当下部分班主任盲目认为学生还没有成年,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因此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要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创建自主管理式的班级。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责任机制,让学生养成主动自我管理的意识。

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的是轮流管理制,每周随机安排学生作为监督者,对其他学生的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实施管理,让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体会班主任教学的艰辛,以此使班主任与学生相互理解,缓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健康关系的养成。

(三)养成学生自主式班级管理的意识

自主式班级管理主要是将班主任的管理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制定班级规定,再由教师保证班级规定的执行,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在当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会鼓励学生一起加入班级规定的制定过程中,比如针对迟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出可以接受的管理方法,这样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针对迟到学生的管理问题就不会有太多的分歧。

另外,自主式班级管理模式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管理权,而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约束自我、提高其自主管理的意识,这样在班级内部人人都自觉遵守班级的规定在提高学生约束意识的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建设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寒露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