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指导

2019-09-10 07:22师艳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幼师区域材料

师艳阳

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一般分为室内区域和户外区域,在区域内进行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并开展幼儿思维。通过活动材料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之间的社交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在采购活动材料时要从更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在组织幼儿在区域内进行活动时通过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智慧,促使幼儿在玩耍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的活动材料投放概述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和国民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使幼儿环境和幼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而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性投放也得到整体提高。但在投放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投放的材料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的适用性普遍偏低,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必须对这方面特别注意。而且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还较差,只是被动地通过教师的安排参与活动,自身的探索发现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另外,教师设计的活动与材料的应用层次感不强,在两者的运用结合中并不流畅,活动的安排过程也较混乱,没有层次感和带入性,致使活动材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投放材料的原则

1.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首先要注意其适宜性,尤其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等方面。幼儿的游戏参与性和能力拓展都与活动材料的数量、种类、游戏实践操作等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是说活动材料的种类越多适宜性就越强,而是要确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运用情况充分满足幼儿当下的需求。

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其认知能力和具象思维都不成熟,幼师要着重增强活动材料的外观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幼儿的美感认知进行隐性教育。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不同,即使同龄的幼儿也会存在个体差异。

首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活动材料的投放,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才更有利。例如,较小年龄的幼儿需要在视觉的直观性上对其进行感官刺激,通过活动材料鲜艳的颜色、生动的外观形象以及灵活有趣的操作性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避免幼儿出现对活动材料失去新鲜感后就不再参与活动的情况,而高龄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逻辑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教师依据高龄幼儿的基本情况投放对其提升整体能力更加有益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同龄幼儿中针对其个体不同进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活动表现合理投放活动材料,并适时调整。

3.材料投放的创造性。

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活动,对于区域内的活动材料已经操作运用熟练,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创新活动材料的新玩法。因此,投放的活动材料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欲望,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4.材料投放的时效性。

幼儿园内的活动材料要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心理特征进行材料的补充和调整,确保投放的活动材料与幼儿的需求同步,使活动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题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偏低,内容缺乏探索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种类少,并且有些幼儿园活动区域小,采购材料的选择性较低,而且采购回来的都是成品,幼儿玩耍后就失去兴趣,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和探索欲望,也不能锻炼幼儿的主动思考能力。

(二)区域活动材料对投放缺乏时效性,幼儿自主性较差

大部分幼儿园采购的活动材料使用周期都较长,虽然活动材料较多,但并没有定期进行更换,致使幼儿的活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时效性。同时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情况设置相应的活动材料,但实际情况是活动材料在幼儿园统一采购安排下,并不会涉及幼儿的参与操作,在教学中也较少涉及幼儿的自主动手操作,致使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自主性较差。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层次性没有得到体现

目前,幼儿园内的活动材料较充足,但在活动的顺序和内容上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在活动内容的循序渐进的渗透、设计活动的层次性、细节处的优化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没有得到具体体现。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将幼儿放置在主体地位,进行多元化互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一般都是由幼儿园统一安排设置,并且在活动中也是统一由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和材料。在活动中幼儿会进行活动材料选择,但在活动区域中的材料是幼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的,幼儿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无论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都要认识到,幼儿才是区域活动安排中的主体,教师要依据幼儿和家长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建议,并依据幼儿年龄的差异进行材料投放,增强幼儿、家长和幼师三方的多元化互动。

例如,当为幼儿举办生日会时,幼师将活动区域布置成生日会场景,家长向幼师提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事物,幼师进行相应的材料准备,将其投放在活动区域内,在生日会中幼儿会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活动。

(二)依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材料投放,使幼儿需求得到满足

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存在年龄差异也就意味着其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在注意力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如果在活动材料投放时不分年龄段,而且投放的活动材料没有次序、数量过多就会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并不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幼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时必须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活动材料的规划,并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兴趣爱好培养。

学龄前教育一般分为小班、中班、大班。随着孩子年龄的提升,孩子会对于各类游戏玩具的兴趣逐渐的发生变化,在小班喜欢的游戏情境会和在大班阶段喜欢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能够掌握本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且从他们的不同喜好出发,精心挑选适合孩子们的不同类型的游戏环境,从能保证能够针对性地提供游戏环境,体现多样性的特征。

举例来讲,小班的学生一般思维发展处于最初阶段,带有鲜明的直觉行动性,一般思维的变化是随着动作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能够吸引孩子兴趣的是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环境,所以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色彩艳丽的海绵纸、挂历纸等做成各种逼真的小花环、食物等然后投放在相应的区角内,这种逼真的环境,能够提升孩子的游戏情绪和游戏中的情感体验。但是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由于孩子的语言、知识、思维等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无论是逻辑方面还是创新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及时的对于环境进行调整,在材料投放时可以收集一些丰富多彩的照片、展示自己的手工作业成果等方式进行环境创设。

例如,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简单的活动材料,而高龄幼儿认知能力已经逐步提升,动手能力也较强,可以对其进行开拓思维的训练,因此幼师可以投放一些有助于智力开发的材料,比如识字卡、字母拼图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尽可能设计有吸引力的游戏,比如教师进行“摩擦生电”的实验演示,通过使用塑料尺子、丝绸布、碎纸屑等常见的生活用品,将尺子在丝绸布上或者头发上进行摩擦后,能够吸住很多碎纸屑。这一个实验全程都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且试验结果能够引发学生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多乐趣、更多知识。

(三)强化活动内容的层次性,投放层次性的材料

幼儿阶段的孩子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投放的活动材料会对其注意力集中程度造成干扰,致使幼儿对材料的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动手质量较低,活动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幼师在进行活动方案设计时,要依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活动内容设计时可以由易到难,从小到大逐渐进行渗透,并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不同活动材料的投放。同时在活动进行中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幼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完全融入活动中。

另外,投放材料时要注意进行差异性投放,做到满足每个能力不同的幼儿的需求,更利于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四)增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时效性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进行新鲜材料的投放后,会迅速对幼儿产生吸引力。

由于幼儿正处于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明显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情绪变化的较快,在游戏活动中会经常出现各种突发性的需求,因此在教师创设环境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要尽可能保持动态,创设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能够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日等更换主题,尽可能让学生避免出现厌倦游戏环境的心理,通过对环境适当做出一些改变,让学生能够保持对环境新鲜感。

例如在音乐课中,教师增添新的乐器在活动区域内,比如幼儿吉他、电子琴等,这些音乐设备的投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才能。而随着幼儿年龄逐步增加,幼儿的兴趣爱好、思想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变化进行活动材料的相应调整,并对破损、陈旧的材料及时更换和补充,将不适合本年龄阶段的材料运用到相应年龄段的幼儿活动中,避免活动材料的资源浪费,并为其他区域的幼儿增添了新鲜感,最重要的是使本区域的幼儿的心理需求和活动需求得到满足,充分做到投放的活动材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步调一致。

(五)幼儿教师要满怀爱心,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由于幼儿阶段的教育事业具有特殊性,这一阶段幼儿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渴望得的教师的赞扬和许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满对孩子的爱,热爱教育事业,进行材料投放的同时,热爱每一位幼儿,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首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教室应该给与孩子母亲般的温暖,让孩子也能够喜爱上幼儿园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将纯真的爱心和崇高的情怀注入教育事业当中,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这也能够有利于塑造整体的教师形象和校园风貌,展现出学校的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

良好的游戏环境能够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且能够提高游戏过程中的喜悦感。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陪伴与看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看护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依托感,教师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进行材料的投放,能够让教师成为孩子们的“合作者”“引导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在当代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学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必须保持高度严谨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幼兒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体位置,依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活动材料投放,并在投放过程中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时效性、适宜性等,有效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幼师区域材料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分割区域
男幼师荒
擦桌子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