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展

2019-09-10 07:22于洪丹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科科学融合

于洪丹

科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融合是趋势。如今,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探究逐渐发展为科学实践,这一理念的转变,充分说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活动的社会性更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本校实际案例,从立足教材内容、聚焦实际问题和激发学生兴趣三方面阐述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发展为跨学科人才。学科融合是在多门学科、资源和手段的共同参与和介入下,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创新教育方式。如今,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互融与综合运用是教学中的必然趋势。多学科融合在遵循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让教学更加生动丰富,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科学实践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而是积极主动地结合已经掌握的各学科知识参与实践,进行推理、验证、解释和创新。科学实践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发展,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更系统地学习知识,获得综合性、丰富性和关联性的体验。因此,学科融合是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必然选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基于教材内容,研究设计多学科融合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科学教育主要围绕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四个核心内容展开。目前,本校三至六年级采用教科版科学教材,教材绝大部分单元最后一课的活动,都是是基于整个单元知识点来设计的,但是,活动设计不够细化,没有很强的指向性,学生无法充分运用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实践,就谈不上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基于教材内容,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来设计科学实践课程,达到整合知识和综合应用的目的。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中,我们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设计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从设计制作到检验太阳能热水器性能均由学生亲自操作完成。首先,学生运用学习的光学知识,采用简单的艺术手法,结合文字的描述在科学记录本上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学生根据设计图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得,甚至废弃的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制作过程要求在考虑其性能的同时,还需要适当做装饰,保证外观优美。最后,带领学生去室外检验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并改进,交流成功失败的经验,并记录在设计图旁边。整个科学实践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无穷奥秘的同时,也自然地接受了文学和艺术的熏陶。

在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我们组织学生制作树叶画和树叶书签。首先,带领学生收集颜色多样种类丰富的树叶,给学生讲解每一种树叶的特征,教授学生如何把树叶风干,并将其保存完好。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树叶制作拼贴画和书签,用简单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当中的物体进行描绘,把制作好的树叶标本拼贴组合成一个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在旁边配上一首诗,与此同时,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写观察日记。最后,在课上展示作品,并分享交流观察日记。在这样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植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还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紧密联系实际,探索开发多学科融合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充分说明学会的知识需要融会贯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注重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在社会与大自然中探究。例如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中,我们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形成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以多种形式呈现,各小组学生自己先行设计,但其中需要包括生物特点的文字描述、简图和数量的统计图和表格,在学生提出请求后,还可以进行拍摄记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打破学科界限,更有说服力,更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地呈现调查结果。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乐群的精神,并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知道生态系统不容破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从今年起,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科学课程,我们在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选择传授学生如何种植大蒜、向日葵和凤仙花,让每位学生都种植属于自己的植物,同时,准备一个科学记录本用来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的要求很简单,记录日期、用简单的文字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画简图,为第一单元《植物》的学习做辅助,多学科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学科打下基础,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二年级《做大自然的孩子》一课中,我们设计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感受秋天,收集树枝落叶,放进盒子里进行装饰,并加入各种秋天收获的果实,做成优美且富有艺术感的季节礼盒,在班级内分享交流。这种基于学科融合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吸引天性爱玩的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学习关于植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拥抱大自然,体验秋季收获的喜悦,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开展多学科融合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去推测、不断收集证据、不断形成解释,又不断形成新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需要具有连续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基于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需要更前沿、有趣、新奇的探究活动。所以,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

比如二年级学生走进天津水上乐園——菊园,去识菊和赏菊,了解菊的种类、生长环境、赞美菊花的古诗词。学生们提前制作创意的剪纸作品,把白纸中间剪出各种形状的空隙,成为 “纸片相机”,把菊花的倩影圈入其中,形成独特的美景。二至五年级学生去天津国展中心数字太空馆参观和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空的奥妙与浩瀚,激发其探索神秘宇宙的兴趣,参观体验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班级内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六年级学生还将梦想融入航空航天相关的科技作品创作。不仅如此,我校六年级学生还奔赴首都中国科学技术馆进行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不管是闪耀着“华夏之光”的古代四大发明,还是领先世界的磁悬浮列车、航天飞船,跨越千年的科技互动实践,都让学生叹为观止。这些科学实践,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体验、实践和探究的机会,还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祖国科技力量的强大,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促使其继续努力探索与研究,进而为祖国未来的科技领域贡献力量。

四、结语

科学实践不仅仅是小学科学探究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的过程,还需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亲身经历科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学科科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点击科学
破次元
科学大爆炸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