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2019-09-10 07:22张怀博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内容文章

张怀博

根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特点,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使高中生体会到语言文化的魅力,进而爱上语文课爱上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素质教育的每个阶段开展,在每个阶段都会涉及新的知识类型,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内容占很大的比例,通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为学生在今后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而语文的课程设置又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许多积极的内容又从古人的智慧文献中凝结而来,因此,探究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一、语文阅读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创建文字知识图库的必经之路。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高中生是一批优质的人才,对于语文的学习绝不仅限于课本的内容,不能仅仅明白文章中的大概内容,为了更好地吸收知识,高中生必须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白作者写作的意义,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如果高中生想要更好地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就必须深刻地思考教师讲授的内容。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需要仔细斟酌。

二、高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式教育已经进入大部分家长的惯性思维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成为众多家长心中奉行的唯一准则。因此,家长就会给孩子报许多的培训机构,而现在很多高中课堂都会将重点放在课堂考核或者课堂检验上,由于高中的题量非常大,许多教师都会忽略课外阅读的培养,上课铃声响起就会发下试卷,让学生通过刷题的方式掌握知识,没有引导课也没有任何时间进行课外拓展,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

学校需要根据高中生的教育内容进行编排,而教师又需要给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知识补充,因此,学生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但这些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内容,高中生对语文也就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更没有什么时间去开展课外书籍阅读,阅读的篇目大多数来自试卷,而这种篇目往往无法吸引学生。再者,大量的作业积压常常使学生非常疲劳,更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就无法给自己进行知识充电。

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让学生力不从心,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占用了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如果只是单方面追求管理的速度和结果,采用强制手段控制学生的思想,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应采用鼓励政策,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三、就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一,针对阅读的时间问题,学校应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在教室内创建阅读角是一个优质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真正做到在读书中获取快乐。学校要合理利用资源,通过阅读角的创建,将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放置于图书角架上,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健康成长,学生也可以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分享给同学,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开设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放松心情换换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轮忙碌的学习。

第二,阅读笔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养成习惯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因此从小学培养学生随手记阅读笔记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阅读书籍过程中,一边阅读写下批注对今后的作文词汇的积攒也是一种锻炼。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有责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光会读不会写,也不能只会写不会读,二者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将阅读笔记有效地利用起来,不仅锻炼学生的阅读提取能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写作文的频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写阅读笔记或者阅读日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放松心情。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一)教师需要时刻把握好教学节奏

教师需要从教学的目的出发,结合教学的内容,根据高中生的实际语文接受水平,进行灵活有效的改动,使教学的内容能够进入学生的大脑,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好的教学节奏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并且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需要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方便接下来的仔细剖析。当文章相对不长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分出自然段,方便学生更好地明白内容的划分,通过自然段的划分,学生能够更仔细地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第二遍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情进行阅读,通过思考更仔细地阅读文章。比如,在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中,就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刘和珍君英勇无畏的精神,面对酷刑也绝不投降的爱国精神。通过不断品味文章,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显示出的强烈的反抗热情和奋战到底的战斗力量。在这篇抒情散文中,学生会怀着沉痛、愤慨的心情阅读全篇,而这种深沉、强烈的抒情可以引出作者准确简练的记叙和深刻精辟的议论。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师不能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精读重要内容也不可忽视。高中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对于重点内容更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仔细研究文章的细节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对于布置文章问题时,也要細细琢磨问题的必要性和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对于文章的重点词和重点句,要仔细研究作者的表现手法,如果有模仿写作的必要,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时,学生能够更仔细地观察词和句的构造。

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表面上看林黛玉进贾府只是一个去外婆家探亲的故事,可是这背后暗藏了作者多少伏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描写暗示荣国府最后握有实权之人是王熙凤,以及通过邢夫人和王夫人这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林黛玉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王夫人的喜欢,也为了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最后没有结果埋下伏笔。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丰满了人物形象。这种人物的细腻描写值得学生和教师一起细细琢磨。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用几个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阅读中去,方便学生们的阅读。比如林黛玉为什么要去贾府?贾家与林家是什么关系?从林黛玉进贾府的行为上来分析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等这样的问题。

(三)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现在的辅导书种类很多,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应的辅导资料,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将辅导资料中的有用内容抄写下来,上课时和同学进行交流。不同的辅导书上有不同的知识见解,通过学生本身预习的感受和教辅资料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学习。

比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对荷塘和月色两部分的描写,让学生对修辞手法进行数量统计,包括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仔细品味阅读手法,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教师可以下载专业的朗读语音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感受语言创造的优美的气氛。在学习古诗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难辨别的字,这时,教师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的原音朗读来让学生感受字和词的发音。并且,在专业人士的朗读配合下,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读到“看万山红遍”时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之火,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革命必胜的希望。在听完专業人士的阅读以后,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也可以检查学习的预习程度。在学生朗读期间,教师应该仔细聆听学生的读音,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给予纠错和指点,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阅读中去,大声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丰富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高中都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来使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某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与意境相符的音乐烘托气氛,或者通过电影、动画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模式。例如:在学习国外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由于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以对白加旁白的形式展现的,这样不仅不方便学生的阅读,而且还不方便学生对于人物的了解以及其中想表达的情感,由此教师可以在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上,适当的选择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影片原声以及戏剧,让学生在通过演员生动形象的演绎来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如以及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多种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出现在教学中,微课也是其中一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发展学生的微课阅读,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的长篇阅读转换为片段是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利用微课中插入图片、旁白等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让学生娱乐且放松的过程中学习。

(五)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效果

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不光要靠教师的教学力量,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实际的高中哦语文教育过程中不应仅仅依赖于老师的力量,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责令学生针对学习中的内容进行事先的预习,针对比较重点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使得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课堂上内容的学习,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同时,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过分的干涉学生的思考,进而致使学生会比较依赖老师,尤其是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依赖于老师的分析,而不自己动脑进行思考,长期以往就会造成阅读教育开展的不良。由此,在实际的教育环节,教师应将课程的主动型交还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实际的阅读环节,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或缺。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意识形态进行重点的培养例如在阅读《天净沙·秋思》的时候会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萧索环境产生凄凉的心境,由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培养其深度意识,也就是学生会根据文章描述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题:那些是描述环境的话语?并且将描述环境的话语划下来。如温暖的海风、风也变得凉了起来等,通过景物环境的变化体会作者一家从憧憬于勒的相逢到知道于勒真相以后的心理变化,突出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环境下人类内心的冷酷无情和唯利是图。

(六)培养学生文化品味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文化审美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之外寻找更多贴合当下学习需求的优秀文章、中国历史上的名诗名篇用做学生的拓展阅读, 利用寻找到的文章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当下的现代化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

五、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中生作为国家优质人才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更新自身的储备。有效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一定帮助,让学生爱上阅读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这是一项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长期投资,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比较成熟,但也有所欠缺。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而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希望,培养好高中生的语文水平,有望提高国家整体的语文素质水平。因此,高中语文课堂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高中生内容文章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