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天才 炸弹狂魔

2019-09-10 07:22武丛
现代世界警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炸弹

武丛

是天才,也是疯子;

是天使,也是魔鬼;

是哈佛学霸,也是恐怖分子;

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他?

真实的人性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他明明可以过高知精英生活,

为何隐居森林,成为独狼式的连环炸弹狂人?

又是什么让人神共愤的暴恐罪人一炮而红,

摇身变成不少人的“精神领袖”?

500多名特工,调查近2万条线索,

误抓200多名嫌疑犯,花费500万美元,持续18年,

他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史上耗时最长、耗资最多的调查对象。

1978年5月25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特里·马克警官毫无防备地拆开了一个包裹。“砰”的一声,包裹爆炸了,特里警官的左手被炸伤。装着这颗炸弹的包裹原本是该校材料工程学教授巴克利·克里斯特收到的一个邮局退件。

虽然“发件人”一栏明明白白写着巴克利教授的名字。可教授清楚地记得,自己并没寄过这样的包裹。收件地址是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收件人”却“查无此人”。他感到事出蹊跷,立即联系了校警。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警方对这枚简陋的炸弹进行了检查,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线索,案件最终被断定为本校学生的恶作剧。谁也没想到,一场持久的连环爆炸计划才刚刚开始。

1979年5月9日,惨剧再次发生。又一名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收到炸弹包裹,这次被炸伤的是一名拆包裹的学生。

半年后,一颗炸弹又被安置在美国航空公司444号航班上。这是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波音727飞机。飞机刚爬升至三万米高空,行李舱突然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释放出一些烟雾。飞机紧急迫降,幸运的是,爆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炸毁客机属于联邦犯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始介入调查。飞机降落后,FBI特工立刻进入舱内检查,发现了熟悉的邮包炸弹。若不是炸弹的定时器出了故障,整个飞机将被全部炸毁。

1985年,炸弹客频繁出手,爆炸引发的伤亡惨重。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约翰·豪泽因此失去了四根手指,一只眼睛失明。一名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间歇性失聪,其助手全身布满弹片伤。加州电脑商店的老板休·斯克顿成为第一个遇难者。

1978年至1995年间,炸弹客一共制造了16次爆炸,炸死3人,炸伤23人。

航空爆炸案发生后,美国成立了包括联邦调查局(FBI)、烟酒枪械管理局(ATF)和美国邮政检查局(PIS)在内的特别工作小组,由联邦调查局牵头,共计500名特遣队专职人员,下决心要迅速找出恐怖分子。

由于这个亡命之徒的主要目标是大学和飞机,FBI还给他造了个名字叫unabomber (大学和航空炸弹客),“un”代表大学,“a”代表航空。

奇怪线索暗藏秘密

从制作第一枚炸弹开始,炸弹客就想方设法不留任何线索,或者留下虚假线索,故意戏弄或误导FBI警员,让案情变得扑朔迷離,或者将警员引向错误的侦查方向。

比如,在每一个炸弹比较隐蔽的位置——管道末端的金属端盖上,印上“FC” (“Freedom Club”,意为自由俱乐部),让警员误认为是某个恐怖组织的行为。

或者,在一枚没有引爆的炸弹里,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唔——它在工作!我说过它还有升级版。”

另一次,炸弹客寄了一本小说给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伯西·伍德。小说是斯隆·威尔逊的《冰兄弟》。就在翻书的一瞬间,“小说”爆炸了,若干弹片深深地嵌进伍德的脸上和体内。

联邦特工对炸弹部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这些炸弹的制作原料,不过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废品,邮政检查局的工作人员甚至将犯罪嫌疑人称为“垃圾场炸弹客”。这些炸弹均为手工制作,多采用树枝或树皮等木料,装炸药的是一截小钢管,钢管两头被手工削成的木塞封住,触发装置是橡皮筋、钉子和火柴头等,看起来极其简陋,这可能是炸弹客的一个小癖好。

在受害人信息分析方面,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些规律:爆炸地点多发于范德堡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被袭击对象多为大学教授或科研人员,受害人的研究方向多为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遗传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他们收集了所有受害人的生活、工作等相关情况,试图从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去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推测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并将现场特征和受害人的详细报告输入特征数据库进行画像。

198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了一份关于炸弹客的分析材料:犯罪嫌疑人极其聪明,拥有自然科学学位,并与学术界有联系。炸弹客在芝加哥长大,后来住在盐湖城和旧金山地区,但其职业让人难以捉摸,从飞机机械师到科学家都有可能。犯罪嫌疑人究竟是男是女都很难确定。

这些线索对于锁定罪犯来说还远远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炸弹客手艺的精进,炸弹取材从木头过渡到化学品,击发装置加入了电池、钨丝等,威力也越来越大,受害者从轻伤、重伤到当场毙命,危害程度不断加剧。此时,炸弹客仍隐藏在某处“享受”自己的罪行带来的快感。

由于作案随机,充满迷惑性,FBI仍然毫无头绪,无奈之下发布了悬赏令:只要有人能提供关于炸弹客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赏金100万美元。

炸弹狂魔浮出水面

正当人们诅咒这名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特警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炸弹客却自己跳了出来,扬言只要刊登一篇论文就停止恐怖行为。

1995年4月24日,美国几大著名媒体突然收到了炸弹客的威胁信。来信宣称,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一字不漏地刊登出他的论文,他将停止恐怖袭击,否则就等着下一波炸弹吧。

媒体将此紧急报告给联邦调查局。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路易斯·弗里和司法部部长珍妮特·雷诺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虑,都建议发表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识别出作者,以提供抓捕嫌疑人有用的线索。

1995年9月19日,这是期限的最后一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发表了这篇长达3.5万字的学术论文——《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竟然是一篇哲学大作,也被FBI称为“炸弹客宣言”。

文章发表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连续几个月每天都会接到电话,甚至还收到许多自称是“炸弹客”的信件。其中一个叫大卫·卡钦斯基的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声称,他的哥哥就是这个炸弹客,还拿出了他哥哥的手写文章。

1996年年初,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这份宣言与大卫提供的手写信件,从不规则的拼写方式和连字符号等语言分析角度进行了比对,认为这些文章作者为同一人的可能性超过80%。这些证据为整个调查收尾、发布搜查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96年4月3日,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钻进了蒙大拿州的一间树林小屋,找到了一个头发脏乱、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和大量的炸弹部件、四万页手写日记以及《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原稿。

他们还发现了一颗“新鲜”炸弹,已经可以邮寄了。

哈佛天才智商爆表

随着炸弹客的被捕归案,当人们都在唾弃这个穷凶极恶、社会地位低下的罪犯时,真相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不仅是智商超群的哈佛天才,还是加州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这个炸弹狂人名叫西奥多·约翰·卡钦斯基,波兰人后裔,小学时智商测试高达167分,上学期间经常跳级,16岁就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录取。读书期间,卡钦斯基智商远超各路学霸,全程开挂活成了一个标准的“别人家孩子”。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少年也有软肋。据他的妈妈回忆,卡钦斯基从小性格内向害羞,不太适应社交场合。因为口吃,童年的卡钦斯基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这也让他越来越逃避与人接触,而与大自然更加亲近。高中时期,他对高等数学、生物兴趣浓厚,还是学校军乐队的长号手。大学同学评价他天资聪颖,友好而有风度,性格孤僻。

凭借惊人的天赋,卡钦斯基仅用三个月就攻下密歇根大学数学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课题是他导师花了十年都没能解出的难题。他的博士论文《边界函数》,还获得了萨姆纳·迈尔斯奖。一位密歇根大学教授感慨地说,卡钦斯基的博士论文拿出去,全美国有十个人能看懂就不错了。

25岁的卡钦斯基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最年轻的助理教授。他的导师说:“卡钦斯基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不仅聪明,还比其他人更专注于工作,而且有发现数学真理的动力。”

然而,仅仅两年后,卡钦斯基就毫无征兆地辞职了。

隐居森林独狼袭击

辞职后,在家人的资助下,卡钦斯基在蒙大拿州的树林里建起一座小木屋,屋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他最初的目标是自给自足,狩猎、耕种,学习有机农业、钻木取火等原始生存技能。他褪去了身上所有的辉煌光环,彻底与主流社会告别,开始过一种最简单甚至简陋的隐士生活,同时也开启了独狼式的恐怖计划。

他的邻居说,小木屋外面看上去很乱,地上随意扔着蔬菜和啤酒罐。小木屋内是一墙一墙的书。有时,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进城去图书馆,阅读大量的社会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书籍。他认为,过度的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打破了他在大自然中平静的生活。

在被捕后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一次在野外漫步的感觉时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国度,地面起伏不平,路有尽头,峡谷陡峭,有悬崖甚至有瀑布。这是最好的生活之地。”颇有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意味。

卡钦斯基可以像他的哈佛师兄梭罗一样,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只是他将梭罗的环保主义生活走向了极端。谁也想不到,一场场致命的恐怖计划就在此处酝酿,平静诗意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疯狂的执念。

疯狂实验暴击信仰

卡钦斯基的暴力诱因,可能来自于他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美国曼克莱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艾尔斯顿·蔡斯在其畅销书《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一个美国恐怖分子所受的教育》中指出,卡钦斯基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走上罪恶之路,跟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

在大学二年级时,卡钦斯基参与了一项心理学实验项目。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亨利·默里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援助下主持的一个“精神控制”的心理实验项目。它主要测试在极端压力下人的心理反应,企图建立一套从心理上摧毁苏联间谍政治信仰的讯问方法。在没有被告知任何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卡钦斯基成为了被试对象之一。

这一天,卡钦斯基按照要求来到实验现场,卡钦斯基被要求详细描写下自己的个人信仰和人生抱负。随后,他被领进了一间地下室,里面有一盏足以使人失明的聚光灯。一名审讯人坐在中间,几乎连黑影都看不见。

讯问者粗暴地命令卡钦斯基坐下。随后开始对卡钦斯基进行猛烈的人身攻击,肆意羞辱他的自尊心以及他最珍视的信念,试图瓦解他的人生信仰。聚光灯全部集中照射在卡钦斯基的脸上,使其由来自内心的声音命令自己必须遵守一切规则。

其间,卡钦斯基的情绪、表情等生理反应都被拍摄下来,供人反复研究。接下来,每个星期,卡钦斯基都会受到人身攻击、谩骂和羞辱,这场心灵凌辱实验一直持续了三年,耗费200个小时。

有人认为,这一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了卡钦斯基对技术的敌意,以及对“科技破坏人类自由”的高度认同,也成为他为自己实施暴力行为合法化的内在驱动力。他将自己的理念原则凌驾于人性之上,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牺牲掉无数人的信仰甚至生命。

辩诉交易保住性命

1996年4月,联邦陪审团对卡钦斯基提出了十项非法运输、邮寄和使用炸弹(需要查明美国刑法条文)的指控,以及三项谋杀指控。

有部分法医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卡钦斯基进行了检查,认为他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但其中一名精神病学家帕克·迪兹表示,卡钦斯基并非精神病患者,而是分裂型人格障碍。二者有很大的区别,简单而言,前者是病,需要医学治疗;后者不是病,只需要心理调节。

1998年1月21日,卡钦斯基接受了法庭审判,根据联邦法律,他的行为可能被判处死刑,但是他通过辩诉交易,与检察官达成了认罪协议。在法庭上,他承认了所有指控,接受了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的刑罚,从而避免了死刑。

堕落“天使”反受追捧

卡钦斯基目前在科罗拉多州佛罗伦萨的超限监狱服刑。监狱反倒成了卡钦斯基的最佳住所:一个单人间,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和社交问题,可以写自己想写的畅销书。

2016年,有报道称,卡钦斯基在入狱后与拉姆齐·尤瑟夫和蒂莫西·麦克维成了朋友,他们分别是1993年世贸中心北楼爆炸案和1995年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的元凶。三人经常讨论宗教和政治,并建立了友谊,直到2001年麦克维被处决。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让我担心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我可能会适应这种环境,在这里我感到舒适,不再怨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可能会失去对山和森林的记忆,失去那种与大自然接触的感觉,这才是真正让我担心的。”

卡钦斯基的森林小屋被美国政府扣押,目前正在华盛顿特区的新闻博物馆展出。在密歇根大学特藏图书馆——拉巴迪收藏馆,收藏了卡钦斯基被捕以来与400多人的信件,包括回信、法律文件、出版物和剪报,它们是特藏图书馆中最受欢迎的藏品之一。这里其中大多数人的身份还在保密期限内,不被公开。

2012年,在哈佛校友会关于1962届毕业生第五十次聚会的名册目录中,能找到卡钦斯基的名字。他把自己的职业列为“囚犯”,“荣誉”一项则填上了自己那八项终身监禁的罪名。

入狱20多年来,他的故事不断被写成畅销书,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然而,回顾整个连环爆炸案和这个恐怖天才的此前经历,他的思想即便是深刻的、值得人反思的;但是一旦与罪恶的行为结合起來,就具备了犯罪的本质属性。

炸弹宣言一炮而响

我们再来看看卡钦斯基的这篇旷世宣言——《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卡钦斯基在文章中宣称,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平心而论,这篇文章的论述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文章称,新技术的最大问题,就是剥夺人类的自由和尊严。“自由与技术进步不相容,技术越进步,自由越后退。”工业体系将人类沦为被奴役的状态。因此,人类目前的两个主要任务就是,在工业社会中促进社会紧张与不稳定,以及宣传一种反对技术和工业体系的意识形态。

在卡钦斯基的理念中,人类倾向于走捷径,向往舒适的生活,很难让大多数人放弃汽车、电视机和用电,等等。他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是,所有工作都会由巨大的、高度组织化的机器系统去做,而不再需要人类的努力。可怕的是,当机器接管了大部分有意义的工作,而人类只剩下一些不重要的工作,那人类会去寻找其他危险的宣泄方式,如吸毒、暴力、邪教等。机器人、基因工程、纳米等新技术会引发一些难以预测的恶果。

卡钦斯基认为,对于上述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暴力去摧毁工业技术体系,“把整个腐朽的体系扔进垃圾堆,并勇敢地承受其后果”。至于为什么要将爆炸对象锁定为科学家、工程师与数学家等少数精英群体,卡钦斯基的解释是,大多数科学家的科研目的并不是造福人类,而是为了获得权力、金钱和地位。当然,可能其中也有少数例外。以上,也是卡钦斯基为自己的罪恶行为找到的最合理化的理由。

他还预测,当科技蔓延到人类基因工程学,人类将会自尝苦果。因此他呼吁,技术进步应该停止,人类应该挣脱技术的束缚,回归自然的野性和人类的自由。

这篇宣言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使得原本的罪恶之人摇身变成了“精神领袖”。就连曾经被他炸断手指的教授大卫·加勒特也表示,此论文乃天才之作,至少是深奥之作,而且相当理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威尔逊认为,这是一篇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撰写的论文。精神病学家基思·阿伯洛则表示,卡钦斯基伤害和谋杀他人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但他的有些观点是正确的。

错把邪恶当成信仰

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目前面临最大的威胁并非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极端环境保护主义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他们反对一切环境伤害,反对一切动物实验,反对工业和科技。特别是像卡钦斯基这样开始脱离人类中心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时候,终将背离人性,走向犯罪。

犯罪心理学“中和理论”,就是犯罪人认为被害人应该受到报复和惩罚,从否定被害人的角度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求合理化的理由。从一个名义或者一种信仰出发,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中和”,从而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作出合理化的解释。然而,一个人即使有最崇高的信仰,都不应该建立在违背人性的基础上,更不能成为滥杀无辜的借口。

社会的进步是人类族群自在自发选择,科技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每个人当然有权利对这种进化的过程、方向和终点进行评价,但无论如何,这种基于个人观念的评价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不能以他人的正当权利作为表达诉求的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他人作为强调自己观点的献祭。

人类社会需要多元融合,需要不同的声音,但是没有哪一种声音是绝对正确的,更没有哪一种观点是大写的正义。这种看似悲切地关注人类发展、反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乌托邦思想,社会固然可以容忍这样的观念,但以这种思想为基础而实施的无差别恐怖袭击,则是人类的公敌。

猜你喜欢
炸弹
排除炸弹
开水“炸弹”
开心炸弹
开心炸弹
开心炸弹
黑色的“炸弹果”
美国空军正在研制小型“炸弹之母”炸弹
拎炸弹乘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