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道勇:竹丝扇上的美丽人生

2019-09-10 07:22李姝昱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竹丝箜篌扇面

李姝昱

中国竹丝扇“龚扇”素以薄如蝉翼、柔若云锦著称,是自贡“小三绝”之一、蜀中名扇之一,风格朴实、典雅、端庄、含蓄,堪称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朝同治年间,它由民间艺人龚爵五首创,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经过龚家几代人的悉心传承、发扬光大,这朵璀璨的艺术奇葩,逐渐赢得了“中华第一扇”的国际美誉,一度成为外事活动中的珍贵国礼。

1962年,龚道勇出生于四川自贡一个著名的“龚扇”世家。曾相父龚爵五早年在盐场担任挑煤工人,有天偶然看到罕见的竹丝扇,便在惊叹之余,自己反复琢磨,终于研制成功。1886 年,其作品《竹魂》在全省“赛宝会”上一举夺魁,并被选送入宫,获得了光绪皇帝的金牌赏赐。竹丝扇从此名声大振,以至成为御用贡品。第二代传人龚玉璋自幼随父学艺,不仅潜心习练每道程序,还致力于思考、创新和优化,从而使竹丝扇艺术更具表现力、影响力,时人纷纷赞曰,“此扇只应天上有”。第三代传入龚长荣、龚玉文在扇面造型、图案内容、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并因贡献突出分别被授予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生长在如此浓厚的藝术氛围中,龚道勇自幼耳濡目染,对竹丝扇产生了极大兴题。课余时间,每逢父亲龚玉文埋头创作,他就在旁边聚精会神地观看。虽然很少亲手参与,但他对整个工艺流程已了然于心。十多岁时,他正式开始学习编扇,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从砍竹子、划篾条、刮竹丝到编织、成型等五个步骤都刻苦钻研。创作扇面时,先以特制工具将黄竹加工成透明莹洁、细如编丝的竹丝,后经穿、吊、镇、破等特殊技法,把成百上千根竹丝巧妙编织在一起,形成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名人字画等图案。在此基础上,编边条、上木模、缝锁、上胶,再辅以牛角、象牙等质地的扇柄、丝质的精美扇坠,终成一把令人爱不释手的“龚扇”。过程异常繁琐,要想完成作品十分不易。尽管学艺艰辛,可他非但没有半途而废,反而热情越来越高涨。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自贡工艺美术公司专职编扇,从此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为了获取色泽好、无斑纹、竹节长的一年青阴山黄竹,往往需要跋山涉水。为了刮出合乎要求的竹丝,他不厌其烦地练习,手上也因此落下了数条刀疤。为了编出平整细密的花纹,他全神贯注地思考、实践,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他,早已凭借精湛的技艺、高妙的作品,成为驰名中外的竹编艺术家,代表作《梅花仙子》《茶花仕女图》《箜篌图》等,或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大奖,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可谓载誉众多。2007年1月11日,45岁的龚道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荣登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行列,参评作品为竹丝扇《箜篌图》《梅花仙子》。《箜篌图》为桃形扇面,直径25厘米,使用了2000多根竹丝,花费了半年时间。图中仕女姿容俏丽、云鬓高挽、长裙拖地,怀抱一只箜篌信手轻弹,身旁恰到好处地摆放着一盆清菊,一种淡雅、忧愁的气氛不言而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竹丝厚度仅有0.01毫米,薄如头发直径的七分之一。这般细薄的竹丝, 需将竹子坯料反复刮上七八十次才能实现。这其实就是线条清晰流畅,扇面光滑细腻的奥秘所在。要将这2000多根竹丝,排列成形神兼备的画面,无疑是对眼力、脑力、体力的严峻考验,特别是用经纬丝来编织箜篌的12根斜弦,难度就更大了,最难时一天只能编几根竹丝。

龚道勇介绍,“龚扇”从备料、制丝到编织、成型,历来由一人倾注身心全程完成,最大的秘诀在于精益求精。在他看来,“龚扇”作为一门手工艺,“学会编容易,要学精就难了”。 首先,面对复杂的技艺,只有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地勤学苦练,才能掌握真功夫。其次,还要积极思考、认真领会每个步骤、每种技巧的深展原因、关键所在。他坦言自己最初也是盲目编扇,后来才慢慢参透 “学思并重”的道理,希望年轻人谨记教诲,少走弯路。最后,龚道勇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从业者在思想、情感、学养等相关方面加强修炼,以必要的文化底蕴来支撑创作”。

猜你喜欢
竹丝箜篌扇面
扇面山水
箜篌城
有趣的羽扇
精巧扇面画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为了一个学生 学校新开了一个专业
绘画的新形式
扇面等式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