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芝:“绣”丽江山“蜀”中来

2019-09-10 07:22孟德芝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蜀绣绣品针法

孟德芝

巨幅蜀绣《秋色高原》是我于二0一二年四月带领三十四名绣工、历时109天绣制完成的蜀绣精品。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装饰一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选定具有民族特色的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各刺绣一幅作品作为会议厅艺术装点。

身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的我,深知此次刺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的具体困难,但对于蜀绣能够走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我感觉到的是一种光荣、一种对蜀绣的肯定,同时也是宣传蜀绣艺术、展示蜀绣文化的最高舞台,作为蜀绣人,宣传蜀绣艺术、传承蜀绣文化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于是毅然接受了绣制巨幅蜀绣作品《秋色高原》的任务。

初视绣稿,才知面临的困难远比我预料的要大得多。首先是时间紧,要求在四个月内完成绣制,且要保证作品质量,因此时间显得特别紧张;其次是工量大,面积近26平方米的绣屏,且画面几乎是满绣,不仅我没有刺绣过,在蜀绣历史上也没有先例,所以需要数十名熟练绣工同时刺绣作业;再有就是无现成刺绣工具,如此大的绣面,需要有相适应的绣棚、绣架。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我有过忐忑、不安和着急,但也充满了完成绣制任务的信心和保证绣品质量的坚定信念,既然已经接受了这项任务,那就必须完成,还必须做好。

为刺绣《秋色高原》,我特别定制了长为9米的大型绣架,采购了近百种各色丝线,动员组织绣工积极参与,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刺绣要求。参与刺绣的人员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要力量,其余均是具有五年以上绣龄的高级绣工。每天绣制时间长达18小时,历时109天,绣工分为两班,每班刺绣工作完成后,都认真予以质量检查,以不留任何瑕疵为标准。为了严把质量关、并及时对刺绣做出指导,我只能不论班次、不分昼夜、夜以继日。

作品绣制完成后,在人大常委会會议厅装裱上墙,与几乎同时送达的苏绣《春早江南》、粤绣的《夏日海风》、湘绣的《冬雪北国》组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四蝠作品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长7.5米,高3.4米的《秋色高原》,源自于一幅摄影作品。题材为融为一体的川西南地区的蓝天、白云、雪山、树林和草原风光。连绵不绝、起伏不断的高山被皑皑白雪覆盖,天高云淡又显现出秋日的万里晴空,绣面近端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原,色彩斑斓的花草透出勃勃生机,显得绚丽多姿,草原上一片苍翠的树林,错落有致,挺拔苍劲,气势恢宏的画面彰显出秋日高原的壮美景观。

绣品真实再现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原貌,巧妙的运用蜀绣针法将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淋漓尽致的予以发挥。

在色彩运用上,十分注重自然,绣制精妙,层次感强,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景色和谐、意境深远。绣品充分表现出了西部高原秋日的蔚蓝天空、高山雪景和大山重峦叠嶂的雄伟壮美。

巨幅蜀绣《秋色高原》使用了各色丝线300余套,每套从深到浅12个色,共计1200多种颜色,因此整个绣面色彩过渡十分自然,丝毫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在绣制过程中,使用了辅针、沙针、滚针、切针等蜀绣传统针法,还大胆采用了平绣与乱针绣相结合的技艺手法,突破了蜀绣以平绣为主的特点,让绣品更具意境、更有层次,在展现精湛技艺的同时,对蜀绣的针法技艺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作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尝试,为蜀绣的宣传和弘扬做了积极的贡献。

《秋色高原》巨幅蜀绣作品的成功,凸显了蜀绣的多个创新之举:将摄影作品以蜀绣的艺术形式予以表现;将乱针绣与蜀绣平面绣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巨幅蜀绣作品的刺绣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秋色高原》巨幅蜀绣作品的成功,也创造了蜀绣的多个记录:绣架最大、参与刺绣的人员最多、绣品的尺幅最大、使用色彩最齐、最复杂。

《秋色高原》不失为蜀绣精品中的珍品,不愧于蜀绣“传世之作”的美誉。

猜你喜欢
蜀绣绣品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