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世界一馆一追寻

2019-09-10 07:22张子涵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女画家内江展览馆

张子涵

2019年5月5日,时值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大千文化,传承大千精神,内江市“芭蕉井展览馆”特别举办“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书画展”。此次展览涵盖多个艺术门类,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致敬大千,共赴画宴。本期《现代艺术》邀您一同走进芭蕉井展览馆,带您感悟大千文化之气象,体验大千精神之遗风!

聚焦大千文化  犹记往日风采

张大千先生于1899年5月出生在四川内江,在他家的居处有一口“芭蕉井”,因周围长满了大片的芭蕉,遂得此名。此后,“芭蕉井”便成了张大千先生故居的代称。

其幼年受慈母及兄長熏陶,潜心书画诗文,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大千先生晚年慨叹道:“看山还是故乡青”,远离故土多年,乡恋之情,久而愈深。恨天不假年,大千先生逝前也未能亲携其思乡之情归来,重返故居芭蕉井的盛愿翻成空望,悲夫!

2019年5月,值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缅怀大千先生念乡之情,传承发扬大千文化,地处张大千出生地的“芭蕉井展览馆”特此举办“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书画展”,并设计制作“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金箔纪念屏风”,以此纪念前人之功绩,激励后人之鼎新。

本次书画展由内江市市中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芭蕉井展览馆主办。共展出作品120件,其中本地作品70件,外地作品50件,部分作品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展作品种类齐全,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篆刻、工笔等。同期还举办了“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沙龙”,“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和“北京内江女画家作品邀请展”。

此次参展嘉宾,或是教师、学生,或是农民、干部,亦或是残疾人、职业书画家、外籍华人。大家身份各异,来自天南地北,怀着对大千先生的崇敬之情相聚一堂,共展画作,切磋画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崇尚大千文化的北京女画家陈艾的巨幅国画《金台晓日》;西藏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将军用笔苍劲,大气奔放的作品《雄风》;云南省文联原主席郑明表现民族团结的国画《竹石情》;高龄军旅女画家张毓芬的《崖上人家》;书法家姚益民纪念大千先生的《芭蕉井赋》;美籍华人女画家林萱笔下雅逸且幻妙的作品《水中的婀娜》;农民画家张长元描绘内江山水的油画作品《三元塔》;姜公醉向大千致敬的书法作品《一沙一世界》;年轻女教师钟立新表现内江人民风貌的工笔画《甜女》。书画家李果青、李代全,学者汪毅,油画家刘亚明,新加坡女画家崔吉平等参展或到会。

策展伊始,张大千的孙子张洪宁得知消息后,立即将张大千在台北的展览海报赠予芭蕉井,以示庆贺。72岁军旅女画家张毓芬不顾病重,从医院急救现场赶到机场,从哈尔滨自费直飞四川,为的是送作品参展,亲自向张大千致敬。云南省文联原主席郑明,人在上海出差,为赶参展,叫人打开家门,找出作品,驰车千里,从云南昆明送作品至芭蕉井。四川省文史馆员范汝愚,人在澳大利亚,得知展讯时,为时已晚,恳请馆长同意后,赶在开展第二天,请国内朋友将作品送展。芭蕉井的策划人之一,臧跃军与黄新华每次都将参展作品无偿赠予芭蕉井展览馆。歌手尤加新,钢琴师罗杨,音乐人孟庆元每次纪念张大千诞辰活动时都义务演出,从不求得回报。

大风起兮云飞扬,众怀尊崇兮归故乡。在此盛际,众人心怀仰慕之心,敬献艺术之品,前往大千故土拜谒致敬,承袭发扬大千先生之艺韵灵气。

大千情缘难断  展馆由此而生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芭蕉井展览馆馆长杨念对张大千先生的崇敬之情。作为张大千的“狂热粉丝”,杨念一直对张大千先生出生地—芭蕉井念念不忘,在他心底始终对芭蕉井有着亲切且又浓烈的情感。

展馆的选址落成,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数年前,他与内江籍女画家黄新华同游张大千先生出生地—芭蕉井时,朋友黄新华感叹:“作为一个内江人,能在张大千先生的出生地举办一次画展,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儿。”

正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的感叹,深深地触动了杨念。“如果在这附近建一个以大千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不仅可以继承发扬大千文化,还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杨念说。正好,他多年好友、著名军旅画家臧跃军路过内江,听说杨念筹备展览馆一事,表示愿意出画支持建馆,这无疑给杨念增添了更大动力。

当时,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杨念的公司面临着经营转向的问题,或重整企业,或放弃企业筹建展馆,在两者之间,杨念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因筹建展馆纯属自费,在经费有限的环境下,杨念携全家总动员,杨念负责展馆整体大小事务,太太赵英负责组织芭蕉井艺术团,免费提供健身、舞蹈培训,义务为芭蕉井的活动演出。女儿杨雪帆义务为芭蕉井作形象大使拍照宣传,作展馆推广。就连年仅几岁的小外孙也送作品参展,要为展馆献上一份绵薄之力。可谓是尽倾全家之力,为内江文艺事业,大千文化传承作出了传世贡献。

从小,杨念的母亲便教育他,“做人要懂得善待世界、回馈社会。”正是母亲孜孜不倦的教诲,杨念始终觉得自己应该回报内江这片土地,而大千故居正好是一个起点。

作为公司商业运作的6层大楼,杨念腾出了5层进行重新装修,打造成为专业展馆,钢架结构的玻璃外墙极具现代感,车水马龙的街景一览眼底。外墙上巨大的LED屏幕全天滚动播放展览作品,馆内音乐厅设置大型三角钢琴,二楼开设免费咖啡屋,为前来观赏的人们提供休息交流场所。展馆天台则是张大千出生地的最佳眺望点,白色的宝瓶柱围栏边环绕一纵翠绿芭蕉,张大千先生出生地原貌的巨幅照片,贴制于阳台一角。

展览馆以大千先生出生地命名,一方面,意在缅怀大千先生之功绩;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大千先生这张名片,复兴内江这块被湮没的文化之地。芭蕉井展览馆从筹划之初,便定义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沙龙,为艺术家们提供舞台,将艺术带进寻常百姓中,让他们免费体验艺术,以不同的视角感受、欣赏展馆画作中的风情文化,在这里驻足小憩,交流思想。

据悉,农民画家张长元在芭蕉井展出作品后,先后有内江日报 、内江电视台报道,广受好评。残障画家罗开模,在芭蕉井展馆免费举办了个人川剧人物画展,大获成功。“只要你有好作品,我们都可以为你免费提供展示平台。”杨念如是说道。

汇四海之艺术  打造文化内江

建馆至今,作为内江新文艺聚落代表之一,芭蕉井展览馆始终秉承尽其所有,致力弘扬大千艺术精髓,惠及普通市民大众,为复兴内江文化之地而奋勉。

为打造“文化内江”,芭蕉井展览馆开办四年来,举办了近百场展览、音乐会、读书会、沙龙等,得到了内江日报、内江广播电视台和内江市文联以及各文化部门的支持,赢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已有海内外书画爱好者在馆展出数千件作品。

尽管荆棘载途,杨念依然表示;“未来,是一定要把芭蕉井的旗子扛下去的,要继续与海内外艺术家联系协调,做好文化艺术交流;要更深入的与内江艺术家沟通,促使创造优秀作品;要更密切关注工人、农民、市民、学生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服务,实现汇四海之艺术,打造文化内江的目标。”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杰出代表人物,张大千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内江的骄傲,我们赞美张大千,就是赞美家乡,更是赞美内江人民。能够办一个能为市民带来愉悦,为社会倡导有品质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艺术场馆,是一种缘分,是一份福报,是让自己幸福的事。”说到对展馆未来的期许,杨念激情满满的说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近期召开的内江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芭蕉井展览馆被列为大力培育的文旅企业。我们相信在“大千文化”的影响与助力下,芭蕉井展览馆一定会在文化艺术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女画家内江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隐隐含光
眼力大考验
宝安第九届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亮相宝图
The Ine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Minority Groups and Majority Group in China
动物与人
共同推动内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作品选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