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山川心接浩宇

2019-09-10 07:22范迪安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中国画

范迪安

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顾问。

主要作品有:《个个都是铁肩膀》《潮的失落》《心花》《诱惑》《天音》《南粤春晓》《岭云带雨》《高原甘雨》《丰碑》《甘雨过山》《长江揽胜》《珠江涌云》等。

我很想回归到一种自然的原状态,混沌初开,有一种苍茫的、远古的东西,这才是自然最本质的一种精神力量——隐藏在山水画当中的一股很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显然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我有信心找回这种力量。

——许钦松

许钦松先生对山水画艺术的当代发展抱以坚定的理想和热忱的追求。长期以来,他把山水画当作一个与美术的时代学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式的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探索,在走向自然与表现自然、在感受生活与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沉潜往复。他的山水画展开了一方宽阔而丰富的视界,透溢出博大雄浑的美学品格,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以崭新的山水艺术格局与笔墨语言彰显出他的创造风格,为当代中国画山水画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中国画山水画拥有深厚的传统,许钦松先生紧紧把握住继承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关系,在精研传统的基础上,以当代人的意识表达当代的感受,追求艺术的当代面貌。他坚持深入生活,走向自然。在自然山水面前,他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变幻,更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理念,体验大自然的存在本质,重在把握自然山水的气势、气韵与生机,在自然山水向艺术造型的转换中,贯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他立定山川,心接浩宇,以“宇宙意识”宏揽山水气象,将多角度多层次视点汇于笔端,集高远、深远、平远之境象于一体,在作品中构建了大山大水的大美之象,透溢出抒咏万古洪荒、赞美自然生命的情怀。他的作品具有来自自然的发现,更将自然物象提纯与精炼为精神的符号。他在山水画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新山水观,对于我们思考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长期的探索中,许钦松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他的山水画以墨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为辅,笔墨处理聚焦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同时以墨色的精微浓淡营造清新纯净的山水气韵,使得笔下的山水丘壑沉浸于浩渺云气中,于刚健挺拔中见氤氲化醇。他追求以见笔带动见意,运用“积笔”之法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形成山水的结构,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的视觉格局,彰显出内在的刚健精神,又以“润”的墨色使画面迷离奇幻,展现出抒情的诗意。这种“积笔为骨、见笔见韵”的语言堪称许钦松先生在笔墨形式上的独创,丰富了当代中国画山水画的表现力。

从自然到精神,从造化到心源,从营构到表现,从规律到自由,许钦松先生自觉置身于山水画变革创新的时代氛围,知常求变,融通求新,在精神的深层次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超越。许钦松的山水画之路,传承了“岭南画派”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但在山水画的主题、形态与笔墨语言上超越了传统,由此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为“岭南画派”的当代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建树。在这个意义上,许钦松的山水艺术对于从学术上研讨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富有特别的意义。在他盛年所举办的这個展览,也将是他山水画艺术进程的新的起点。

众家评说

妙不自寻

——造境中的文化自觉

现在有着一种自然美的观念叫做“荒野精神”,追逐一种荒野,追逐一种人迹罕至,追逐另外一个世界。这实际上也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的一种心灵上的补充。艺术跟生活不是一回事,艺术和生活也不完全绝缘,艺术实际上总是和我们的生活处在对话的关系,它寻找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再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 像许钦松这样一个艺术家,实际上他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一种追求,而不是把所看到的东西直接重新呈现出来,这也符合一个艺术的美学原理。

——高建平

(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

许钦松试图创造的是一种山水画的宏大叙事的风格,彻底摆脱地域状貌的束缚,不以狭义之景观为对象,而把视野拉开,把视角提高,以高远为原则,以造境为准,让宏大叙事成为山水画的主题,并通过这一主题印证自然的永恒。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许钦松的山水艺术并不是自然现象景物的重现,而是作者在“充实”与“雄浑”美学观的作用下对大自然的诗性感受。画面的各种物象不仅是山水画的构成元素,更是作者情感的代码以及对生命哲理感悟后外化的意象。毋庸讳言,作者的用意并不在刻意地描绘南方或北国的自然风物,而是通过可视的物象传达出对文化不懈的守望。

——罗一平

(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博士)

许钦松先生开创了一种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不同的面貌,他是用一种北派的眼光观注南国的景物、风物。这也是许先生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凝结了很多的思考得来的成果。他是真正能综合多种美术门类、在纵横之间找到对接点、从中融入或者化入自己的思考的一个大家。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行气如虹

——笔墨中的宏大抒情

中国传统就是文人画、山水画,它是一种非常细腻的、感觉非常丰富的层次,山是非常复杂的笔墨关系。许老师的画可以说在这方面有所省略,他更多地反映了现代的社会生活,或者是世界经验的一些特点。比如说他的整体性,大关系的对比,非常简洁的构成。这都是和我们当代生活相关的。他非常适合反映一个伟大时代所需要的那种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气壮山河,这样一种精神又反映了伟大时代的要求。

——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钦松山水画对于中国画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其气象恢弘的构图所体现的一种崇高壮阔的审美境界,由此而疏离了传统文人画萧索简远的出世情怀;而且在于笔意墨蕴的传统语言体系内增加了山水体量感与虚拟空间感的元素,从而使以笔墨个性为传统价值核心的审美体系转向了笔墨与体量、境界与空间相互融合的当代中国画新体系。

——尚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執行主编,博士)

许钦松的画,有时看上去不是很亲近,甚至很“苍凉”。我们跟苍凉也可以有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但不是可观、可居的那种交流,不是与亲熟的世界和人物的那种交流,这时也许特别需要一种层次感,一种不同的层次感,跟借用云烟雾霭营造的层次感不同,这种层次感倒有点儿像音乐里的节奏感。我看许钦松的作品时,常能感受到这种节奏感。

——陈嘉映

(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许钦松喜爱大山、大水、流云的格局,而且对云的表现一直情有独钟。在他笔下,变幻浮动的云霭能让坚实沉稳的大岳崇山变得生气灵动,进而让观者的精神心绪从中获得体验和观照。由于开放型的思路、综合型的方法,传统的山水笔墨技法到了他手里不啻于猛虎添翼。打破了地域文化的局限性,让许钦松的山水画得以呈现出更明确的个性化和精神性特性。归结起来,许钦松近年的山水画创作,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一、创作观念完成了自“器”到“道”的升华;二、立意造境到达了由物象而心象的跨越;三、技法语言实现了从融合到综合的转换。

——梁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中国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笔墨厨神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