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途径

2019-09-10 07:22罗明金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射洪陈子昂区域性

罗明金

射洪县积极推动陈子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使陈子昂文化成为了促进射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文化品牌,使射洪建成了中国“诗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更形成了新时代以陈子昂文化为根基的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和“团结、实干、开拓、奉献”的“射洪精神”,成为推动射洪发展的强劲能量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主流中,如何传承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的名人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具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在四川省射洪县,把历史文化名人陈子昂为特色的文化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成功路径。

一、关于陈子昂名人文化的概述及传承发展的意义

陈子昂文化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文化。1300多年前,初唐诗人陈子昂在他著名的文学革新宣言《修竹篇序》里,声讨齐梁文学中的绮靡文风,大力倡导“建安风骨”,积极推崇刚健质朴的文风。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震撼文坛,由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开创了唐代新的诗风。

陈子昂文化是一种安人济民的民本文化。从他任朝中拾遗后的谏文可见,大多以强国、富民、安人为核心。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指责,其“安人”与“济世”思想十分明显,这与儒家的“仁政”“民本”一脉相承。正因如此,《资治通鉴》记录了陈子昂的6篇谏文,多处引用他的奏疏、政论。

陈子昂文化是具有启迪时代思想值得弘扬的文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信访工作时引用了陈子昂《感遇·十九》中的“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之诗句,以此来教育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民为本,关怀人民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工作落在实处。

由此可见,陈子昂的人文精神,不但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今天也能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

二、传承与发展从保护做起——为陈子昂名人文化的保护“夯基搭台”

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体性保护,是射洪对陈子昂名人文化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读书台是陈子昂青年时求学读书之地,亭台周围遗迹有杜甫拜谒陈子昂时留下的诗歌《金华山野望》手迹石刻诗碑,有清康熙年间射洪知县唐麟翔题写的手迹,用碎瓷镶嵌的“古读书台”门额,后壁上木刻陈子昂好友卢藏用撰文、民国时济南人罗鐘潞书写的《陈氏别传》等。由于陈子昂读书台有极高的文学、史学、建筑学价值和射洪县的积极申报,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陈子昂文化元素注入射洪标志性建筑,是射洪对陈子昂文化进行保护的又一举措。上个世纪90年代,射洪就将县城古城墙重新打造成方圆三公里多的仿唐代古建筑“子昂城”;随后打造了集陈子昂诗歌、政论、故事、雕塑为一体的子昂文化广场;在射洪涪江文化广场、防洪大堤、紫云文化公园等公共场所,镌刻了陈子昂《感遇》诗和相关故事浮雕等,让陈子昂文化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

组织召开陈子昂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挖掘性保护,是射洪具有远见卓识的区域文化保护行动。早在1992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和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组织了全国数十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为期三天的“首届陈子昂学术交流会”,1996年,射洪又举办了“陈子昂国际学术交流会”,迎来了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多名专家学者,连续三天的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并汇编了学术文章80余篇。

三、持之以恒融入“文化强县”建设——子昂故里区域性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射洪实践”

近年来,射洪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以陈子昂文化为内涵的“诗画之乡”,持续不断地建设和丰富陈子昂文化载体,并以此为重点建设“文化强县”。

持续支持与陈子昂相关的书籍的出版发行和文化传播。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及文化部门筹划实施的文化工程中,先后出版了《陈子昂研究论文集》《陈子昂全集》《简读射洪》等书籍,广泛发放到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中去。同时,县教育部门组织编写了《一代文宗陈子昂》《陈子昂诗歌选读》等乡土教材,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以陈子昂文化为主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支持开展陈子昂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近年来,连续组织了五场“陈子昂大讲堂”,上千名干部、职工聆听了专家、学者关于陈子昂文化的讲座。

持续支持与激励陈子昂文化传承弘扬的民间社团的创建和发展,繁荣文学创作与陈子昂文化的研究。先后支持成立了陈子昂诗社、陈子昂文学社、陈子昂研究会等。特别是成立至今31年的民间社团陈子昂诗社、成立28年的陈子昂文学社,坚持不懈办好社刊社报,社员有400多人次,4000多首诗歌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四川日报》等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或者各级大赛中获奖,30多人出版了以诗歌为主的作品集80余部。子昂故里文学社团的活跃与文学创作的异彩纷呈,曾被《四川日报》专文宣传,并称誉为新时期四川文学的“射洪现象”。2017年创建的陈子昂研究会,又填补了射洪在陈子昂研究方面的空白。

射洪县积极推动陈子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使陈子昂文化成为了促进射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文化品牌,使射洪建成了中国“诗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更形成了新时代以陈子昂文化为根基的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和“团结、实干、开拓、奉献”的“射洪精神”,成为推动射洪发展的强劲能量之一。

四、深入挖掘和理性运用名人文化——积极拓展新时期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路径”

路径一:积极组织和推进专家、学者和地方文化人士开展陈子昂文化新的研究。

陈子昂“革弊创新、一代文宗”以及“爱民谏政”早有定论。继两次组织召开“陈子昂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后。在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一精神过程中,射洪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再次组织了文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证,又有了新的进展。

“大廉不谦”则是新的研究成果。陈子昂在《感遇·三十一》中说:“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明确指出和规劝那些奢侈游宴之徒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要追逐势利,否则会招祸上门。要像许由那样淡泊,屈原那样高洁,也要像鸥鸟那样忘机和洗心自洁。《感遇·二十八》讽刺了“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感遇·十九》更是直刺武则天“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在《谏政理书》中,他提出了“王政之大,莫贵于安人”的主张。从“安人”思想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爱民、反对穷奢极欲的思想。而他的“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的座右铭,更彰显其廉洁奉公的思想。

由此,射洪在新时期总结提炼出陈子昂诗廉文化主题为:“一代文宗·大廉不谦”。

路径二:实施“十个一工程”,广泛开展陈子昂诗廉文化共建活动。

新的研究成果,为陈子昂诗廉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射洪县规划和实施了诗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即:以建好一个子昂诗廉文化基地为统揽,向全国征集了一批《陈子昂诗廉文化故事》,将其中的30余篇优秀作品编辑成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征集陈子昂诗廉文化之歌,确定其中一首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传唱;征集陈子昂诗廉文化宣传片脚本及《诗廉志》專题片脚本,并各自拍摄成一部专题片广为播放;编辑一本射洪诗廉文化乡土教材,在学校推广使用;向全国征集一个诗廉射洪标识设计图永久使用;向全国征集射洪诗廉文化艺美术术作品,并编辑一本艺术作品集出版发行;开发一批射洪诗廉文化旅游产品,投入旅游运营;征集一批子昂诗歌、政论名句名言,在射洪各个关节点建立名句、名言牌匾广泛传播;设计制作一批以陈子昂《感遇》诗为主题的诗廉纸杯,首批30万只供机关、乡镇及企事业单位使用。到目前为止,“十个一工程”已基本就绪。

路径三:创新方式,把陈子昂文化有机融入射洪的旅游发展之中。

在旅游发展中融入陈子昂文化,是射洪坚持不懈的文化强县、旅游强县战略。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主导把陈子昂读书台与金华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融为一体,建成了4A级风景区;县政府组建了“四川射洪来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企业投入巨资数亿元,正着力打造以陈子昂文化为核心的金华山风景区及“沫水小镇”。如今,该景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特别是2018年以来,县纪委、县委宣传部结合陈子昂读书台积极打造建设陈子昂诗廉文化基地和“家风文化基地”,短短一年时间,就接待参观学习的县内外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万余人(次)、社会群众20余万人(次)。近三年来,还利用每年一届数十万人观看的“龙舟赛”,推出以“陈子昂”为主题的诗书画展、文娱节目表演等。

五、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强化名人文化及区域性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拓展。要组织专家、学者和地方部门,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地方名人及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不仅要在高层理论上做文章,还要深入民间、发动民情,引导区域内的民众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积极参与到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来。

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坚持不懈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的保存、保护,如文物古迹、经典文本、传统节庆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时代进程中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发动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一是要整合好地方文艺社团人才资源,为研究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知名人士、“土专家”和社团中有一定成果的人才搭建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通过“读书班”“文化讲堂”“百姓课堂”“作品诵读”等方式广泛传播地方名人文化;二是动员地方企业,通过资金支持,建设有关地方传统文化、名人文化的主题性、标志性建筑,支持地方性相关名人文化的文艺作品创作、演艺等文化活动;三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与音视媒体,支持与传承和弘扬区域性传统文化有关的各种作品展出、演出、讲座等活动。

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活潜在的因子,不断注入强劲的动力。要建立定期的奖励制度,对与地方文化有关的优秀作品、成效显著的活动、成果突出的民间社团和个人等,落实奖励。定期开展与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相关的大赛活动,激励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和弘扬区域性传统文化。

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除了推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外,还要拓展陈子昂影视文化诸如支持创作《一代文宗陈子昂》《大唐陈子昂》《陈子昂回乡》等,并积极筹备与名家合作《陈子昂》大型舞台剧,准备面向社会公演,更要积极开发与名人文化、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由此,才能给区域性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文化站位,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射洪陈子昂区域性
当射洪的风吹向海
射洪农商银行“爱心驿站”温暖环卫工
射洪市:将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射洪农商银行 成都宣讲“创富升级”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