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A钓技揭秘

2019-09-10 07:22冯晓鹏
旗帜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层竿子浮标

看过往期底钓文章的钓友们一定在期待我来介绍HERA钓法中和我们熟悉的台钓区别很大的宙钓。此前,我已将HERA钓法的起源和发展、钓具的介绍、底钓的讲解全部呈现给大家。从本期开始,我将为大家揭开宙钓的面纱。

【作者简介】

冯晓鹏,1976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开始钓鱼,2006年开始经营日本钓具,2007年创立酷鱼网并开始网站建设,2010年將其升级发展成为网站、钓具店、钓场一体化经营的酷鱼网-酷鱼垂钓CLUB,并开始举办“HERA”之旅的专项日本旅游活动。

2011年,冯晓鹏正式注册“钓道”,成立北京钓道无限运动发展中心,同时陆续推出“钓道”系列产品,并与日本厂家一起举办钓鱼比赛等活动。

2013年,他对酷鱼垂钓CLUB钓场进行了改扩建,使其以全新的面貌继续支持HERA钓法的推广;2014年开始进行日本鲫的收集和繁殖养育,开辟了中国HERA垂钓的新领域;2015~2016年不断推出“钓道”系列并继竿,受到普遍欢迎,并开始针对大众在酷鱼垂钓CLUB举办各项钓鱼推广活动,让HERA钓走进大众视线。2017年,第一批北京本地养殖的HERA正式投放钓场,HERA开始正式走进中国钓鱼人的视线。

实际上,宙钓就是我们常说的钓浮或者浮钓,是指将钓棚设定在水底之上的位置。可以说,浅至水面之下、深至水底以上一点点,都属宙钓的范畴。可见,从钓棚角度看,宙钓的范围要比底钓大得多。

只有追寻着鱼的踪迹找到鱼儿活动的范围,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施钓。下面,我将为大家细聊宙钓那些事。

通常来说,宙钓是适用于水温升高时,鱼儿追寻适宜的水温而离底的情况的钓法。

水温升高多是由季节变化、光照增强造成的。而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体就会形成水温不同的温层,进而出现对流现象,即不同水温的水在水体中进行交换。对流水除了温度存在差别,溶氧量也不尽相同。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水体溶氧量和水温呈反比,即温度较高的水的溶氧量相对较低,温度低的水的溶氧量会相对较高。此外,不同水温的水密度也不太一样。

实际上,水体对流对水温和溶氧量的变化产生影响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气压极低或大风大雨等极端情况,因正常的季节更迭及昼夜、天气变化所造成的水温变化并不会给鱼儿造成不适,水体中总会有让鱼儿感到特别适应的水层。

此外,水体中的天然饵也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存在于不同的位置。比如藻类,它们的生长跟水温、水体溶氧量息息相关,而很多鱼类恰恰对水中的浮游动植物非常感兴趣,它们会在水中追寻体感最舒适、饵料最丰富的水层活动,这就是我们要探索的规律。其实,无论传统钓还是台钓,对这样的情况都有相应的经验,很多有趣的钓鱼谚语其实早就阐述了这些规律。

我们可以将钓鱼人所在钓位视为基准点,其前面水体中的左右、前后、上下的立体范围里都是钓者所面对的钓点,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水层和钓法是钓鱼人的必备能力。

我们的目标鱼可分为底层鱼、中层鱼和上层鱼,如鲤鱼、草鱼和鲢鱼。虽说这三种鱼栖息的水层不太一样,但是经常钓鱼的人都碰到过钓底时遭遇草鱼和鲢鱼吃饵上钩,钓浮时钓到鲤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有养殖鱼的水域更为常见,鱼儿原有的习性特征变得不明确,加之气候、季节,乃至日照的变化,鱼情变得更让人琢磨不定,不过这倒是很有意思的。HERA钓法的目标鱼——日本鲫是全水层鱼种,很多朋友之所以认可钓日本鲫,就是因为它的这一特性使得钓手有多种钓法可选择,有广袤的水体可供寻鱼,钓获日本鲫时也会更为开心。

宙钓可分为两大部分:浅宙和深宙。

传统观念认为,浅宙和深宙的选择是依据水深来判断的——可将钓点水深一分为二,钓超过水深一半即为深宙,低于水深的一半即为浅宙。这样划分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如钓点特别深或特别浅,这样划分就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感觉。例如,我们经常碰到的1.5米的水深,在这样的水域钓1米水深,到底算深宙还是浅宙?这就有点解释不清。

不过,现在人们对于宙钓的定义就比较清晰了。日语里关于HERA钓法的专用词,如浅宙(浅タナ),翻译过来是浅棚的意思,现在的观念是特指1米左右的钓棚。也就是说,浮标到铅坠的距离是1米,不管竿子的长度是多少。又如“チョーウチン”, 翻译过来是“灯笼”的意思,在HERA钓法中是指以前的“提灯钓”的说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深宙,即浮标距离竿尖一标的长度(通常为30厘米),无论竿子的长度和钓棚的实际深度是多少,都属深宙的范畴。不过,钓鱼人在叙述自己的钓法时,会在“チョーウチン”前面加上自己的竿长,例如“8尺チョーウチン”“10尺チョーウチン”或者“21尺チョーウチン”等,这就明确表明了自己的钓棚深度以及到岸边的距离,如果再加上岸边的建筑物或者位置编号等明显的钓点名称,即可精准定位自己的钓棚所在的位置。这是最基础的宙钓的划分和叫法。

实际钓鱼的时候,钓棚的深度必须随着鱼情的变化而做调整,那么我们还可以用“本”来进行标注,这里的“本”是指竿子的收缩长度,一般的竿子的收缩长度是80~90厘米左右。比如,我说我今天用的是“十二尺竿钓两本浅宙”,那就是说我使用了十二尺竿子,钓的深度以这支竿子的收缩长度为标尺,有两节那么长,算下来就是160~180厘米左右的浅宙钓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习惯的公制单位进行表述,即直接说出钓法和钓深,如1米浅宙、1.5米浅宙。

这样划分,能够能让人对浅宙和深宙更加理解,所以现在无论是杂志还是电视,或者是网络,这样的说法都比较主流。

浅宙和深宙再往下分类还可分为团饵和组合。所谓团饵就是共饵,即两团相同的饵挂在两枚钩上;所谓组合是指上钩挂雾化饵,下钩挂吸入饵,也叫欺骗饵,用它去钓被上钩雾化饵吸引至钓棚的鱼。

在详细介绍宙钓之前,我先介绍适合宙钓的季节和鱼情等基础要素。一般来说,除了极寒期,其他季节均可宙钓。极寒期天气寒冷,鱼多蛰伏在水底,这是一年当中最难钓的季节。在很多大型管理池,钓手在这样的季节中一天钓到三五条鱼甚至“白板”都是很常见的,更不要说野钓了。在日本,野钓的季节到十一月中下旬即告暂停。不过,寒期也有阳光充足的日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施钓,尤其是钓管理钓场,用浅宙组合钓法钓到几条体力不错的日本鲫会非常惬意。

那么結论来了:宙钓相对适用于旺盛季,但是在极寒期天气晴好,阳光充足时,随着表层水溫逐渐升高,鱼也会到适宜的水层就饵,这时用浅宙组合钓法也会有效果。反之,在鱼情活跃的盛期中,偶尔一天突然降温,放弃宙钓选择底钓或许更为合理有效。总而言之,一年当中除了冬季,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进行宙钓。在鱼情旺盛,鱼的索饵欲望强烈时,选择团饵钓法会比较适合;在鱼有一定的活性,但因各种原因索饵不积极时,选择组合钓法比较合适,无论浅宙还是深宙皆如此。

对于浅宙,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指钓水体中上层;具体说来,是指在水溶氧充足,鱼活力旺盛,活性较高,能到水体中上层活动时,针对水体中上层的钓法。首先,鱼在某水层活动,就说明该水层水温比较合适;鱼的活性较高,就说明该水层溶氧充足,针对这样的水情鱼情,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设定自己的钓法、饵料的搭配及比重,选择合理的浮标,直到垂钓时的具体细节。

对于深宙,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四季通用的,也就是说深宙钓法在任何季节应该都可以上鱼,但是在极盛期,深宙有可能没有浅宙上鱼节奏快,不过它比浅宙更能吸引健康的体型较大的鱼。在比赛中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选择浅宙的选手节奏非常快,连续性非常强,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惊讶,而深宙选手的鱼获数量虽然不占先机,但重量却很可能超过使用浅宙的选手。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活性高、索饵欲望强的鱼个头往往偏小,钓手在竞技赛事嘈杂的气氛中使用浅宙,中小体型的鱼不易受到干扰,能够进入钓棚吃饵,大体型的鱼则比较警觉,经常在钓棚周围游弋,正所谓看得到,但吃不到,也不想吃。相比之下,深宙的情况就好很多,来自水面小鱼的干扰比较小,大体型鱼得以占据钓棚,让体型相对较小的鱼无法肆无忌惮地靠近,这就是在竞赛中有钓手选择深宙的原因。

关于深宙和浅宙的区别,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鱼类如何应对水温的变化。鱼之所以喜欢寻找适合自己的水层,原因之一就是鱼类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本能地选择体能消耗最小的方式去加以应对,也就是说,相比用调节体温的方式去适应水温变化,去寻找水温变化没那么激烈的水层,对体能的消耗更少。看来,“节能”不仅是人类所需,连鱼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阳光对水温影响较大的时候,鱼就会偏向深一些的水层,此时深宙钓法就比较有效;反之,在阳光对水温变化影响相对较小时,鱼在水中的活动范围就相对较大,如果此时溶氧充足,鱼在浅层就比较舒适,加之浅层的天然饵料也比较丰富,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浅宙钓法就会有更好的收获。

浅宙和深宙的区别不仅体现在鱼活动的水层,在实际施钓时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饵料区别

同样是宙钓,浅宙和深宙在水深不过五六米的钓点区别真会很大吗?其实,二者的首要区别是饵料。我们要想钓好鱼,就一定要想办法利用好饵料的雾化,把鱼留在钓棚,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对饵料的比重做充分的认识。水温不同,水的密度就略有不同,对于数米深的水域来说,各水层的温差其实是很大的,通常可达10℃以上,进而各个水层的水密度也不一样。在密度不同的水中,相同的饵料的下沉速度以及在水中悬浮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我们其实通过浮标就很容易观察得到。那么,这种差别对实际垂钓有多大的影响呢?钓友们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影响很大。同样的饵料,对于不同的钓棚来说比重是不一样的。

如果将适用于浅宙钓法的饵料用在深宙钓法上,雾化之后的饵料会出现下沉极其缓慢甚至饵料中的粗颗粒上浮的情况,导致雾化后的大部分饵料处于鱼钩所在水层偏上的位置,结果就是鱼被雾化饵吸引过来却吃不到钩,来回刮碰线组,给垂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不仅让钓者无从判断鱼是否在吃饵,触碰线组所造成的浮标动作也会让钓者误以为是鱼儿吃饵的动作,提竿锚到鱼的身体,使钓棚中鱼情大乱,几乎无法继续垂钓。

相反地,适用于深宙的饵料的比重往往大于浅宙用的饵料比重,如果用在浅宙钓法上,雾化后的渣子和颗粒状的碎屑无法在钓棚中缓慢下降,而是穿过钓棚迅速下降,无法唤起鱼儿追逐饵料的兴致。这样一来,钓棚就被压低了,鱼儿将难以安稳地停留在钓棚之中,而是在钓棚以下,于是浮标将鲜有动作,此时并非钓棚无鱼,而是鱼都被诱到钩饵所处的钓棚下方去了。

由此可见,浅宙和深宙的饵料是有很大区别的。浅宙饵料雾化打开后下降缓慢,下降速度对于诱钓浅宙目标鱼恰到好处,适用于1米左右的水层,而深宙饵料的比重明显大过浅宙饵料,在深处雾化打开后会根据深处的水情产生合适的下降速度,让深处钓棚中雾化饵的浓度较高且持久存在,这就是浅宙和深宙饵料的使用原理。

(2)浮标区别

浅宙和深宙所使用的浮标区别就比较明显了。首先,二者标身有明显区别,浅宙浮标标身所处的位置高,不需要太大的铅量就可以让钩饵到位。通常情况下,钓者在使用浅宙钓法时应根据钓棚深度、垂钓季节、天气情况和鱼的活跃程度选用号数在3.5~7厘米之间的浮标。使用深宙钓法时,由于钓棚较深,需要的铅量较大,加之使用深宙钓法时,所选竿长尺数会根据钓场的水深情况而不同,所以深宙浮标的尺寸从5厘米到15厘米,甚至达到15厘米以上者皆有。钓管理池所使用的深宙浮标通常为5~10厘米左右,也就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短竿深宙钓法浮标。

深宙浮标和浅宙浮标除了标身大小不同之外,由于两种钓法所用的饵料比重不一样,相应的标尾设定也有很大区别。简单来说,浅宙浮标针对的饵料较轻,标尾较短,目数较少,且目格长度也较短。深宙浮标所对应的饵料更重一些,且深宙的节奏也没有浅宙快,所以深宙标尾要具备更好的载饵性能,比起浅宙浮标来说标尾长、目格长。

关于深宙浮标和浅宙浮标的使用方式及标尾材质等内容,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3) 用竿区别

HERA钓法确实是比较细致的钓法,这在鱼竿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上就有生动的体现。作为国内较早接触日本HERA钓竿的人,我在深入接触了HERA钓法之后,更加有感于HERA钓法的细致。

在往期文章中,我详细介绍过钓竿的调性,在此不再赘述。我直接介绍一下浅宙钓竿和深宙钓竿的主要区别。浅宙钓法鱼层较浅,当鱼在被刺中的瞬间外窜时,如果竿子难以呈现大弓状,钓者就难以借助竿子的弯曲弧度来牵制住鱼的外窜,此时如果用一支偏本调的竿子,情况就会好很多。首先,鱼在被刺中的第一时间很容易让竿身弯曲,这对于及时控制住鱼的外窜非常有利。另外,钓者在使用浅宙钓法时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提鱼,所以偏本调的竿子就很好。还有抛竿方面,浅宙对于抛竿的手法要求很高,偏本调的竿子更适合这种很讲究的抛竿方式。

使用深宙钓法时,浮标钩饵落点较近,就在竿先附近,所以在抛竿方面,偏先调的竿子使用起来更加理想。另外,深宙钓法中有一种重要的诱鱼吃饵的手段就是“提逗”,偏先调的竿先比较敏感,能够非常轻松地完成提逗动作。在刺鱼方面,深宙刺鱼和浅宙刺鱼大有不同,需要钓者更好地控制刺鱼的力道和幅度,偏本调的竿子在这方面就不太擅长,它的腰部会在刺鱼的第一时间发生弯曲,使钓者难以控制提竿的幅度和力度。所以,在使用深宙钓法时,偏先调的竿子要好很多。

宙钓中还有很多针对专门钓法的小问题,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钓法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

可以说,在习惯了台钓或传统钓的钓友的印象中,宙钓是非常典型的HERA钓法。我为大家介绍HERA钓法,除了推广该钓法的目的之外,还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这种钓法,能给各自日常垂钓带来更多有益的启发。

在下期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展开介绍HERA钓法的浅宙部分,敬请期待。

(:垂钓 2019年08期)

猜你喜欢
水层竿子浮标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空军训练营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我目睹的经历
短竿用途知多少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