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9-09-10 07:22吕彦玲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亲子图书幼儿园

吕彦玲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拓展技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由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开展的亲子阅读是幼儿接受知识、认识世界的第一把金钥匙。有研究表明亲子阅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情绪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本文采用《亲子阅读现状调查问卷》以本园大中小班1004名幼儿家长为对象,对亲子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率99.6%,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亲子阅读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由上表可见,本次问卷填写对象80.9%为幼儿母亲;从学历水平上看,本科及以上的占到61.4%,高中及以下仅为15.6%,可见学历层次较高,在职业上也多为国企事业单位。

二、亲子阅读现状及问题

1.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

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态度主要来源于阅读的软硬件两方面,硬件包括家里图书数量、亲子阅读的次数、是否有固定阅读场所三方面;软件包括亲子阅读开始发生的时间、是否经常跟孩子谈论已经读过的书、是否经常和老师及朋友分享自己孩子的图书、对亲子阅读最大的作用认识等方面。

首先来看硬件情况(见表2):

从图书数量上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庭有20本以上的图书,甚至有40.3%的家庭图书达到50本以上,图书量丰富;在阅读次数上,57.8%家庭能达到每天一次,可见大多数家长对阅读比较重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与孩子进行阅读时并没有专门为孩子设置的阅读场所,多是在床上(55.1%),其次是在客厅(15.8%),只有7.3%是在供大人工作的书房,这在一定程度反应出家长更多地把亲子阅读当作一种娱乐或是一件具有安抚作用的事情,降低了阅读的教育性,不利于幼儿阅读仪式感的养成。

亲子阅读软件情况(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74.2%的家长从孩子3岁前就已经开始亲子阅读,可见家长对亲子阅读态度积极。在“是否与孩子谈论、与老师及朋友分享孩子读过的图书”中,23.5%的家长会经常与孩子讨论读过的图书,54.1%家长有时会与孩子讨论读过的图书,只有2%的家长从不与孩子讨论读过的图书。近一半的人会选择跟老师及朋友谈论、分享孩子读过的图书,但也有不少家长很少或不去分享。在随后访谈中发现,跟老师、朋友分享的家长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或是希望从老师、朋友那里得到帮助,解决亲子阅读中的一些困惑;而另外一些家长则把亲子阅读当成一种较为私人的相处方式,不知道怎样去分享,所以较少与外人谈论,这与家长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家长间差异较大。

当被问到亲子阅读的最大作用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习习惯(88%),提高语言表达能力(83.8%)、扩大知识面,丰富生活经验(78%),而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培养艺术审美能力(35.9%)、教孩子识字写字(36.9%)、让孩子获得快乐(62.1%)。可见家长对亲子阅读在提高孩子语言表達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具体能力方面的作用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对促进艺术审美、创造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作用不够重视。同时虽然多数家长不再将阅读作用局限在识字、写字上,但是与学习相关的作用如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等非常看重,反倒对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快乐这一作用看的相对轻。

2. 亲子阅读具体开展情况

亲子阅读具体开展情况将从阅读前的准备:家长对图书的选择、是否有明确的阅读计划、阅读发起者、阅读的时间选择;阅读过程展开:参与主体、图书使用频率、具体开展方式;阅读后的情形和效果:阅读持续时间、是否要求孩子复述、结束阅读时的情形、孩子是否喜欢阅读等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见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只有4.8%的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有明确的计划,大部分家长亲子阅读缺乏计划性。从发起者来看,单纯由父母或孩子发起的阅读活动占比较少,70%以上都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发起。而在阅读时间选择上大多数父母选择在入睡前和孩子一起阅读。

阅读过程的开展(见表5):

由上表可见,在亲子阅读陪伴者当中70%以上是母亲,父母一起陪伴的仅占22%,单独由父亲陪伴的占比就更少了,仅为4.5%。此外,家庭其他成员如祖父母等在亲子阅读中参与度也不够。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73.1%的家长能做到既主动向孩子提问,又能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见家长比较重视亲子阅读中与孩子的互动,但是形式相对单一。在阅读结束情形上,家长多是选择“和孩子一起商量结束时间”和“书阅读完自然结束”两种方式。在调查中发现亲子阅读方法上一半以上的家长采用的是朗读法,即由家长富有感情的将作品读给孩子,方法单一,互动不够。

阅读结束后的情形和效果(见表6):

由表6可以发现,亲子阅读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0-20和20-30分钟两个时间段,分别为39.9%和47.7%,比较符合幼儿注意力发展特点。在讲完故事后有一半(50.9%)家长有时会选择让幼儿复述,但是经常让孩子复述的占比不高。从“您的孩子是否喜欢亲子阅读”一题上可以看出72.1%孩子喜欢(比较喜欢)亲子阅读,其中25.7%的孩子很喜欢亲子阅读,也反映出亲子阅读对促进亲子关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满足孩子求知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亲子阅读中困惑及希望得到的帮助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只有部分家长对亲子阅读过程比较享受,觉得非常开心,没有困难,但大多数家长在亲子阅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整理发现,家长们困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序):怎样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怎样调动孩子阅读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怎样挖掘故事内容,正确引导孩子等方面。另外就阅读效果、家长精力有限、购买书籍成本较高等问题上希望幼儿园给予一些帮助。

三、提升亲子阅读质量对策及建议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认识

经过调查发现,家长们对亲子阅读较为重视,但是对亲子阅读中自身定位、读物选择、亲子阅读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如认为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爱上读书,自己就是督促作用,阅读材料就是绘本。在阅读作用上则重视认知作用忽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应通过微信、QQ、网站等线上和公开讲座、幼儿园指导线下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在亲子阅读中的参与度,发挥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积极带动作用。其次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种生活仪式。总之要以书籍为媒介,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长与孩子在阅读中共同进步。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困惑于如何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但是在选择图书时却又多是基于成人视角,殊不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因此选择合适的图书是开展亲子阅读的关键一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其认知水平、行为心理活动水平等方面发展不同,因此对阅读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来说,要选择那些画面简单柔和、字体大、字数少,材质不同而又不易撕碎的图书,比如各种洞洞书和布书,方便这一时期的幼儿通过啃、撕、抓的方式来感知材料;而对于中班、大班幼儿可以选择一些外观有变化或者暗藏玄机的图书,锻炼幼儿对细节的观察能力,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上小班幼儿注意力和理解力都相对有限,因此要尽可能选择图多字少,情节简单,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图书;而中、大班幼儿因为在语言和理解力、想象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应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书籍。可以为中班幼儿提供一些稍高于其发展水平的图书,并由单纯的图片向有文字图书过渡;而大班则鼓励其根据自己兴趣,独立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扩大自己知识面和视野。

(三)采用互动式阅读模式,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阶段亲子阅读多采用你听我读的方式,仅有的互动不是复述图书内容,就是“对不对”“是不是”等一些封闭式对答,真正的互动很少,造成幼儿兴致勃勃开始,最后以索然无味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家长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听读式阅读,采用互动式阅读模式,通过肢体、语言、情感等多方面互动,达到真正对话和交流。比如家长与幼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将故事表演出来,或者家长讲上句让幼儿接下句,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将故事变成看图说话或者以开放式结尾,让幼儿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创编、改编故事。或者家长可以适当“偷偷懒”,鼓励幼儿做老师给家長讲故事。此外家长对幼儿每一次的参与和尝试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四)家庭成员协同配合,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中国台湾信谊基金会、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温碧珠女士提到:开展亲子阅读最好形成仪式,即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舒适的地方,适龄、适性、多元地进行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建立幼儿阅读仪式感,能够引起幼儿重视,把阅读当作一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来做。因此家长在家中尽可能为幼儿开设一块单独的地方用来进行亲子阅读,并把这个地方布置得舒适明亮,放置与幼儿身高相符的书架,方便幼儿随时取用。并且尽可能在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形成阅读生物钟。在阅读陪同人员上除了妈妈、外婆等女性人员外,爸爸、外公等男性也要积极加入,既让幼儿享受到温柔细腻之美,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粗犷冒险的乐趣。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勤于阅读,把阅读当作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来做,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爱上阅读。

(五) 密切家园合作,为亲子阅读提供支持

家长由于经济条件或是学历、专业不同,难免在亲子阅读中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积极协助,家园通力合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在台湾、日本等早期阅读开始较早的地区早已形成了政府、社区、幼儿园和家庭四位一体的阅读支持网络,政府不仅开展了早期阅读计划,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图画书,而且每个社区都设有社区儿童图书馆,定期开展亲子故事会、故事剧团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日本更是硬性规定每个市图书馆必须要设置儿童图书室,在节假日给孩子们开故事会,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听故事。而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像日本那样每个社区都设立儿童图书馆不切实际,因此改善亲子阅读现状的任务更多地落在幼儿园身上。

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阅读网站,推荐优质公众号和微信群等方式为家长提供线上支持,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专家阅读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解决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困难,为家长提供线下支持。在幼儿园内可以利用“家长园地”展示栏、家长开放日、家长交流会等向家长传播亲子阅读手段、方法,分享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让家长们互相借鉴,从而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和开展能力。针对家长们反映的图书资料有限的情况,可以以幼儿园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通过班内、班班甚至园园之间交流与分享,扩大孩子阅读范围,节省家庭开支。

总之幼儿园要多管齐下,为亲子阅读提供保障,促进亲子阅读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亲子图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