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是成功的保障

2019-09-10 20:55张志明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前科学

张志明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了防止实验意外问题的出现,教师需因地制宜适时进行课前预试验,及早发现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确保实验教学成功。

关键词:科学;课前;预试验

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但由于科学课在农村不被重视,又是“难教”的一门课程,也许是农村学校相应实验器材的配备一时跟不上,或许是相应专业师资欠缺,或许是长期遗留的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不被重视,或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是以接受式取而代之,更有甚者是避而远之------跳过不谈, 更谈不上课前预试验。我想就预试验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养成良好的预试验习惯,重视科学课前预试验。在边远教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科学实验课演示了之,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这一目标。再者,教师的应付式演示实验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直接课堂演示实验方式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处理,导致课堂出现尴尬的局面。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养成良好的课前预试验,保障实验课教学的成功。

第二,预试验是实验教学的安全保障。科学探究需要有勇敢精神,同样小学生的实验探究,有时候也会有“艰险”,那么在课堂探究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交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就是我们教师最要研究和值得注意的大事。例如:我执教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课——给白糖加热,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学生在我的提示下,正兴致勃勃的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开始给糖加热,有的正在进行记录。不一会,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烟雾,不时传来阵阵提升食欲的香味,也夹杂着一些烟焦味。随着实验进程的深入,整个实验室充满了令人难闻的焦糊臭味,烟雾开始让人讨厌。有的学生拿着金属汤匙边在酒精灯上加热,边用手扇着,驱赶讨厌的烟雾,小组里的其它同学有的开始有意躲避,不敢积极配合,几个调皮男生更是幸灾乐祸,加大火力,企图制造更热烈气氛。忽然有同学高叫着:“老师,烫了!”老师望去,只见烟花飞溅,汤匙在着火,那操作的学生开始害怕,没等我做出反应回答,她就把汤匙丢到了实验桌上……幸好,我预先给每个组配上一块湿毛巾,火灭了,只有桌子受了点“皮伤”。实验结束,盖灭灯火,放好器具,准备交流实验情况,可怕的事再次发生:几个女生也许一向爱干净,看到汤匙底部被烟熏黑了,习惯地用纸去擦拭,结果一个被烫了手,幸好没受伤。从这堂课的实例中,看出安全教育不到位导致事情的发生。就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在预试验中至少考虑有以下几点:

1、实验操作步骤的指导要规范。都说新课程提倡开放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发挥,以谋求个性发展,发掘和发现才能。错误地采取放松式操作,自由观察实验中的每一步变化,结果往往是喧宾夺主,目标跑偏。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实验安全。小学科学课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些实验若不规范化操作就会出现危险。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器具的摆放、废弃物的处理,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就能保证安全。

2、选择器材要符合科学,要适合小学生使用。作为教师,精选合适的器材,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一个教师课前准备的良苦用心,任何马虎、勉强都会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失误。给白糖加热这节课,因为自行配备的不锈钢汤匙过大,用蜡烛加热升温慢,可能会使过程延长,缺乏精彩,影响学生注意力,于是我决定用酒精灯加热。由于酒精灯火力强,白糖刚开始融化,受高温直接烧灼的地方就开始冒烟变焦,继而沸腾,并溅出少量高温糖浆,四周冒出的火焰直接引燃了正在加热的白糖,使实验现象加剧,超出了实验预料范围,才导致以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尽可能考虑周到,多些防范。凡有实验操作的课,都要多长个心眼。用到稀盐酸时要讲清危害,防止直接碰触;一些药品,防止学生品尝;玻璃器皿防止打碎割手;刀具随手入鞘;加热时保持一定距离;多配备一块湿毛巾是绝对有用的。

4、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足够的估计。哪怕擦燃火柴点燃酒精灯这种细小环节,都要按照分工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火柴梗应该放在金属盘里,实验多余的废弃物,应该在课后丢到垃圾桶。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数学生看来多会做的事情,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做。

第三,预试验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基石,是提高实验课质量的保障。通过预试验,可对所做实验过程步骤进一步地熟悉掌握,及时地了解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材料大小是否合适、数量多少是否够用、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实验材料大小改变等,并且充分预见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实验的核心所在,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实验课的质量。我以《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为例说明,对“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进行预实验时,首先采用了在金属片上涂蜡的方式,结果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于是向同行请教,将蜡替换成了凡士林,实验下来不禁感叹,实验效果好多了,反复试了几次都很成功,通过凡士林的融化过程能清晰地认识到熱的传递。可是面对凡士林燃烧后难闻的味道以及带来的清洗的困难,我又有些不甘心,心想着如果能够找到不用涂抹、不用清洗而实验效果却一样明显的材料该有多好呢,回办公室喝水时,我的魔法水杯让我灵光一闪:加入热水后,原本黑色的杯壁上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变成了白色。这不就是我要的材料,于是百度了这种杯子的制原理,原来奥秘就在于杯壁外的“热敏涂料”。于是网购“变色杯”将其切分成几块,成为实验用的“热敏材料”。加热后,金属片上原本的黑色会随热的传递而扩散变成白色,待冷却下来又恢复成了黑色。实验效果明显,操作却更简便,且能反复使用。如果事先在金属片上印上图案或文字,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让探究成果如期而至。教学意外是我们课堂中的“不速之客”,它同样“埋伏”在我们的实验探究中,很多时候因为它的出现使得我们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甚至“南辕北辙”,让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

综上所述,只有在实验课前细心充分地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为实验课的正常开展、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就需要在每一堂实验课前做好预试验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汉闳.《小学科学课教学摘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

[3] 《科学(3一一 6年级 )课程标准解读》.

猜你喜欢
课前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探究
谈数学课堂的学具准备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