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情况变化研究

2019-09-10 21:25李敏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资金来源存款商业银行

李敏

摘 要: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去杠杆、强监管,这些耳熟能详的新闻词汇,对于银行业的影响是明显又深刻的,如同几副强力催化剂扎入商业银行的肌体中,促使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理念、优化业务结构。在过去的很多年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企业和居民的存款,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迁,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包括来源结构、资金成本等。本文抽取了上市银行中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2009-2018年这10年间的负债数据,窥一斑而知全豹,来探究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化情况,接着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影响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存款

商業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资金媒介,商业银行要满足各类资金使用者的融资需求,这就意味着其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进行匹配,但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显然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资金运用需求,故需要不断吸收经济体系中的富余资金,使自身成为最大的债务人。负债业务在商业银行众多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历次金融危机也表明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是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砝码。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按获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被动负债与主动负债,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列示科目来看,被动负债指的是吸收存款,主动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应付债券等。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亦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本文以上市银行中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试图通过观察它们2009-2018年这10年间的负债数据,窥一斑而知全豹,来探究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化趋势。

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变化趋势探究

考虑到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体量相比其他类型银行有巨大优势,资金来源相对充足,而股份制等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且资金来源相对薄弱,敏感性更强,其数据变化更具代表性,故而本文选取它们作为样本。通过观察近10年间的样本数据可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总量增速逐渐放缓、资金来源结构变化明显、资金成本持续波动。本文数据收集整理于各商业银行年报,为了行文方便,下文涉及到商业银行合计数据均指本文选取的样本合计。

(一)资金来源总量增速逐渐放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总量也在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12.19万元扩容至2018年的49.17万元,几乎增长四倍。其中城商行由于前期基数较低,10年间增长近544%,2018年末,城商行总量在商业银行占比上升至约20%。

但从增速来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总量增长逐渐放缓,总体呈现“下阶梯”趋势,年度增速从2009年的31.9%下降至2018年的5.5%,其中2013与2017年有明显的降速迹象。

(二)资金来源结构变化明显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基本以吸收存款为主,但是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从下图可知,吸收存款在资金来源总量中占比逐渐下降,由2009年的79.28%下降至2018年的61.43%,降幅较为明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占比先升后降,整体相对稳定;应付债券(主要是同业存单)占比由2009年的2.12%增长至2018年的11.24%,增幅较为突出;自从央行先后创设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后,向中央银行借款占比从2014年开始上升,2018年占比达5.06%,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城商行资金来源变化的整体趋势与商业银行合计保持一致,但其来源结构变化更为明显,首先吸收存款占比下降幅度为22.79%,比商业银行多了4.94%;其次应付债券占比上升幅度为14.93%,2018年末占比为16.75%,在2016年超过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成为城商行第二大资金来源。

(三)资金来源成本持续波动

作为资金媒介,商业银行对资金成本的变化最为敏感,2009年至2018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成本波动性较强,最高为2014年的2.85%,最低为2010年的1.38%。纵向来看,2018年的整体付息率为2.54%,比2009年上升了1.02%,总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来看,不同类型银行的资金成本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资金价格较为公允。

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变化原因简析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呈现出上述三种变化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间接影响,各原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的变化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共同推动,商业银行的这种变化趋势亦不例外,本文将致使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变化的原因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部分,接下来将分别对两部分原因进行阐述。

(一)外在原因

1.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相叠加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首当其冲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成本的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存款利率一直处于受管制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有足够保障,资金成本也较为稳定,而利率市场化则打破了这一局面,它赋予了商业银行利率自主定价的权利,利率定价机制产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带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改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体系尚不完善,跟风效应较为明显,激励的市场竞争容易引致“一浮到顶”的冲动,变向的抬高了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金融脱媒现象近些年愈发明显,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从内部扩展到外部。金融脱媒对于企业和居民来说,意味着投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与发展,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恰逢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企业和居民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收益更高的产品,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持续被其他金融行业分流,稳定性下降,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资金成本上升,比如储蓄存款转化为单位存款或者同业存款,原先的活期存款理财化。

2.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变化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这就要求央行的货币政策做到顺时而为。面对经济新常态,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所发挥的作用略显不足,鉴于此,央行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下,不断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从操作对象、操作期限、操作利率、操作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细化,创设了如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定向降准以及针对临时流动性进行调节的各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当央行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商业银行作为直接对手方,其在从央行获取批发性资金来源的同时,整体的来源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很明显的变化是,向中央银行借款科目金额逐年增长。

2016年中央政治局會议明确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基调后,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加大了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同业业务本来是用来解决银行短期流动性,但是过去几年同业业务急剧发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基于此,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表明了强监管的决心,包括提出“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这些政策直接限制了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的拓展规模,从而影响资金来源的总量情况,同时由于部分时期资金流动性较为紧张,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争夺存款,进而影响到资金成本。

(二)内在原因

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一家企业,为了生存和盈利,需要对自身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管理,在过去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被动负债的时代,商业银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资金运用上面,但随着金融行业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对资金来源的管理变动愈发重要。面对被动负债持续下滑的局面,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一方面通过产品、服务创新继续争夺被动负债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转变经营思路,通过主动负债来扩充资金来源,实现多条腿走路。其中主动负债的规模增长对资金来源结构影响较大,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主动负债品种有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协议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等产品。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小型商业银行被动负债规模总量较小,资金来源不够充足,因此发展主动负债业务的动力大于大中型商业银行,这也解释了城商行主动负债占比提升更快的现象。

三、资金来源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化是外部环境变迁和自身求变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是朝好的局面发展,用主动负债替代被动负债,对商业银行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主动负债渠道广、灵活性强,可以快速获取批发性资金,对资金来源总量是很好的补充,能够改善自身流动性,增强资金运用的空间。消极的一面在于主动负债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不强,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此外,主动负债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遭受挤压。如何在资金来源总量、结构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商业银行长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最优解,需要结合内外部情况及时调整,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供参考之用。

(一)相机抉择,适应环境变化。紧盯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充分掌握市场资金情况,根据自身需要,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稳步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资金分流的现状,加强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支付机构等非银机构的合作,拓展第三方存管、证券公司托管结算账户、备付金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根据同业存单、向央行借款、发行债券等不同负债品种的功能特征,要及时、灵活调整负债定价策略,更加贴近市场,掌握好配置的时机、规模和期限,尽可能降低整体资金成本。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顺应监管要求,贯彻执行金融“去杠杆”政策,找准主动负债拓展的“度”,否则就很有可能由于违反监管规定而增加自身所面临的政策性风险。

(二)存款立行,持续拓展低成本被动负债业务。虽然商业银行在被动负债的拓展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但被动负债仍然是商业银行经营赖以存续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也,被动负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此,商业银行要坚持咬住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不放松。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可以从多个方面巩固和发展被动负债业务。一是拓宽业务场景,通过挖掘不同地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将银行服务植入相应的需求场景,通过抓支付结算、代收代付、代缴费和代发薪、资金清算等,大力拓展结算性存款,切实提高低成本核心负债在被动负债中的占比,增强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二是营销理念要由存量向流量转变。目前,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将存款以活期的形式留存,以此来保持资金流动性,商业银行不应局限于单一客户的存量,而是要通过结算流量带动存款存量,稳步增加资金来源。三是落实科技赋能金融,提升资金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秀经验,探索将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全流程跟踪,实现对资金流向规律的把握,充分了解客户资金动向,为留住客户资金提供有效信息。

(三)客户导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客户,所以要持续加强客户关系的维护。一是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将自身的各项负债产品等内容进行广泛和精准宣传,提高客户获取相关信息的效率和可能性。二是构建客户分类体系。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客户个人风险偏好、产品偏好等信息,最终形成客户画像,构建出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和精准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差异化的定价和产品服务方案,实施精准营销,提高产品服务与客户的契合度。三是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服务客户,做深、做透、做实客户,不断改善和优化工作流程,推出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服务,改善和提升客户体验,以及来增强客户黏性。

参考文献

[1]陈一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风险收益分析——基于50家城商行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北京社会科学,2017(1):119-128.

[2]陈雪.利率市场化形势下提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01):72-73.

[3]冯曦明、李朝霞、郭晓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6:45-51.

猜你喜欢
资金来源存款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中美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问题的比较分析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中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对比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