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宗教文化信仰问题研究

2019-09-10 21:55李春林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教科普志愿

李春林

摘 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涉及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农村宗教工作要立足乡村振兴的最终归旨,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突出政治引领,做好宗教公益资源整合,特别重视农村宗教在抵制邪教、公益养老、民风教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宗教工作现状

我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宗教管理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据不完全統计,全县有信教群众2.5万多人,主要信仰佛教、基督教两大宗教。

(一)严格宗教活动场所审批。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均由省、市宗教部门负责审批,县宗教事务部门没有审批权,仅负责登记和管理。国家《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2005年,省、市统一将原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全部进行批准和登记,我县共有195个场所获得批准和登记。新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当地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

2、有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

3、有必要的资金;

4、布局合理,不妨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对尚不具备登记条件,但愿接受政府管理和宗教团体指导的,采取以堂带点的形式,按《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作为“认可的临时场所”予以管理。

(二)强化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紧紧围绕“安全、稳定”主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健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确保宗教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负责,同时充分发挥县“三自”、县佛协两个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责任落实维稳定。每年与宗教团体、场所签订安全稳定责任状,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定期、不定期联合县“三自”、县佛协对全县宗教场所进行安全稳定检查。特别注重排查宗教领域内戒律松弛、借教敛财等不良现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近3年共协调处理29起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实行各场所财务统管制度,督促并协助各宗教场所设立对公帐户;统筹调配传道员,规范传道行为;要求宗教活动场所完善布局,保持场所内部环境整洁、优美。技防建设保安全。

(三)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活动。组织县“三自”、县佛协班子成员学习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每年6月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联合县国保大队、县610办公室举办防渗透专题讲座,向信教群众宣讲宗教政策法规和防渗透知识,引导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政策与依法管理的关系,正确区分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正常宗教与邪教的界限,切实提高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渗透的能力。指导县“三自”开设两年制教牧义工培训班,邀请省、市宗教部门领导及基督教团体负责人进班授课,主要讲授宗教政策法规和基督教神学知识。同时,每期组织学员赴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和江苏神学院进行听课,学习期间,组织学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共培养近150名爱国爱教人才。发挥宗教慈善正能量。每年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在信教群众中广泛募集善款,帮助残疾人、贫困学子、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众。县佛协每年利用慈善资金组织慰问100多个贫困家庭。

二、引导宗教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宗教信仰问题。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征,具有神秘神话色彩,它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宗教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简单说,宗教的本质是有神论的信仰文化。第一,宗教是一种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宗教属于有神论的世界观。宗教是对神灵的幻想、笃信和崇拜。第三,宗教是一种群众性信仰,倾注着信教群众的情感,是思想领域的事情。

宗教所倡导的伦理道德,都有服务社会、弃恶扬善的内容,倡导孝敬父母、慈爱子女、诚信交往、邻里和睦等美德,与乡风文明建设契合。实施乡村振兴,要珍视传统宗教文化资源,大力发掘和弘扬宗教中的优秀伦理道德,启示和引导农村信众自觉践行互帮互助、诚信友善、孝老爱幼的经典教义精神,自觉把宗教信仰实践与培塑良好家风、民风、乡风结合起来。只有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才能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2、坚持宗教工作中国化。我们党一直强调,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界人士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统战工作的政治胸怀和长期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和着眼于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做好争取人心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一些地方基督教确实存在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礼仪问题,赞美诗歌缺乏民族元素、教堂建筑求大求洋、崇拜礼仪固守西方模式等;一些信徒在对待我国传统的祭拜祖先、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民族风俗等方面,贬损斥多,理解尊重少。加强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使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把宗教工作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坚持三自原则,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文化引导宗教工作。我县是全国50个试点县之一。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围绕“建网络、壮队伍、立标准、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4556”工作模式。“4”即四级组织覆盖是指在县级层面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区(街道、社区)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鼓励条件许可的村居(社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在新时代志愿服务点上也有志愿服务小组。第一个“5”是组建五类志愿服务队伍,即:理论政策法规宣讲志愿服务队伍、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教育志愿服务队伍、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和健康促进与体育志愿服务五大类队伍。第二个“5”就是“五有”标准,即有班子队伍、有活动阵地、有活动菜单、有统一标识、有规范制度。“6”指的是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六大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理论宣传“万千百十”、“政策法规进万家”、“好人之城”、“欢乐进万家”、打造乡风文明“六整治六提倡”、“文明进万家”。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理论宣讲平台是六大平台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任务。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志愿者创新宣讲形式,以庭院式、移动式、围坐式、问答式、聊天式等接地气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让老百姓听得进、能领会、可落实,切实打通了理论惠民的最后一百米。

4、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科学引领宗教工作。农村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往往相互掺杂。封建迷信在我国农村地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已经深入到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灵深处。加强农村宗教文化信仰工作必须要依靠科学,而科学进步又必须依仗科技人才,人才建设必须依托教育。要创新载体,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在农村科学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平台,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首先,科普示范基地承载着农村科普的物质形态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科技普及工作,基地的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有形而直观的面向农民的科普平台,已成为面向农民普及科技的场所,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次,要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一载体,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利用奖补资金,切实加强“一站一栏一员”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聘请一些热心的退休干部、教师等担任“科普宣传员”,义务宣传科普知识,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信教科普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父母信教影响子女入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