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9-09-10 21:55洪春蓉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育质量指标体系

摘 要:民办高职在困难环境下开拓出生存之道,它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人力资源新战略布局,民办高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大势所趋,分析权威性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代表性的民间高校排行榜,结合民办高职评估特点,根据新时代质量评价新理念和新标准,从高校自主管理的角度,进行民办高职教育质量内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育质量;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与高等教育相伴而生,在学习借鉴到中国式探索的30多年的时间长河中,分别就政府代表性评估运动、民间大学排行榜、高校内部诊改运动三大主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向荣状态。紧随国家人力资源战略布局,近年高等教育质量重新提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要求,高校教育质量提质,国际化、一流性、内涵式成为高校办学质量新的向导,新要求下各方理论研究再掀热潮。

一、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指标研究现状

随着新时期国家人力资源的布局,高等教育双一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新一轮研究热词,而有关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研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我国代表性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几轮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逐步成熟,实践积累了许多中国式高等教育评估经验,它们也是我国高等本科以上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评估监测系统。就高职教育而言,权威性评估活动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及2015年启动职教诊改系统,该平台以职业教育质量把握为核心,采用提交报告、自我诊改、复核的方式来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基准。在以我国四大民间排行榜为线索,发现校友会排行榜和网大排行榜曾提出民办高校评价指标和报告。综合来看我国权威性的质量评估活动,分级分类评估共识已然形成,而民办高职教育质量探索的成果和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中仍显单薄。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历质量证明、质量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从被动观望状态转向主动探索状态,质量是高等教育始终坚持和守护的基准,从新的研究趋势可以发现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认识改变以往孤立的认识系统提倡生态位的评估系统,不应孤立的看待质量评价这个事项,需要与大环境达到匹配。在民办高职教育质量研究中民办高职直接面临民办性质资金来源单一性、生源低少、社会信息度低的外部艰难环境,师资高流动性、民办高校办校体制、组织、发展规划不完善等管理问题,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落后并存在生存发展问题,有关品牌建设、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度成为学者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以关键詞民办高校评价指标进行搜索,教学效果评价、教师评价、绩效评价、科研评价、财务评价是民办教育中评价的主要几大关键词,可以发现研究内容都是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符合普通大学的基本规律。

综合来说民办高职教育评估形成了政府评估、社会评估、学校自我评估的三大主体参与体系,也在评估内容上形成了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的互补,但就评估理论深度上明显落后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特别是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新情况,质量内涵也在不断扩展,民办高职指标同样需要进行更替。

二、权威性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范围

政府教育质量评估运动过程中,从教学、专业、学科、学位多层面构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评估网,2015年教育部重新布控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下文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整改工作,高职教育内部常态化质量保障工作正式启动,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变革,通过沟通指导的方式改变高校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参与,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监测体系的受众面,加深高职院校质量保障落实度。民办高职院校同样试用此方案,是目前最为权威性的国家行政性监测指导平台。

民间排行榜中,1999年起步的网大排行榜,指标体系历经十多次的指标内容调整,一级指标基本延用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术情况、教师资源、物资资源6个考察因素;2003年发起的校友网发展至今,一级指标基本延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三大内容;1991年开展课题研究的武书连排行榜尝试学科分类进行大学排行榜,根据投入产出的绩效原理,确定高校排行榜一级指标以投入产出指标为基础;2004年成立评估机构的中评网,尝试采用分类指标,其中一般大学一级指标采用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三大板块。以四大排行榜为线索,进一步搜索民办高职高专评价指标体系,重要相关指标情况如下表

(二)权威性指标分析

四大民间排行榜指标全采用指标+权重的方式进行数据测算排名,几大指标都不同程度的提到条件资源、科研水平,学校声誉、教学水平,在投入决定产出的基础上办学条件更加合理,各指标权重设置根据评价目标各不相同。共性的是民间排行榜根据现状进行相应的指标调整,大方向一级指标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都有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实效性指标改善,遵循教育规律尝试分层分类高校评价指标建设或者完善。查看相关指标整体凸显以下特征:1侧重综合能力考核,指标逐步细化。所选定的几大相关指标体系,虽然存在多种争议,但从根本目标出发,旨在对高校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评,不同的是测评目的、测评标准指导下所呈现的多种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观测点上几大排行榜都能根据新要求进行二三级指标观测点的补充和完善,从指标连续性和认可度上选取中科院排行榜为例,2015年中科院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评价指标构成为3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2016年排行榜指标为3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2019年排行榜指标4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70多项观测点。2基准划线为主,评价体系科学性渐显。几大排行榜都不同程度的提及条件指标、人才培养、科研师资、声誉(学校声誉、社会声誉),从网大2011年提出的指标到中科网2019年发布的高职高专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基准划线标准,指标设置从基础办学能力评价走向质量评优大趋势,从可获得数据的数量测评转向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结构的指标科学性完善,并就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指导进行补充完善。3科研地位徘徊,社会互动内容扩展。2011年网大的民办高校指标未设置科研观测项目。中科院排行榜2011年民办高校指标未设科研观测项目,2015年高职高专排行榜3项科研项目,2016年高职高专排行榜4项科研项目,2019年高职高专排行榜设置科教产出项目有3项科研指标,权重占比第一。校友会评价指标中2005年民办高校评价指标有5项科研观测点,2013年民办大学排行榜有4项科研观测点,民办高校排行榜科研指标逐步趋向稳定,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科研地位正在提高和受到重视。就社会互动内容来分析,从学校声誉调查,逐渐提出学校声誉、学术声誉、社会声誉等社会影响力判断指标,不断扩充高校社会互动内涵,增加高校社会服务厚度。

分析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质量管理活动,主要涵盖以下特征:分类管理显独立性,高校质量管理职能细化;相对本科教育评估运动在高职起步居后,关注的高职教育质量(生存发展)在特色性及竞争力上,国家对两者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教育诉求的细分进一步带来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高校质量管理角色变革,评优转向诊改;回顾过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运动为带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这种评优排名本身也存在较多负面作用,争议集中在评优排名不能真实反映事实情况、评价活动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秩序、评优排名与高校教育评价诉求背道而驰,近年查看几轮本科高校权威性教育评估活动,总评价导向弱评优排名强查漏补缺,指导功能强化,创造良好评估环境使高校乐于主动参与。新时期政府参与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角色进一步转变,允许并鼓励“管办评”分离,第三方评价、高校自主评价不断强化。重信息平台日常监测,多种管理方式多管齐下。目前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都搭建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新产物对全国各类高校进行日常数据的监测管理,在日常数据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评价科学性进行多种方法的评估体系建设,如专家评价、自评、质量报告等。指标体系测评目标转变,质量结果测评转向质量保障文化检查;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的发展轨迹,水平评估指标设置最终指向教育结果和教育成绩转向指标设置内部质量体系监督,强化高校自主管理角色,另一特色在于指标设置引入学生发展观测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诉求。

三、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分析

(一)民办高职教育评估现状

实践过程中,评教和评学作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督系统,落实程度深浅不一,与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综合分析民办高职内部教育评估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民办高职成长环境障碍多,生存仍是多数民办高校的困惑;民办高校教育发展存有历史遗留问题,在政治、话语环境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办学出资性质决定资金的有限性,盈亏影响、生源规模成为民办高校生存的基础,招生工作往往在民办高职占据大量精力,维稳和规模仍是民办高职发力的工作方向。二是领导对教育质量重视不高,治学发展观念中效益重于质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庞大的需求使民办高职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供需关系的调整,专升本、本转专、职教扩招等政策,都为民办高职教育生存带来多种挑战,民办高职治学发展中首先关注的是效益收支的均衡,其次关注民办高职办学特色和质量,也有学者提出民办高职人力资源更新快,这也为管理者理念交替、不作为埋下伏笔,民办高职所处的发展阶段、领导权力直接影響领导对治学的态度。三是缺乏专业的治理队伍,评价机制不健全;民办高职教育师资力量流失率高,教师结构稳定性差,评价监督成员往往是兼职身份,岗位专业性缺乏,现有资源状况使教育评价成为附属品,治理队伍的拼凑性,进一步恶化评价机制,民办高校内部教育评价体系需加强,内部评价功能有待发挥。随着高等教育评估运动的渗透,2015年启动的高职诊改网对我国高职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化指导和管理,民办高职根据规则完成相应的数据采集与管理,而有关民办高职教育诊改的进程还在起步阶段,虽已有部分优质民办高职进行内部评价体系建设,仍有大量民办高职内部评价体系建设还在空白状态。

(二)民办高职教育评估特点

1、评估新理念

等教育评估理论基础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分别代表相关利益者的影响要素、投资管理者的效益产出测量、全体参与的质量管理系统,内涵式发展、动态质量观、5大指标监测标准为高校教育评价带来了新血液。

内涵式发展成为高教建设新要求,即改变规模效益的发展方式,重点挖掘潜力、重组学校内部资源,以此实现价值新增值;内涵式发展更是主动迎接竞争,向国际化、一流化进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互进的新增长点;内涵式发展的另一代名词往往伴随着多要素协调、机制运行的流畅性高效性、结构组织的优化等。

动态质量观认为质量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了完成固定环节的目标承诺,还要考虑过程中的革新和变化的大环境,形成一个循环不断更新的质量管理理念,根据学院所处阶段、环境、资源条件整合组织系统,更新质量管理理念,实现高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性成长的动态过程。

新时期教育评估中心提出5大质量评估监测标准更是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得以在国际范围比肩共进。同时也为高校自我管理指标构建有效性提供指引。

2、民办高职评估特点

深受市场化机制影响,社会评价影响重大。民办高校自负盈亏,生源和资金决定生存情况,既受教育行政部门规范管理又暴露在市场环境中,学科专业吸引力和竞争力高于学校吸引力,位置、就业、专业、声誉是家长和学生择校的重要考虑因素。体制上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职具有办学灵活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适应市场能力要求更强,反过来说市场适应力是衡量民办高职生存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理论和实践教学双重兼顾,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更重要。高职教育提倡技能型人才培养,突出双师型师资、实训场地、理论+实践教学方式等高人才培养特色,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度量标准,因而区别本科高校科研能力,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更重要。

生存指标标基准,发展指标显特色;民办高职生存性指标重点体现在经费和生源上,两者是民办高职生存的根本,比起本科高校探索的双一流高质量发展目标,民办高职目前仍有大部分高校处在维生存探发展的道路上,因此条件保障、效益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仍是民办高职办学的基础,同时在高等教育评估大环境下,我们也欣喜的发现一批优质的民办高职正在进行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努力。

(三)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多年高校教育质量评估运动,有效的规范和提升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爆发出新的矛盾冲突,公办与民办,示范、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发展不均衡,民办高职在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中发展缓慢,既取决于民办高职自身办学发展阶段的落后性,也由于民办高职在教育质量评估中质量意识未被广泛接受和需求,民办高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对办学质量的关注度。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运动的深化和渗透,高等教育质量是人力资源强国的有力支持,民办高职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组成成员,自主提升内部质量管理能力是发展所趋和整体导向,以新时代理论和5大质量标准成果为理论支撑,跟随高等教育质量指标发展趋势,挖掘民办高职与公办高校的差异,构建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5大质量标准为纵轴,社会需求适应度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科、专业、就业情况的适应性上,目标达成度中重点以大学职能发挥为目标设置考量,即民办高职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资源支撑度主要体现为人、财、物、信息中,保障有效度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信息化程度、质量文化理念上,学生用户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学生评价、单位评价、社会评价。

以5大标准为理论依据,民办高职教育质量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社会需求适应度要求民办高校能够主动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从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上解决人才培养资源的泛滥和浪费,要求从匹配度上提高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互动能力。

有限资源、弱势资源仍是限制民办高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权威性指标中也可以发现条件保障依旧是民办高职综合能力、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需要强调的是内涵式发展指导下,进一步认识到高投入不完全等于高质量,资源整合能力、组合搭配是既定条件下民办高职条件保障的高质量水平体现。

遵循教育评估规律以高等教育职能实现定位民办高职教育目标,需要改变以往侧重人才培养基本观测点,忽略科研能力、社会服务、传承和国际交流功能的状态,以高校自主发展的角度,打破教育目标划基准,设限束缚在歧视文化中,各项目标应当符合高校办学职能定位达到各项目标平衡发展,而非自我設限进行弱势功能的加减。

强化质量保障意识,重视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元评估理念近年在教育评估研究中曝光率增加,认为评价工作也要包含对评价本身的评价,进行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的反思改进,保障有效度同样出于对质量保障本身监测,影响保障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治理结构合理性、运行机制流畅性、体系完整性、质量文化科学性、信息化程度等。

满意度主要从相关利益者的角度进行考量,结合以往社会影响对高校的影响力,统一归纳为满意度指标。

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与公办高校不同在于发展阶段、职能定位、办学性质、资源条件等,既有共性大学职能,又存在各自的目标差距。借鉴权威性指标观测内容,根据新理念探索民办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宏观框架,具体测量点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拓充。

参考文献:

[1]杨开勇. 民办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方勇.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Z1):110-113+134.

[3]阮家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10):72-74.

[4]阮冬玲. 国内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

洪春蓉主持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ZD2019100)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教育质量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