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实践教学中网络空间安全意识的培养

2019-09-10 07:22侯林程维
高教学刊 2019年8期

侯林 程维

摘  要: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全球化议题的深入,我国也在2014年开启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建设的新纪元。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意识分别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公民的思想认识。由于当前高校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广大高校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现象。针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现状,讨论了在实践教学中网络空间意识的培养方案。

關键词: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8-0191-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security globalization, China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yberspace security strategies in 2014. The technologies and awareness of cyberspace security respectively reflect the technical strength and citizens' technical minds in a country. Currently, there is insufficient education on cyberspace secur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which results in students' low awareness to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training scheme on cyberspace awareness in practical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yberspace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cultiv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太空后的第五大国家主权空间。在棱镜“(PRISM)”与X关键得分“(X-keyscore)”计划的披露后,网络空间安全已经被各国所重视。它已成为直接影响国家主权安全与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2月27日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小组会议上指出:“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1,2]同年11月24日,启动了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启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公众自我信息保护能力的新纪元。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项目研究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3]。然而,现今各高校在培养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意识体系建设上却略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网络犯罪占全国网络犯罪半数左右,而高校学生网络终端设备被攻击或中毒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都为高校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教育敲响了警钟。

一、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已有400多万家网站,13亿手机用户,6亿多网民,每天发送的信息量高达300多亿条。[4]在大量网络信息的充斥下,各种由网络所引发的安全事件也随之而来。在加大网络防御技术的同时却忽视了安全意识的建设。据调查,高校上网人数占据了被调查人数的99.7%[5],而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却处于模糊或空白阶段。

(一)对网络空间安全意识的狭隘理解

提到网络安全,大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诸如网络入侵、木马植入、网络终端(个人PC)中毒等线上安全技术层面。殊不知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已经涉及到当前社会所有领域之中,网络安全也已经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已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6]。可见只有全面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才能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捍卫我国网络空间不受侵犯。

(二)价值逆取向的多元化延伸

经过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基本趋向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正向发展。然而在大量负面信息的影响下,也不乏各种功利心理、享乐思想、金钱至上权利为先等消极逆向思想被推崇。这些消极的思想会削弱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向上性,导致安全意识松懈,危及网络空间的安全。

(三)缺乏相关法律认识

网络空间的广袤,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探索渴望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然而学生对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不甚了解,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实现自我意识的满足中触动了法律的界标,在造成网络空间安全破坏的同时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与青春。

(四)社会经验不足

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思想较为单纯。在大量信息涌入的同时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理性分析,再加上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诱而泄露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二、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缺失

2015年6月启动的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中发布了《我国公民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的调查结果[7]。现阶段我国在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教育上存在的几大问题:

1. 公民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匮乏;

2. 公民网络信息的自我技能保护能力不足;

3.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

4.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事件处理能力;

5. 公民网络安全能力的提升渠道匮乏。

在对报告中提及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可对网络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分为三个层面:

1. 客观理论实践教育;

2. 主观防范意识教育;

3.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体系化建设。

将分析结果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養内容体系进行对比,结果令人堪忧。

(一)客观理论实践教育的缺失

客观理论实践教育的实质就是教授学生的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知识,这里需要因专业而异,将受教对象分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与非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两种领域人群。由于专业领域的人群已经熟知计算机与网络相关技术的理论及应用,可以做到在技术层面的自我信息保护,所以培养要立足于理论技能上的安全意识拓展,这种拓展取决于各授课专业教师的安全意识。要在学生学习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明确告知学生哪些技术不能应用于公共网络当中,及应用后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而对于非网络安全领域人群的培养中,应加大对网络安全基本技术操作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在技术理论层面得到自我信息的保护。

(二)主观防范意识教育的缺失

主观防范意识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思考,建立正确的网络空间安全防范意识。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致可以分为思想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以娱乐、交流为主的一般信息;色情、暴力、迷信及各种反华势力传播的负能量信息。加之利用人性弱点所引出的社会工程学诱骗,使学生对周围涌入的大量信息难以进行分辨。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网上操作习惯;不能指导学生安全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就会对我国网络空间带来安全隐患或损失。

(三)网络空间安全课程教育的缺失

经过对全国部分211、985及普通高校的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进行抽样调研,这些高校只开设了针对于思想政治类的如《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侧重点只是针对于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道德与法律修养,不能对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引导。由于缺少系统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教育课程,导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

(四)国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举措

为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加强安全意识学习,各国家及联盟体已将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作为网络安全战略举措之一。(表1所示)[8-10]

三、建立系统的宣传模式与实践课程体系

(一)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习的宣传活动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可以有效的普及网络安全方面知识。以我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宣传核心,通过开展各种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安全技术竞赛、网络安全技术专题讲座、网络安全法规专题讲座、文章与海报征集等活动,让广大学生都参与到网络安全意识的学习浪潮中来。在活动中加强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技能,通过技能学习来开阔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视野。

(二)建设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对各国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方法的借鉴及我国国情进行分析。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单纯思想意识引导或技术培养,而是要将这种意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讲解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网络大规模应用导致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其中包含了网络安全素质修养、网络政治修养、社会工程学、安全技术应用与分析、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解读与分析、网络安全案例分析等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计见表2)。可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添加与删减。

1. 网络信息安全素质修养

网络信息安全素质修养包括道德习惯养成和安全习惯养成教育两部分。通过网络道德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拒绝色情(2014-2015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中统计表明,41%的电脑病毒感染来自于色情网站[11])、暴力等网站的登录,如何有效地辨别网络信息和网站的真伪,不轻信、传播不正确的社会负面信息等。网络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在运用网络的同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个人网上信息的保护、手机的安全设置等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不安全操作。

2. 网络政治修养

通过网络政治修养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正确的个人价值体现。免受反动言论的侵袭,不受外界反华势力的蛊惑,用强大的政治理念捍卫国家网络空间领域的安全。

3. 社会工程学攻击分析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是一种通过对受害者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婪等心理缺陷采取诸如欺骗、伤害等危害手段[12]。社会工程学攻击可以绕过技术层面,将攻击的对象设定为人。通过对社会工程学攻击分析,使学生了解各种交流中获取信息的手段,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 网络安全技术与分析

通过对安全技术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各种常见攻击手段并对这种攻击手段在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再针对这种攻击手段对个人网络终端设备进行优化,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5.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解读与分析

通过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解读,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使其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触动我国的相关法律及触动法律后要承担的法律制裁,并对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相关条款的理解。通过法律的学习来约束学生的网络操作行为。

6.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经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将真实、经典的网络安全案件引入到课堂当中进行讨论分析,并对案件中的各种网络安全危害进行深入挖掘。以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四、结束语

为了加快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建设,高校更应做到后发先至,大力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从技术和意识上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文中对我国现階段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体现与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探索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李克强刘云山出席[OB/OL].http://www.cac.gov.cn/2014-02/27/c_133148

354.html.2014-02-27.

[2]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96-105.

[3]姬文波.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要义[J].党的文献,2018(02):38-45.

[4]叶奇明.论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素质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82-84.

[5]朱瑞.入网20年,中国在网络空间更显自信[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5(1):29.

[6]关小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5):521.

[7]《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首次发布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急需加大普及力度[OB/OL].http://www.cac.gov.cn/2015-06/01/c_1115476638.html,2015-06-01.

[8]张慧敏.国外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综述[J].信息系统工程,2012(1):77-80.

[9]张慧敏.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多国国家战略[OB/OL].http://www.cac.gov.cn/2015-06/06/c_1115534020.html,2015-06-06.

[10]由鲜举,田素梅.2014《英国网络安全战略》进展和未来计划[N].网境纵横,2015,10:83-86.

[11]2014-2015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OB/OL].http://www.ijinshan.com/news/img/1415bg.pdf,2015-01-21.

[12]武新华,李伟,等.反黑风暴·黑客社会工程学攻防演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