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队合作下的非遗文化教学

2019-09-10 07:22刘易飞刘畅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团队合作小学

刘易飞 刘畅

摘 要:非遗文化课程在小学开展一定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本文从课程的性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师资力量、实践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团队教学的重要性,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团队教学的机制,分别建立教学团队、助手团队和学生合作机制,从而降低了教师的授课难度。提高了非遗教学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非遗文化;团队合作;教学

非遗文化进小学校园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2019年北京市通过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提出鼓励传承人参与学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2019年3月教育部最新文件《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受到国家到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遗社团深入到北京市若干小学组织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非遗教学活动,效果会更加明显。

1 非遗课程团队教学的必要性

非遗课程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遗社团经过集体的探究选定了面塑、风车、风筝、脸谱、毽子、纸灯等非遗文化为教学内容,深入分析每一项非遗文化,从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最终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内容分析过程。这些资料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是非常困难的,团队合作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授课团队经过讨论、分工、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以非遗项目风筝教学为例,风筝的历史有几千年,流派多样,风筝制作到放飞含有很多科学知识。普通教师对于这些非遗相关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需要大范围的搜集、整理、分析。这样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备课不仅可以减小教师备课难度,减少备课时间,还可以让教师之间产生思想碰撞和交流,更好的促进教师教学的提升。

美国STEAM综合教育课程是一种融合教育思想理念,非遗文化课程融合了科学、历史、文化、地理等学科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合作等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非遗项目风车制作为例,风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车从制作到放飞包含有空气动力学原理、机械杠杆原理和声学原理。非遗传承人讲授风车课程着重于关注风车的制作过程,对于风车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及科学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不能够把这些知识原理讲授给学生。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遗社团在小学进行风车非遗文化活动中,社团一起探究分析风车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及风车制作过程,集体进行探讨和梳理,实现了非遗风车制作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融合衔接,更好的实现融合教育的理念。

非遗传承人进入小学进行非遗文化的授课,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传承人不是专业教师,不能长期且固定的在某一所学校授课;其次,非遗传承人没有系统的学过课程教学方法,不了解课程教学的过程,不掌握学生情况,在授课班级的学生很多的情况下,一个传承人无法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北京市在把非遗文化引入到小学课堂过程中,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建立一个以非遗传承人分为核心,以学校教师为辅助的团队进行非遗文化课程的讲授,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非遗文化的教学。

2 学生状况分析

2.1 学生对非遗文化知识陌生

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21世纪,他们的周围都是各种各样的现代科技产品,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他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非遗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节手工课,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非遗手工制作,对于非遗文化所蕴含的知识并不是很浓厚,需要教师认真的准备。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遗社团通过集体探讨,把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的体现引入课堂,以风车为例,把风车中风轮转动所蕴含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风力发电、飞机的涡轮转动,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和所蕴含的知识并不遥远。

2.2 学生动手能力差

首先,现在小学的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家长和长辈的宠爱,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活动;其次,科技产品的发展让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变为了机器操作,这也导致了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通过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遗社团在几次小学的实践和企业的亲子活动中,也证实了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点,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况,团队在北京西城外国语附属小学做非遗风车活动时,学生在粘贴风轮、拨片、红旗以及安装风轮、泥古过程中很难完成制作,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非遗作品是手艺人吃饭的本领,需要依靠双手制作,虽然只是简单的作品,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难的。相比其他手工课程来说,需要更多教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所以非遗文化进校园必须要采取团队合作教学的形式进行。

2.3 学生课堂专注时间短

教师在把非遗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中,要考虑教学内容效果和时间分配。学生的课堂专注时间一般是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在非遗文化教学实践中,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际的制作指导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

3 非遗课程实践路径

3.1 建立教学团队

非遗课程纳入小学课堂,不能只是单纯的制作讲解,还要充分开发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做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内容、授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但市面上很少有这些非遗作品的书籍,很多相关内容都是以报纸、推送、网页的形式进行宣传,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一个教师整理难度较大,教师团队备课可以降低难度。很多教育机构都有这样的备课团队,就例如新东方学校,在教师授课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备课团队。

鉴于非遗社团的规模较小,这些授课教师组建了备课团队。为更好的开发课程,将传承人请到了学校中来,为这些授课教师进行非遗知识培训和非遗制作培训。教师团队根据培训所学和相关资料的查阅,经过讨论、分工、收集、整理四步实行集体备课,对非遗作品背后蕴含的科学、文化、历史、地理知识进行开发,深度挖掘非遗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3.2 建立助手团队

讲授法被公认为是信息量最大,操作简单,传授知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一般手工课程都是采用整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反映很好,但是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课堂秩序下降,很多学生同时向老师询问制作方法,教师无暇顾及班上的学生,导致课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节课,两位教师是不够的,受到传承人“师傅带徒弟”教学方法的启发,建立了两个助手团队,一个是教师助手团队,另一个是学生助手团队。将课程分为知识讲授和作品制作两个环节。

在教师充裕的情况下,采取教师助手团队的方式进行授课。如以30人为标准班为例,一节课有5名教师,将学生分为5组,每名教师负责指导6名学生非遗文化的制作,把一个教师讲解全班制作过程拆分,给学生更好的制作指导。

在教师不充裕的情况下,采取学生助手团队的形式进行非遗文化授课。在课前选出班级中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领导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单独制作教学,安排这些学生在课上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减小制作教学的难度。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作品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还可以降低非遗作品的制作难度。

3.3 建立学生合作机制

为降低学生动手操作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小組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两三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是最有效的合作人数,既不会有责任的推脱,又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作用。

随着小学非遗文化在中小学校园里全面深入的开展,非遗文化课程教学课程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非遗文化教学的课程中。每一门非遗文化课程的建设、讲授和实施以团队的形式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为北京联合大学2018年校级教育规划课题《“非遗”技艺对北京市小学师资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项目标号:Jk201813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团队合作小学
“企业工作岗位法”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