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黄梅戏曲音乐教学初探

2019-09-10 05:25张艳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黄梅戏幼儿园教学

张艳

摘 要:相较于成人,幼儿对戏曲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更强,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戏曲教学,为他们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选择与幼儿成长发育相匹配的戏曲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从黄梅戏教学视角分析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梅戏;幼儿园;教学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曲之一,曲调悠扬婉转,唱腔淳朴流畅,内容通俗易懂,适用于幼儿园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增设黄梅戏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戏曲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受到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幼儿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黄梅戏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欣赏、模仿、改唱、表演黄梅戏,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兒对黄梅戏的感悟和表现力。

1 开展多层次欣赏教学,感受黄梅戏魅力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黄梅戏教学时应不仅要关注黄梅戏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应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使幼儿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欣赏水平,最终领悟黄梅戏蕴含的民族精神。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多层次欣赏教学,带领学生感受黄梅戏魅力。首先应让幼儿多接触黄梅戏。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幼儿教师有很多机会和幼儿接触,教师可以在和幼儿交流时可以多讲解和黄梅戏相关的内容,让黄梅戏渗透进幼儿日常生活,提升幼儿对黄梅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观看黄梅戏视频。研究幼儿心理发现幼儿不是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字知识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观察事物形状、颜色,聆听声音等方式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1]幼儿认识事物主要依靠的是形象思维,这拓宽了幼儿教师开展黄梅戏教学的路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和黄梅戏相关的视频,帮助幼儿全方位了解黄梅戏,感受黄梅戏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最后可以欣赏高质量的黄梅戏曲目。黄梅戏本质上一种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范畴。要加深幼儿对黄梅戏的认知,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高质量的经典黄梅戏曲目。比如在进餐、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黄梅戏的片段,帮助幼儿形成音乐记忆,为以后的深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 开展多方位模仿教学,加深黄梅戏印象

幼儿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展黄梅戏教学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戏曲的认知和理解,但是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苛求幼儿全面弄懂黄梅戏知识,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和审美体验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黄梅戏曲调并跟随着进行简单的哼唱。黄梅曲调委婉流畅,但其唱词部分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将用“啦”字代替唱词,引导幼儿跟随曲调进行哼唱。幼儿开口哼唱时,教师应给予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黄梅戏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模仿表演戏曲动作,自由地舞蹈。黄梅戏通过动作展现人物形象,在动作表演过程中进行造型和抒情,展现戏曲中蕴含的艺术美。虽然幼儿不能完全掌握戏曲的规范动作,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种特性引导他们创编戏曲,比如在欣赏黄梅戏曲目《我家小池塘》时,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在小池塘边会看到什么。此外,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移情方式让学生体验戏曲角色。黄梅戏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通过表演者的情感和形体进行创造,创造的过程也是实现体验思维的过程。想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必须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戏曲人物的特点。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联想自己如果在戏曲情境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在《谁料皇榜中状元》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模拟中状元的场景,促使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开展多角度改唱教学,提高黄梅戏探索欲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教学,在于教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学生也更乐意去学习。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中较少出现黄梅戏曲,对黄梅戏的了解不深,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对戏曲进行适当地改编,通过游戏的形式减低教学难度,提升幼儿学习黄梅戏的兴趣。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这首黄梅戏曲曲调简单且重复的地方较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猜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增加黄梅曲调,既增加了黄梅戏教学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合理使用图谱等教学辅助工具,使黄梅戏曲更形象、更简单。比如在幼儿能简单哼唱《我家小池塘》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图谱进行填唱,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又能优化他们哼唱黄梅戏的技巧。黄梅戏曲中有很多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歌,教师可以选择“得儿咿呀喂”等为衬词,保留黄梅戏特色,然后将其作为教学难点,通过设置悬念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关注。比如在学习《对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儿歌《小星星》等诗歌进行填唱,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戏曲中。

4 开展多领域展示教学,提升黄梅戏表演力

表演游戏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能更深入地领悟到戏曲的韵味。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开展角色表演的平台,为每位幼儿分配合理的角色,让他们在掌握黄梅戏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在体验不同角色情感的同时感受表演黄梅戏的乐趣。同时幼儿教师应重视黄梅戏,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强化,适当地延伸表演。[2]幼儿在准备表演时鼓励他们自行创编唱词,一方面提升他们对黄梅戏曲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组织戏曲表演展示活动,邀请幼儿家长前来观看孩子们自行创编的黄梅戏,为幼儿进行黄梅戏排练提供动力,扩大黄梅戏曲的传播广度。

综上,黄梅戏曲具有浓厚的名族艺术气息,在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教学活动,将黄梅戏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传递给幼儿,使其在幼儿成长道路上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幼儿园教师应重视黄梅戏曲的开发,并在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加深幼儿对黄梅戏曲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提升他们的音乐创编和演唱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王倩倩. 浅谈黄梅戏教学在幼儿园的开展[J]. 考试周刊, 2017(58):175-175.

[2] 贾冬芹.大班幼儿黄梅戏教学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2):222-222.

猜你喜欢
黄梅戏幼儿园教学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爱“上”幼儿园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