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品质量贡献率理论初探

2019-09-10 07:22龚月芳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制造业

龚月芳

摘要:从质量的生产力属性入手,深刻揭示了产品质量提升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即质量贡献率,构建制造业产品质量指数体系,利用生产函数和权重计算方法,对制造业产品质量贡献率进行了理论初探和研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

关键词:制造业 产品质量 质量贡献率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heory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Quality Contribution Rate

Gong Yuefang( Hebei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productivity attribute of quality, this paper deeply reveals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product quality improvement to economy, that is, quality contribution rate, constructs the quality index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preliminary study and research 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quality by using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weight calculation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means for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product quality, quality contribution rate

1 研究背景

1.1 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坚持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呈现结构改善、动力增强和质量提升的崭新面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1]。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中提出的新战略,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为实现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需要从供需关系的供给端调整发展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深层次结构重构与调整,解决我国当下所面临的的经济发展问题,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上才能持续性实现供给质量的优化,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3 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也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现,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1.4 制造业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升级要素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补齐关键短板和弱项,走创新发展的道路[2]。

2 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2.1 质量

质量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费根堡姆指出,“质量是由顾客决定的,而非工程师或者高层管理者。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3];质量大师戴明认为,“质量对于企业的经理意味着生产规定数量的产品并且要满足规范”[4]。GB/T 19000—2016/ISO 9000:2015将“质量”定义为 “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定义的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这个概念进行了两个标注:第一,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者优秀来修饰;第二,“固有”(其对应的是“赋予”)是指存在于客体中。

2.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可以分为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微观质量管理(Micro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确定微观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微观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宏观质量管理(Macro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确定区域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地区/城市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宏观的质量管理往往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采取的相关管理活动,其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主体和监管主体。本文主要从监管主体的角度,研究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所涉及内容既有企业主体的微观层面的质量管理内容,又有宏观层面的质量管理内容。

2.3 质量的生产力属性

质量和质量管理发展,已经从事后检测、事前控制发展至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多方面的质量管理,还是卓越绩效的十一条核心价值观,均实现了对组织的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激励,质量提升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无不伴随着产出的增加,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质量具有生产力属性,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质量的提升过程,是对生产诸要素有序组织和协调的过程。如果没有因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的组织,这些空置的生产要素是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第二,高质量的产品本身也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更高的价值,更高的经济效益。质量和现代生产力是不可分割的。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劳动者,劳动者的专业化水平及其工作水平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劳动者要素的发展最终表现为残次品率的下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经济的增长。作为劳动资料,产品质量的实现过程和每一个劳动资料要素相关,伴随着劳动资料要素成为一个产品,其质量也得以体现,生产力也得以体现,最终通过包含了质量要素的产品来实现劳动资料要素的经济价值。作为劳动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自然界许多新的或者更好的有用物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产出的价值进一步增大。质量的生产力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3 质量对经济的作用

3.1 质量贡献率

国家统计局对贡献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做如下规定: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一词。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从计算方法上来说,一般有以下两种计算方式:

(1)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2)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 /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后者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质量贡献率即指质量提升程度占经济增长程度的比重,是一个原创性的概念。“质量贡献率”用于表示質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即质量贡献率表示质量投入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反映产品质量对物质财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加能力。其主要计算方法为:质量贡献率(%)=质量投入形成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00%。

3.2 质量等同于科技进步加管理创新

在产出增长分析中,扣除其中由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所贡献的份额,而把所有“其他生产要素”贡献份额之和称为“科技进步”。软技术进步的内容包括:重新合理配置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新经济体制的制定和推行;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并实施;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改变;新决策方法及新观念的应用;旧政治体制的改革;新市场的开拓;提高人们积极性的新的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应用等。在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明确指出,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科技进步的内容与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卓越绩效评价内容相吻合[5]。质量与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关系如图2所示。

4 制造业产品质量贡献率

4.1 公式模型

为了突出质量因素的影响,在经典生产函数和索洛1)方程[6]的基础上,在投入要素中加上质量这一要素,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资本、劳动力、质量以及其他因素。这样最终就可以建立加入了质量投入因素的生产方程:

Y= f(A,L,K,Q)

式中:

Y——制造业生产产出量;

A——生产转换因子(效率系数);

L——劳动投入量;

K——资本投入量;

Q——质量投入量。

对这个模型的生产函数进行具体化,最常用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基本模型稍加改动,就可得到:

Y=A×eμ×Kα×Lβ×Qγ

式中:

Y——产出;

K——资本因素;

L——劳动力因素;

Q——产品质量因素自然对数;

A——技术常数;

μ——随机误差。

4.2 质量指数

制造业产品质量指数指标体系涵盖了微观质量管理指标和宏观质量管理指标。微观质量管理层面的指标是按照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去选取的具体指标。宏观质量管理层面的指标是从政府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质量发展基础建设、质量管理水平、标准及标准化水平、质量市场监督、奖励扶持措施、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选取的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4.3 权重测度

在构建制造业产品质量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采用专家问卷等方法,在采集一手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运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用编程语言计算出指标的权重,形成完整的指数测算方法。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测度指标权重消除了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克服缺乏动态性的弊端,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8:新时代背景     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8.

[2] 广东省工信两化融合发展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8-12-     27(1).

[3] FEIGENBAUM A V. Total Quality Control, third edi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83.

[4] DEMING W E. Out of the Crisis [Z]. Cambridge, MA: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Study, 1988.

[5] 埃文斯, 林赛.质量管理与卓越绩效:第9版[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2016.

[6] 索罗.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析:第二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制造业
直播带货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抓好质量是农机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研究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