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9-09-10 10:55郭全贵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教学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广泛推行,各学科教师纷纷基于新的教学需求,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展开分析与探究。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中实现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优质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也能为学生今后道德品质的完善带来更大的帮助。如何对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展开优化与完善,逐渐成为现阶段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核心教研课题。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工作模式;教学探究

引言:中学是学生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黄金发展期,而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引导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程可以使其人格变得更加健全,也能促使学生不断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品德课程固有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很多教师并不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想要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认识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存在的一些不足。

1.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现状

1.1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很多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将这种认识渗透到实际的教学過程当中。一些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然是对着思想品德教材照本宣科。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个人理解,也没有为学生的内化与吸收提供一定的帮助。另一种现象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表面,他们没有通过教学工作给学生的日常行为带来的实际的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1.2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较为片面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十分活跃的青春期,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往往会包含了大量的指导与规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就相对较为不足。再加上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很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大量的社会信息。而存在与社会信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影响学生发现课程重要价值的主要因素。最后再加上教师对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堂体验的忽视,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严重不足。

2.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1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

想要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也可以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角度出发,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教学工作内,只能被动的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展开理论探究。

例如在学习有关社会秩序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高铁占座”、“火车占座”等新闻,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新闻展开讨论。学生在实际的讨论过程中,自身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互相碰撞得到不断地完善。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也能实现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基于学生需求为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学思想道德课程中包含大量复杂的理论知识点,这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来有效避免这种因素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了解,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程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展开预习工作。这种出自任教教师手中的教学资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显著增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结合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自由的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让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有效地降低。

2.3利用实践活动有效拓展思想品德课堂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加具备灵活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最大化的发挥思想品德课堂的具体价值。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增长,本身就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教师如果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活动连接起来,就能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同时,帮助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自身思想品质的显著增长。

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可以积极与社会上的其他公益组织进行联系。例如通过与志愿者协会的沟通,为学生定期组织相应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优化与完善,是提升中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策略。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现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认识,进而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带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有效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陈远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169+175.

[2]翁贞飞.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73.

[3]曾金胜.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84-85.

作者简介:郭全贵(1965-09),男,汉族,甘肃武都,中小学副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