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分析

2019-09-10 10:55董文汇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石窟敦煌中华文化

董文汇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一)政治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认同党的领导。

(二)科学精神: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法治意识:自觉保护中华文化。

(四)公共参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难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教具学具】

(一)教具:课件,视频,音乐,微课,图片。

(二)学具:多媒体,报刊。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引出议题:魅力敦煌

教师活动:播放音乐《遇见飞天》,时长2至3分钟。

学生活动:欣赏音乐。

◎示标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朗读学习目标。

◎说敦煌:敦煌的“前世与今生”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自主发言,说出自己对敦煌的了解。2.播放微课视频,时长2分钟。

学生活动:1.说出自己对敦煌的了解。2.观看视频,感受敦煌文化的源远流长。

◎检测反思一:大家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了解多少?

◎听敦煌——敦煌的“交响乐团”

教师活动:1.播放音乐片段,时长30秒。2.展示壁画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音乐和图片,感受音乐、壁画等文学艺术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检测反思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什么特点?

◎敦煌的其他文化足迹——中华石窟知多少?

教师活动:1.大家知道我国的四大石窟吗?2.我国的各民族也有石窟。

学生活动:1.了解我国的四大石窟,感受中华文化的区域性。2.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成果展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颂敦煌——敦煌的“赞歌”

教师活动:如果让我们写一首诗(或者一句话)来赞美敦煌,我们会怎么写呢?

学生活动:写诗,读诗。

例:敦煌的赞歌

敦煌,是活着的,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敦煌,是绝美的,它是——有深度的艺术品。

敦煌,是永恒的,它是——中华文化的精粹。

如果说,敦煌是一轮明月,

那么,我愿仰望,用一生仰望!

敦煌,在甘肃,敦煌之美,属于中华民族!

我爱敦煌,我爱中华!

◎讨论释疑一

教师活动:结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用一句最恰当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学生活动:讨论,展示,点评,质疑,补充。

◎师生点评一: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品敦煌——敦煌的“千年丝路”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和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分析敦煌文化为什么能展现其魅力?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点评,质疑,补充。

探究材料:敦煌文化为什么能展现其魅力?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

在敦煌,多元文化交融的符号特征比比皆是。敦煌在本土文化之上大胆吸收了中亚、西亚的佛教內容;又不断地将中原佛教文化传播到中亚各地。敦煌将进一步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把敦煌文化传播到海外,丰富世界文明。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用开放的胸怀与热情铺就了一条跨越地域国界的文明之路,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鉴交流的千年延续,展现魅力敦煌。

◎师生点评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让千年敦煌“活”起来

致敬!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课后拓展提高)议题追问:习总书记对于保护、弘扬中华文化(让千年敦煌“活”起来)的经典语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板书设计】(用议题式教学特有的鱼骨图,突出要点)

猜你喜欢
石窟敦煌中华文化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敦煌 敦煌
敦煌飞天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