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2019-09-10 07:22冀沁珍武玉玲
新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本

冀沁珍 武玉玲

摘要:近年来,日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日本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作出客观评价,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与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都误以为日本高校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实日本对于高校学生开展的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日本高校一直存在,通过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国内高校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维护其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我们要客观评价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利与弊,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创新性见解。

一、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教育目标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日本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学活动过程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日本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大的教育改革,进一步规定并更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该培养的人才目标。第一次教育改革颁布《大学令》中规定:“大学旨在教授国家所需的学术理论及其应用。注意人格的陶冶和国家思想的涵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在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第一条规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必须以培养人格完美为目的,培养热爱真理、尊重个性、富有自主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重视勤劳与责任,使其成为和平国家的建设者。”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将德育教育放到了首位,同时将注重高校学生的个性培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中。

2.基本内容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日本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包括虔敬天皇教育、忠诚国家教育和乡土教育三大部分。其中虔敬天皇教育就是使天皇成为国民教育的依托,赋予日本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容;忠诚国家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忠诚于国家、纯正的爱国心,对日本忠诚就是为其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表现;而乡土教育是以本地区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为主要内容,使高校学生了解日本的悠久历史特别是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日本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协调。这与我们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相似之处。

第三,国际化教育。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不大。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的今天,日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现实的需要对学生开展了国际化的教育。具体是指要教育高校学生了解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树立日本人的国际形象和国家的尊严,教导学生要爱好自由、尊重人权。这也为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提供精神上的支撑。

二、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1.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第一,促进了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快速腾飞。日本这个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离岸岛国,战后用短短的20年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于1967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用二百年才走完的路。这其中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日本战后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高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尊重自己的民族,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奉献青春和才华。正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培育下,一代代的“天之骄子”在各行各业中竭尽所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增强了日本国民特别是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日本学校通过道德课、公民课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项调查数据中都有所显示,日本是全世界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与此同时也是国民素质较高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日本高校的这种“隐性教育”使得日本的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严于律己,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将塑造良好的个人情操和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完成了其塑造高校学生“完美人格”的作用。

第三,培养了日本高校学生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国际化教育当作培育内容之一。日本高校老师更是时刻教导学生必须了解和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学会和外国友人相处等,让新一代的日本人更好的融入到国际大舞台中。在这样的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日本高校学生自觉学习东方和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和国际意识,为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日本人奠定思想基础并塑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2.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军国主义政治化倾向过于明显。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日本高校一再出现修改教科书事件,说明日本试图利用教科书抹杀自己曾经犯下的历史错误并向学生传递军国主义的思想,企图洗刷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罪责。例如: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使得有些高校学生出现了思想动摇的现象,不能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扭曲,更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感情。日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别国权益、偏执的军国主义教育,最终将会为日本带来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大国主义意识抬头。虽然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高校学生要时刻以日本为豪,但是这也给一些企图复辟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以可乘之机。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在少数。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意识形态相对活跃的日本高校,大国主义意识形态更是有所抬头。

三、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1.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都十分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将人类群体中最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到了极致。而我国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西方国家一些良莠不齐的思想也开始渗入到中国人民的内心,特别是我国高校学生产生了政治信念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动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内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出现淡漠,一些学生在利益的巨大诱惑下,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崇尚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甚至将自我享受作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这些不良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松懈和精神上的萎靡,干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虽然我国与日本的意识形态不同,但对于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这一点来看,我国高校做得还不够好。我们必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是各高校要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将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作教育学生的重要一环。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看作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2.學会充分合理利用文化资源

日本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传承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儒家思想文化,与其本土的大和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明。日本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为己所用、创新发展,推动了日本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重塑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认真分析传统文化的利弊,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升国人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文明,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合理成分也要积极学习,运用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在尊重本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内涵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进步空间。

3.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日本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地位,鼓励学生释放自我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大国自信。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更多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以听为主,甚至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很多高校学生都不懂思政课到底在讲什么,更谈不上国际意识的培养了。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意识到,尊重大学生的尊严、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原则。除此之外,可以借鉴日本高校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高校学生的国际意识,促使学生在看待本国与他国交往、与他国之间关系的发展以及整个国际形势发展状况时能够有较强的敏锐度和关注度,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温跃俊.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12)

[2]彭璐,彭立学.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4)

[3]何颖利.日本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及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1(04)

作者简介:

冀沁珍(1994—),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武玉玲(1990—),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本
探寻日本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