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2019-09-10 07:22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普通高中阶段

教育是立国之本,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与教育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与执行的关键。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走向,但也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极不均衡。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不可或缺。但目前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较多,一是发展不均衡问题,二是投入力度不足问题。前者,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局势来看,城乡差距较大,且不同资源的教育资源投入和倾斜不同,整体的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不全面也不稳固。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都造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出现;后者,普通高中教育“欠债”问题比较严重,“三个增长”的实现在西部省份的实现较为困难,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有待改善,探索免费义务教育的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面对这些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在持续推进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寻求出路。二是普通高中的教育困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所面临的教育困境依旧严峻。在认识和政策问题上,普通高中教育通常缺少明确的发展方针的支撑,战略和规划不够具体。

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就是要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优质人才,解决这些问题,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实现路径:

一是提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新目标。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要以教育现代发展进程为依托,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围绕基础教育,要以普及、公平、优质、终身教育和教育活力为根本,充分重视育人的价值,并将育人作为一个战略发展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基本的前提,不断尝试教育体系、教育方案和教育框架的革新,使得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到新领域,推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创新目标的形成,为后续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着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上。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环境中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明确的发展任务与目标。加快推进农村的学前教育,建立明确的标准,丰富义务教育的基础资源,实现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配备优质的学科教师,打造规范的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强调减轻课业负担,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践活动中锻炼综合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完成全面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较多,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改革模式。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要以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科各门课程的基础之上,创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然,尝试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多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框架中。

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资源倾斜。在党的教育方针下,对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要以新时代的新思想为依托,重点在解决基礎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与思路。资源的倾斜,不单单集中在经费投入上,还包括人才投入。依托经费投入改善基础教育环境,依托人才优势开展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倾斜,使得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得到推动。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普通高中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如何改变当前畸形的高效课堂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