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在中国的传承是否能良性延续

2019-09-10 18:25苗栋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玉雕技艺工匠

苗栋

【摘要】:工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职业。木匠、瓦匠、铁匠、石匠、鞋匠等手工匠人是社会被推崇的人群,他们的精湛技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为佳话。 当时代的车轮驶在新的轨道,很多沉淀在岁月中的事物或被湮没,或已改头更面,工匠在新的境遇里,经历着人生之问与技艺之问。但,总有一些人,他们带着初心,竭其心智、穷其工力于自己手中的活计,或有忧疑,却不曾离开。在喧嚣中,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内心的宁静,凭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创新技艺,传承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文化传承

工匠精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匠文化”传统,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自古并不缺乏对“匠心”的追捧,有“技进乎道”文化源流,成语有“”匠心独运”用“匠心”来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中国人最推崇的匠之鼻祖就是鲁班。工匠精神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工匠精神只能靠人与人的感情去感染,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无法承载,流水作业的操作流程无法衡量,最先进的数学模型也无法计算。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乏工匠精神,因为这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精妙绝伦的花丝工艺、陶瓷制品、玉雕石雕、丝绸布匹,以及举世目睹的故宫,天坛等伟大工程,及至当今的“中国制造”都是精工巧匠技艺的最好明证。

工匠精神造就中华文化的绝美之旅

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上广泛地为人所知并大放异彩,除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外,起初引起人们直接兴趣的,恐怕还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中国器物之精美冠绝一时,并长时间地引起世界惊叹,由此世界便开始了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经久不衰的“东方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韩非子·定法》说 : “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

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如同诸子百家造就我们民族思想天空的群星灿烂一样,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空前繁荣,同样是星光璀璨。在传统玉雕、木雕,榫卯、装裱等行业中,工匠精神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老失”的工匠精神在时代的呼唤下回归

时代不会一成不变,要让“工匠精神”在中国巨变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扎下根,扎住根,却绝非易事。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校真”“不合群”。“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的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于是在逐利与繁华背后,工匠精神曾一度在人们的意识中“走失”。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我们成了“世界工厂”,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产品在世界随处可见,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这里面却依然缺少真正中国制造的东西,甚至一些外国人将其等同于“山寨”产品。这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形象。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质量整体不高,背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从全球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制”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嬴得未来。

有了师徒传承,工匠精神才能传帮带

在中国古代,师徒制是手艺传承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以玉雕行业为例,在过去,玉雕工匠学艺的过程漫长而又艰苦,一位玉雕学徒首先要从干杂活开始,逐步从事玉雕制作工艺中最为复杂和乏味的工作,比如玉料切割、打磨,抛光等,最后才能学习玉雕工艺中的高级技术。一位学徒学成出师通常需要近七八年的时间,漫长的学徒生涯,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德艺兼备的品格,而以德为先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师徒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着。“传帮带”的师徒制,传递的不只是工业文明的薪火,更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

因为,师傅传承给徒弟的,不只是技术本身,更是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在“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依然可贵。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于每一个走进企业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师父,都是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师傅传授技艺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但师傅对徒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教育和培训的规模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师父带徒弟”这种古老的培养人才模式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徒弟从师父那里不仅传承到了高超技艺,而且师父高尚的品格成为徒弟的人生的指明灯,那让这种“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吧。

【参考文献】:

【1】楊远航.寻觅匠人世界 呼唤工匠精神[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6(04):28-29.

【2】呼唤工匠精神[J]. 万平.  企业研究. 2018(02).

【3】张岩.用工匠精神守护传承[J].走向世界,2018(34):72-75.

猜你喜欢
玉雕技艺工匠
90后大工匠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光影视界
传授技艺
工匠神形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