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像格桑花一样顽强绽放

2019-09-10 07:22杨壮壮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藏戏军训支教

人们常说:喜欢是乍见之欢,深爱是久处不厌。这句话用在我的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近半年的赴藏支教时光,对我来说已经由新鲜、惊艳、好奇、喜欢,变成了难忘、热烈、不舍和深爱。

一、民族团结一家亲,赴藏支教献真情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五日,经过动车和飞机的倒转,跨越了三千三百七十三公里,历时两天,我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西藏,这片祖国的净土,天蓝水清的地方。刚到拉萨贡嘎机场,热情的琼结县领导就为我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藏族人民对尊贵客人的礼遇,获此殊荣使我受宠若惊的同时也备受感动。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琼结的孩子们,以此来回报这份尊贵的礼遇。

二、军训烈火炼真金,砥砺熔炉出好钢

因为有过参军入伍的经历,来到西藏的第二天,身体尚有高原反应的情况下,我便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为七年级学生军训的任务。我明白,军训是开学第一课,也是教会学生扣好中学“第一粒扣子”的一课,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来到了军训场地——琼结县中学操场,却发现孩子们早早地围坐在花坛边以及操场旁的路基石上等着我的到来。

琼结县地处藏南谷地,平均海拔三千九百米左右,最高海拔六千四百五十米,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进行军训,不论是对我还是对学生们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军训期间,小男孩嘎玛格列因为站军姿晕了过去,虽然没有大碍,但是我的内心却充满深深的自责,我反复地问自己,是不是对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要求太高了、训练太严格了?

作为一名退伍士兵,我已记不清自己一共站了多长时间的军姿,吃过多少军事训练的苦头。在作战训练中我流过血、破过皮、掉过肉,也曾一个人在深夜里痛哭过。对这些孩子们军训的强度我的心里怎么会不清楚,训练量不大,并且在军训之前还带领学生们做了充分的热身活动。出现了晕倒的情况,倒真是让我感到措手不及。

此时我的内心充满纠结,到底是带着孩子们把军训平平安安地“玩儿”过去?还是让他们真真正正地体会一次做军人的感觉?哪怕只是真正军人所承受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我深深地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种不出万年松。如果现在不愿吃学习的苦,将来就必定要吃生活的苦!

然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有人晕倒而产生丝毫的退缩,反而口号越发地响亮,步伐越发地铿锵。有人问,和平年代军训意义何在?其实军训中流过的汗、晒过的烈日、挨过的骂、吃过的苦头,就是军训的意义所在,这些苦难让我们能够认真地思考,去探寻人生中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在军训间隙我教孩子们唱《强军战歌》,当唱到“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时,我告诉孩子们,为祖国担当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但是独木难成林,一根筷子易折,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才是最有力量的,才能够撑起对国家的担当。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我则想在藏族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军训结束后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每一个曾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人,都会带给你成长;每一次痛苦难忘的经历,都会为你破茧成蝶积蓄力量。”

三、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用爱浇灌团结之花

开学正式上课时,学校分配我为历史老师,负责教授整个七年级的历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祖国的花朵。同时作为襄阳援助琼结的一分子,我深知自己还肩负着传递襄阳人民对西藏同胞深深情谊的使命,维护好、联系好与琼结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是我的责任。所以在第一堂历史课上,我就告诉孩子们“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老师从三千多公里外的襄阳过来给你们教历史,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缘分啊,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里老师一定会把自己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同时老师更加希望能和大家成为朋友。”

在上到历史书的第三课《远古的传说》时,每当读到“炎帝、黄帝部落联盟以后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时,我与孩子们的内心中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为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格桑花”在藏语中是美好和幸福的意思,而在我的心里,民族团结就是最美的美好,亲如一家就是最大的幸福。看着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纯真笑容,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这如格桑花一般绚烂绽放的年纪,是多么的幸福而美好啊!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并且暗下决心地要用心去培育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要用爱去浇灌这些民族团结的花朵,更要用行动去呵护这些美好幸福的花朵,而我本身也是一朵维护民族团结的“格桑花”。

四、水甜情浓家访行,一杯酥油诉真情

七年级(二)班学生益西多吉的家住在下水乡的德布林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落,需要走出琼结镇再向前走十多公里才能到达。第一次去学生家家访,第一次走出琼结镇,第一次走进西藏的小村落,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与奇特。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午饭前赶回家,我在路途上一直没敢耽搁,每次都是稍作调整便又匆匆上路,日头正高,山峰一座接着一座,尽管是将近四千米的海拔,仍让人感到燥热难耐。作为一个刚来西藏半个月的人,这样的紫外线和徒步强度,让我十分吃不消,我的状态基本是走三步歇一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就被孩子们落在了后面。

或许是发现了我的异常,回家心切的孩子们停下了脚步,只见多吉从他的书包中摸出一瓶矿泉水递过来。尽管他口渴难耐,但看着孩子背了一路自己都没舍得启封的矿泉水就这样递了过来,我迟疑了。最终却拗不过孩子的坚持,接过水来说道:“这么珍贵的水老师可不能独享,咱们大家分着喝吧。”不知是天气炎热还是我口渴的缘故,这瓶矿泉水他喝起来格外清冽,入口后顺着嗓子眼顺滑而下,带着三分清甜,瞬间就熄灭了我冒烟的喉咙。于我而言,剩下的七分则是比清甜的水要浓得多的深深的情谊。分着喝过水后,便继续踏上了家访之路。

益西多吉的家住在村子的最西边,进村后大概又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到达了这幢具有藏族特色的建筑。多吉的奶奶听见响动从二楼下来,家中只有老人一人,上楼后奶奶便忙活起来,多吉说奶奶是在做酥油茶,这是藏族同胞对待尊贵客人的礼遇,奶奶端上桌时一股奶香扑鼻而来。喝着酥油茶,奶奶也闲了下来,我开始进入今天家访内容。由于奶奶、父母都只是小学学历,所以希望多吉能考上大学有所成就。因此,特别重视对多吉的培养,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学业。

在家访的最后,多吉的奶奶一双粗糙的大手紧握着我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对他说:“谢谢你,杨老师,一定要教好他!”一股暖流从手心一直蔓延到我的内心,手心里有汗,眼眶中噙着泪,我动情地说道:“奶奶您放心,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啊!”

五、立足自身技能,服务琼中学子

琼结县是一个人口约一万七千人的县城,琼结中学所在的琼结镇只有四家理发店,并且统一了价格,理发的最低标准均为二十五元。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头发经常是“野蛮生长”的状态,所以理发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并且头发过长会显得人没有精神,甚至会干扰到学习状态。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朝气蓬勃奋发学习的时候,不能因为头发问题而影响他们当前的主业——学习。尽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关心、关爱学生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并且“格桑花”的使命就是“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争做‘四有好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促进汉藏民族大团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队员们后,团队当即决定要统一行动、主动作为,解决孩子们头发长、理发难、理发贵的问题。

说干就干,我买来理发电推剪,因为曾在部队学习过简单的理发技术,并且有为战友理发的“实战经验”,所以他负责理发部分。队员们则“各显神通”拿来吹风机、洗发露、毛巾、脸盆、镜子等物品,为孩子们洗发、吹发、设计发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团队分工明确、高效协作、善于配合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奉献琼结,服务琼结。点滴关爱,从“头”做起!我坦言:“其实孩子们的纯真笑脸非常容易获得,只要用心去关爱他们、呵护他们,真真切切地为他们做一些事,他们就会对我们报以最真挚的微笑,这是我们最美的收获,也是我们支教的重要意义!”

六、学术调研成果,保护传承非遗

西藏琼结被称为“藏源之源”,是藏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起源地和发祥地。在琼结县支教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下水乡久河村、宾顿村,实地考察调研了琼结“久河卓舞”和“宾顿白面藏戏”这两个古老而神秘的舞种,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形成了两篇学术论文《西藏琼结“久河卓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和《浅谈西藏“宾顿白面藏戏”及其传承》。

琼结“久河卓舞”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西藏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也是世界现存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于二〇〇八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〇一四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宾顿白面藏戏”起源于琼结县下水乡宾顿村,多在举行集市、庙会、节庆等民俗活动时使用山南方言进行表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西藏第一部藏戏”的美誉,相传是由被称为藏戏“戏神”的高僧汤东杰布所创立。藏戏于二〇〇六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〇〇九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进行学术论文的构思和撰写时,我发现不论是互联网上、论文期刊数据库中还是现存的图书典籍里对琼结“久河卓舞”与“宾顿白面藏戏”这两个古老舞种的介绍可谓少之又少,相关资料更是不尽完善。虽然这对我查阅文献资料带来了阻碍与困难,但正因如此,也更加坚定了我考察调研的决心。“既然来了,我就要留下一些东西,为琼结留下资料,也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基!”

在谈到完成两篇论文后的感想时,我说:“琼结县的这两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见证了西藏历史的发展,蕴涵着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生长于此的藏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的智慧结晶,充分彰显了藏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唤醒西藏人民对传统民俗的文化自觉,以期达到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目的,并且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七、史鉴知兴替,教学贵反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完成对孩子们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半年的支教时光,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人挖掘不完的东西。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保证四十分钟课时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一些可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做的是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还发现在一个关键性问题的讲解过程中,联想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共同探讨,步步引申,从而使学生们能在知識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身边,而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东西。

八、支教无悔,青春无悔

支教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一颗牵挂的心还留在那里。也许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我通过半年的付出给琼结县中学的孩子们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通过这半年来与琼结县中学老师们的深入接触,我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提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中学教师们身上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纯朴真挚、无私奉献……太多可以学习的优点。

支教工作虽然时间短暂,但很充实。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无极限的体验和感受,在我的青春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命因为赴藏支教而更加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在支教的总结日记里我写道:“我想对在我支教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表示感谢,因为你们的包容,我才能够不断成长;我想对和我一同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奉献了半年的青春,而你们却将一生的爱和辛劳奉献给琼结这片热土;我想对和我朝夕相处的学生们表示感谢,你们是我的老师,你们的纯朴和善良,让我学会了感恩和自强。”

上善若水,大爱无言。支教不仅是一种再教育,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奉献,是一分收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青春最美丽!

作者简介:杨壮壮,男,汉族,1996年1月出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湖北文理学院本科在读。2014年9月考入湖北文理学院,就读于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5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017年9月服役期满,返校复学,现就读于社体1613班。2018年8月经学校公开招募、组织选拔,入选湖北文理学院第七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并担任队长。现任湖北文理学院读者协会会长、体育学院社体专业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 蔡慧玥)

猜你喜欢
藏戏军训支教
警惕功利性支教
古老藏戏新生机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雪民间藏戏艺术团:传颂雪域文化的魅力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旦增益西的藏戏梦
军训是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