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

2019-09-10 03:11张宝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犯罪中学生青少年

张宝杰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诸因

(一)社会高消费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领域上,穿名牌,用高档,奢华的生活起了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使一部分中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盲目从众、攀比消费、导致心理失衡。同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也给少数中小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使他们为了满足挥霍享乐的需求而走上偷盗、抢劫、诈骗等犯罪道路。当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不一定都构成违法犯罪,但它却是助长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诱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不当对中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本地部分违法犯罪中学生的调查和阅读报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家庭环境恶劣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是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家庭出现过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期间,他们缺乏必要的家庭温暖,以及不正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造成了他们人格上的缺陷。还有一些家长的溺爱,对孩子平时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犯了错误还一味地袒护。另外有一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忽视了孩子心理上的发展,从不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不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逆反心理与家庭间的重重矛盾的重要原因。还有个别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自身品行不端,法制意识淡泊,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间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诸多弊端,都可能使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流入社会,许多孩子一旦遇上坏人,就被拉下了水。

(三)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道德观念的失衡

青少年正是从懵懂孩子向成人过渡时期,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孩子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了种种冲突和矛盾,许多违法犯罪问题由此衍生。

1、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与思想不成熟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外形有了显著变化,逐渐接近成年人,思想上追求成年人的做事方式,总想摆脱对父母和教师的依存关系,但还不具备一个成年人所具有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对是非观念还缺乏认识,甚至產生相反的认识。

2、性生理需求与道德法律约束的矛盾。许多少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出现对异性的爱慕与追求。但他们尚未树立起健康的符合法律规范的性道德观念,一旦遇到较强刺激的诱惑,就可能冲破法律的约束,实施非法甚至暴力行为。

3、精力旺盛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青少年正处于不成熟、不稳定、易冲动的发展特点,精力充沛,好动,遇事愿意表现自己,喜欢发表自己见解。但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认识能力都比较低,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意气用事,缺乏理性认识,不顾后果,容易因行为失控而引发违法犯罪。

4、追求物质享受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一些中学生并未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自己赚不到钱,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当他们的物质欲望不能用正当手段获取时,往往不惜采用违法犯罪手段去实现。

二、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1、团伙共同作案。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具有团伙性共同作案。中学生年龄小,依附性较强,胆子也小,所以很容易形成小团体作案,但组织过程比较简单,组织起来也比较容易,往往是临时的、比较松散的,形式简单,随意性较强。

2.思想简单,动机单纯。由于他们身心尚不成熟,思想也比较简单,其目的也比较单一,大多数违法犯罪的中学生有的是为获取财产而进行盗窃,有的是为了报复而行凶。

3.易冲动,忽略行为后果。中学生处于易冲动的年龄阶段,且法律意识淡薄,受到强烈刺激后,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不会计较行为的代价与后果,其手段也较残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

贪图享乐的心理。这是大部分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类现象。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中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

嫉妒报复的心理。在中学生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类案件中约有30%是由于中学生嫉妒报复心理所引起。

好奇刺激的心理。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喜欢尝试,来满足心中的疑惑,同样对不良事物也存在好奇心,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一量接触不良事物,且难以自拔,就很容易陷入低级、庸俗的情趣之中。

自卑心理。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的潜力,内心上总感觉低人一等,对现实不满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自负心理。这是一种与自卑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认为一切事情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一旦遭受失败后,可能会产生严重自卑心理,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四、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

1、家庭教育是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关键

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处于由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茫然的,在处理一些社会问题上容易产生感情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挫折感。这就需要父母理解其日益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需求,与他们沟通,排除疑惑,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校教育是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而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阵地,学校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例如法制讲座,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权,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社会教育是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强大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教育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发展决定着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取得战略主动性地位。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社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社会的立法、执法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违法必究,共同努力整治学生校周边环境,特别是法律要求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要进严格管理和控制。

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个青少年综合教育的有机系统,全方位地进行教育并形成网络,相互配合、认真总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相信只要我们用辛勤与汗水浇灌,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就会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产生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犯罪中学生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Televisions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环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