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预习能力养成

2019-09-10 03:33兰柳菊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生字学会

兰柳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都提示了一个道理:学会学习是多么重要。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繁杂的知识中吸取精华。而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自学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终身受益。

其实,授课老师都深有感触,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如何将“预习”融入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将“预习”变成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明确目的

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一点自学能力都没有。因此,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的指引下去完成,促进能力发展。并且把预习的步骤细化。如学习生字:1.先依据拼音熟读生字,再给生字标出部首,最后写上音序并组两个词。2.在课文里圈出生字,并注音。3.哪个字最难记,你尝试用什么方法记住,课堂上学习生字时展示你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懂得学什么内容,还知道怎样去学,什么方法适合我。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操作可行

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出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华之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㈠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三、具体指导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比较容易从直观教学中获得知识,所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不能流于口头指导,而应利用开学初的课堂时间,根据以上的预习模式,逐项指导,课堂上亲自操练,切实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特别是学困生,耐心地反复指导,多加鼓励,使其尝到甜头,形成能力。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预习。

四、循序渐进

三年级学生年龄相对小些,不能一下布置很多的预习作业量,如果不把握好度,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趣,进而产生厌倦,前功尽弃。因此,三年级头一个月布置的预习量少些,简单些,如第一、二周先预习生字,标自然段,上课时用几分钟检查预习,对预习作业做得好的给予表扬,给他们尝到预习课文的甜头,也是对不认真预习或不预习的学生一个促进;第三、四周加上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个月开始加深,增加预习的思维性。《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预习要求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课文题目”和“课文内容”质疑。

针对“课文题目”质疑,如《难忘的八个字》,引导学生提出“‘难忘的八个字’指哪八个字?”“谁说的八个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有一连串的质疑后就能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要得到答案就必须读课文,这一过程不但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学生扎实体验思维活动过程。

针对“课文内容”质疑。把课文读熟练后,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或还想进一步弄清哪些问题等,这样预习要求的设置属于更高层次的质疑,它不但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还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更极大满足了学生不同个性的学习心理需求。如预习《奇异的植物世界》,孩子们想了解有关植物的知识,就通过上网或查阅《百科全书》等,并把查阅到的资料记在预习本上,或用U盘带来图片资料,课上和同学交流,课上同学们兴致盎然,极大体现了乐教乐学。课后,各小组的成员还整理出来办成手抄报在教室里展出,这样“自主质疑探究” 的学习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促进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养成。

五、长期坚持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督促、帮助学生把预习习惯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从多方面推动学生预习的坚持性。1.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这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给予其表现的机会,加以表扬,加上乐乐章(我校乐教乐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的一种方法),對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种鼓励方法非常凑效。2.加强预习的检查性。课前提问检查(如生字读音、课文朗读),有些作业亲自批改(如多音字、理解词语意思,这样能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和个别指导。3.家校沟通,寻求家长配合。预习除了开学初的几节课堂上指导外,通常都在家里完成,因此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家长明白这一学习阶段孩子预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教给家长督导方法,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预习要求才能有效得以实施。预习这一自主学习行为才能得以坚持。

当今是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要求我们具有较快较强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其实是就是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奠定终生学习的观念和形成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生字学会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学会分享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生字变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