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本中品评,于笔尖处呈情

2019-09-10 12:17赵倩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

赵倩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最符合实际的习作训练的形式就是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作为沟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得到普遍的运用。

关键词: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叙事性作品;课堂小练笔

叙事性作品包括描景、记事、写人、状物等四类文章。根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叙事性作品的安排和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虚构性叙事性作品,包括童话、寓言、神话、小说、散文),另一类是写实性叙事性作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日记书信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共计48篇课文,其中叙事性作品多达45篇,占90%以上。

小练笔是指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其特点是“小”,一般课堂中的小练笔写作时间为五分钟左右,篇幅大多是一两个句式或一段话,方便师生及时交流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小练笔”指的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训练,也叫“课堂小练笔”。即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随机学写一些小片段。通常,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对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多样灵活的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这种课堂小练笔,具有诸多优势,如面向全体、形式多样、短小灵活、内容丰富、便于操作、效果明显等。

一、课堂小练笔设计的要求

(一)要有效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名方向,小练笔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它的设计绝对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应该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样的过程设计更为具体、有效的练笔目标。

(二)要发展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多数叙事性作品里都会安排一些留白或意犹未尽的表达。教师能要抓住这些留白点,设计让学生开展想象的小练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使其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值得品味模仿。教师最常用的品味语言的方法便是让学生给文本作批注。欣赏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在实践运用中活化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小练笔实施的误区

(一)欠缺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停留表层,或者在文本解读时忽视学情,无法与作者或学生对话。那么,小练笔的落脚点就可能产生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二)指导单一修改滞后

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适时、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增强他们练笔信心,提高练笔的质量。但课堂练笔时间有限,练笔的修改往往放到了课后。如此,造成了学生练笔质量的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堂小练笔活动也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实施分层练笔。新课改背景下,诸多语文教师力图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但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作业常常是“一刀切”的做法,反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无法准确把握时机

教师能否准确把握練笔时机,开展有效的练笔活动,将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选择练笔的契机上,有时会错失练笔良机,抑制学生思维;有时会使得练笔时机刻板,为赋新词强说愁。

三、如何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练笔

(一)在经典语言处仿写,学习写法

仿写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模仿、借鉴作者表达,进而逐步实现独立写作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文本,从中领悟到写作的技巧,从而达到“会写”的目的。仿写可分为仿句段和仿通篇,在练笔训练中重点以仿句段为主。在诸多文体中,散文的一些句式和语段最适合学生学习模仿的。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春》、《雨的四季》、《散步》、《荷叶·母亲》、《紫藤萝瀑布》等文章。

(二)在 文中“留白”处加写,发散思维

很多课文往往会在文中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留白”。如果语文教师能敏锐地捕捉这些“留白”资源,让学生们来丰富这些“留白”,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入,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植树的牧羊人》、《最后一课》、《一颗小桃树》、《伟大的悲剧》等文章。

(三)在研读名篇后缩写,凝练语言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较长的名篇佳作,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植树的牧羊人》、《皇帝的新装》、《带上她的眼睛》等课文,均可以对学生提出缩写的要求,或者写故事梗概。

四、课堂小练笔的操作要点

(一)以生为本,平等对话

教师要善于利用预设中生成点,比如文本空白点、读写迁移点、语言魅力点、学生兴趣点、情感喷发点等等,抓住这些预设中的自然生成点开展小练笔活动。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巧妙地安排课堂练笔,化意外为精彩。

(二)巧抓契机,追求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抓契机,紧扣疑难困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在课堂小练笔中,拓宽教学的深度、广度,凸显文本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展示交流,方式多样

教师要利用多种资源和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己,调动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如课堂朗读交流、班级定期展览、等级评价、激励性评语、网络平台互动等。

长久以来,我们的习作与语文课堂教学彼此分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写作是最高表现,平时不练,写作难成气候,所以必须改变教学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课堂小练笔”可以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融合,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4] 罗树庚.阅读教学更要关注文体特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