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2019-09-10 13:25刘芳芳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刘芳芳

摘 要:“工匠精神” 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其价值表现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历史传承进行分析,对“工匠精神”与“艺术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进行探索,针对艺术职业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包括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等环节体现“工匠精神”的设计价值,在艺术职业教育中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助力“大国工匠”的繁荣。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

一、“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历史传承分析

“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具有一定价值观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是指工匠用娴熟的技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纵观工匠们的成长经历,大多是从学徒开始,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逐渐熟练技术,追求完美和极致,再成长为大匠的过程。如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从学徒开始做旗袍便经历了“三年看三年帮”。工匠们喜欢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当今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全球化、信息化、 网络化时代,艺术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艺术融入生活,生活趋于艺术化。艺术与生活的日益融合使得艺术人才日渐走和神坛,将技术、技术展现消费者有面前,成为大众消费的方式和内容。这对艺术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促使艺术人才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加强创造创新能力,最终让心中执爱的作品,被任何一个时代所善待。

二、“工匠精神”与“艺术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

1.“工匠精神”是艺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的核心竞争力贯空艺术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艺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其未来的就业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经历了纵向的宏观性、整体性和教育层次的改革,横向的艺术门类和领域的改革,使得艺术教育的形式不断被丰富与深化,对艺术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下,来自国家的、社会的、市场等各种领域也越来越依赖知识和艺术创新。在这种大环境下,艺术职业院校再依据传统的艺术教学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艺术人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教授认为:“提倡“工匠精神”绝不是让大家重返手工艺,“工匠精神”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抽象的价值思考。”他认为“工匠精神”应该从实干、思考、职业尊严等三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2.“工匠精神”是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现今社会,人们艺术的消费能力和审美标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产品和艺术服务更能彰显生活品质,而“工匠精神”的引领,能让工匠人才充分发挥技能,不断改善产品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来看,消费大众对于产品的消费从对于质量的追求向质量与个性化定制转变。在工作和实践中认知和依托“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向导,向个性化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即是对艺术人才职业精神的反思与重塑,又是完成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精益求精与创造性体现。这种特殊的方式,应该是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3.“工匠精神”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艺术人才在实现自我价值时必须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艺术人才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能增加其艺术劳动的附加值,同时也能赋予艺术职业生涯更长的生命力。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过程,“工匠精神” 是贯穿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客,也是促进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推动力。

三、当前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工匠精神”的艺术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艺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在艺术领域全面发展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导致在实际培训过程重技术重能力轻价值观的培养。再加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艺术人才市场,催生了艺术人才的“速成品”,比如当下流行的网红明星等,缺乏“工匠精神”价值观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

2.缺乏藝术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的艺术类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级而来,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因此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视,艺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学历有所提高,大量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师资队伍中,但这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直接从学生身份转化为教师身份,缺乏艺术实践的积累;而且,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大部分的老师在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量后,没有更多的精力参与项目实践,以上原因都使得艺术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未能达到“双师”的要求。

3.艺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随着国家对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视,很多艺术职业院校对艺术职业教育进行探索式发展,涌现了很大典型的办学模式。比如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望,以学校特色专业为就业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人才;也有实行“订单班”培养模式,还有推行“双证”教学模式等,但是完整的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是比较缺乏,有待建立。

4.艺术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利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是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艺术技能从课堂学习到实践的职业技能转化的重要过程。艺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艺术人才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的要求,是满足艺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和技能的培训要求。基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其实践教学一直被重要。但与艺术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却未能跟上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仿真的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习融入到实践中,使艺术人才贴近实践要求,提高艺术人才实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必要途径。

四、“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

1.融“工匠精神”于艺术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大众消费品质至上意识的不断上升,再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消费购买渠道得获得越来越多,大众消费的艺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重新树立大众消费者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形开展各种商品展览会,同时将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创商品的工艺制作过程加各种宣传活动中,引导大众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追求。艺术职业教育要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文化建设中去,将其纳入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思政等各种方式,对艺术人才进行宣传教育,让其树立“工匠意识”,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艺术人才的精神品质,让其有严谨、细致、专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工匠人才”的职业信仰。

2.融“工匠精神”于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有其特殊的地方,比如某些专业的教师可能在艺术行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典型的“双师型”教师。但有些专业的教师因为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投身教学事业,而缺乏实践经验。对于这样的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业,将从企业中获得的新技能和新技术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另外,有些艺术职业院校倾向于聘请行业的专业来兼职专业课程的教授,但却因为常规工作而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需要有一个非常的制度和体系来保证教学和实践的平均,以此促进了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 融“工匠精神”于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在教学理念方面,融创新思维与手实践能力于一体;在课程设置方面,融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和企业实际需要,以专业群选修课的形式设置特色课程;在教学特色方面,与当地文化产业经济相融合,在毕业设计环节与当地实体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将毕业设计作品转化为商品;在引进优势教育资源方面,邀请行业内的艺术大师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艺术职业生涯引导。从艺术职业教育的定位而言,“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专长进行差异性教育,用创新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艺术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4. 融“工匠精神”于 “课-证-赛”相融合的培养模式。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随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是国家对艺术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贯穿于职业技能培养全过程的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则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在职业证书考证方面,将考证与课程相结合,以追求精堪的技术为目标;在技能竞赛方面,将技能竞赛与课程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竞赛中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而推动专业的发展。

5. 融“工匠精神”于“实训与实景”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实景化”实训教学是指在学校拥有教学自主权的、以追求教学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校属企业或是学校有经营自主权的合作企业中,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实战性实训。艺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的特色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毕业后直接应用到行业中,建设“实训与实景”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确保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积累一定的实际行业工作经验,有利于学生提升综合专业技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工匠精神”是全面提升艺术人才的创造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基本需求 ,是促进艺术职业教育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质量建设工程。在塑造艺术人才的工匠品质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和职业使命感,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等环节体现“工匠精神”的设计价值,致力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卫军,王志梅,叶志远.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设计工匠”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 教育,2016(17):28-31.

[2] 冯立梅.“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2015.1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