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有效性

2019-09-10 13:25张新菊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效性

张新菊

摘 要: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活动领域,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是决定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因为思想认知不准确,导致具体的教学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合作学习在具体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优化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有效性

前言:随着新课改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中深入开展和强化落实,数学科目在教学形态上有所转变,教师开始侧重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虽然,小组合作在教法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教学设计和实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和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执行性,为学生高效的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提供一定的环境基础。

一、小学高段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在小学高段教学工作中,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思想,顺应素质改革要求,落实合作学习活动。但是,因为在认知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所呈现的课堂效果并不显著。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设计方式比较滞后。在思想上,教师虽然认同合作学习,但是仍然以自己为课堂的核心。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以自己为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索。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看似比较放松,但实际上其思想和行为仍然受到一定局限,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仅停留在表面,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建设也因此而受到明显的禁锢。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真正获得解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二、小学高段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有效性分析

(一)科学分配学习小组

以往,教师虽然组织合作学习,但是在分组方式上表现比较随意。通常是要求学生按照座位的排布规律,通过前后左右构成一个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1]。此种分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也很难保持均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领域,教师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效果更加突出,需要全面做好分组工作。即对班级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调研,通过测试、提问或者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之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均衡分组,以保证每个小组在数学探究实力方面保持相当,促进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需要选拔组长,并引导组长通过组员之间的协调,对探究职能进行合理划分,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活动更加有秩序,支撑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二)合理创设合作情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素材的拓展,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在生动了解和体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对将要探索的课程内容形成准确的情感认知。同时,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增加数学课堂整体活力[2]。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相关数学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探索判断轴对称的条件,则需要借助多媒体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素材进行整合。并在数学课上进行直观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模型直观观察,总结轴对称数学特征,并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自主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条件,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规范合作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上,教师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活动所呈现的效果更加突出,需要对活动的类型进行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综合体验产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及存在的数学规律形成深刻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就梯形的面积计算规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数形结合以及轉化思想,对梯形进行模型制作、图形转化,从而帮助学生梳理探究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强化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时,则可以设置实践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生活中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调查,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四)创新合作学习评价

在落实合作学习新教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评价环节的思想和方法做出更新和转变。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本体功能形成一定的思想重视,意识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行为表现,对整个课堂教学所发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更新,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以及在探究活动中的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需要转变师评的传统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评价[3]。先引导学生分别在组内或者组间就自身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之后,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活动策划和实施展开评价,从而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反思与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结论:依前所述,在高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主体在课程学习方面所呈现的真实需求,对活动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在贯彻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基础就小组分配、情境创建、活动组织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规范建设,从而构建优质的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规范性的合作学习,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一定的学习条件基础。

参考文献:

[1]覃玉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0-181.

[2]张皆凤.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78.

[3]冉令萍.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43.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