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服刑人员释放前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实践

2019-09-10 13:25徐晴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

徐晴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而作为心理问题情况突出的监狱地方,则更需要做好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本文则将对监狱服刑人员释放前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实践进行分析,以希望助力于服刑人员在释放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减少其再次犯罪的概率。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释放前;心理健康服务

前言

服刑人员在结束服刑回归社会生活后,由于其与社会之间均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从而使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1]。且其在再次面对社会时,很容易产生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并可能表现在行为上,从而影响其的生活状况,加大再次犯罪概率[2]。因此,监狱机关在面对服刑人员,特别是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时,就需要做好对其的心理健康评估和矫治,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其能够以一个较为健康的心态迎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下面则是笔者从创建良好社会支持环境、做好心理评估和职业指导和实施针对性心理矫治三方面对监狱服刑人员释放前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分析。

一 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社会支持是指除了个人之外的支持[3]。其的存在有利于使个人在社会生活获得尊重和认可,从而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据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4]。因此,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有利于提高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生活回到正轨。在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上,首先需要向即将出监人员做好心理援建工作,例如通过亲人的关心、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等手段,促使其心态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同时监狱方还需要做好与社会的有效联系,通过邀请重获新生的人员回归讲述适应过程,向即将出监人员传授相关经验,以使其能够不断相信自己,减少顾虑。其次,政府方面也需要做好回归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做好即将出监人员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作用,使其通过一定的帮助能够找回正常生活状态。例如政府积极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做好对刑释人员的就业、住宿、教育等的安排,让其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接纳度,能够有效地解决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二 做好心理评估和职业指导

对即将出监人员做好心理评估,掌握其的真实心理状况,有利于其的矫治和出狱后的相应帮扶工作的开展。而对其进行职业指导,则有利于解决其的就业问题,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出狱后的社会生活,并及早就生活驶向正轨。在心理评估上,监狱方需要设置合理的心理评估系统,例如结合艾森克人格问卷等量表,以实现对其的全面心理评估,从而在矫治和帮扶上能够找准方向,并且能够实现对相应矫治结果的有效检验,促使其能够实现真正恢复。在职业指导上,首先对其进行职业倾向选择,其划定一个合适的就业范围,例如电气焊、美容美发等,使其能够在相关职业上长久工作下去,避免再次走上歧途。其次就是对其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提升其的职业素质,增强竞争力。最后就需要政府做好对相关行业的鼓励工作,让其能够平等对待求职者,不能仅仅因为犯罪案底而直接拒绝录用,同时监狱方也需要积极组织招聘会,提高刑释人员的就业率。

三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刑释人员能够正常生活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其出狱前就需要对其做好心理矫治工作。不过由于刑释人员服刑时间不同和个人承受能力不同等原因,其的身心问题和不良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刑释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矫治,以实现其的有效矫治,从而以一个较为健康的心态面对新生活。例如在心理矫治工作上,面对服刑时间长的人员,其与社会的脱节程度深,受心理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因此,在面对其时,首先需要通过有效咨询,通过谈话对其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于其产生的无助感、恐惧感等情绪,针对性地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等方法,纠正其不良的观念意识,促使其树立自信,能够正面看待即将来临的社会生活。同时尽可能地释放其的身心压力,通过参加各种锻炼和活动等,以增强其的参与感,并为其构建一个与社会全面接轨的缓冲期,让其接受一定量的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激发起的学习欲望,使其慢慢放下恐惧、不安等的不良情绪,积极融入到学习新生活之中。

四 结束语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一直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里,因此,对其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且随着其服刑时间的不断增长,其的相关问题情况还会越发严重。因此,为了使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能以一个较为健康的心理面对出狱后的生活,向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以缓解其焦虑、恐慌等的负面情绪,并助力其树立自尊、自强等方面的信心,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彤. 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D].广州大学,2019.

[2]陈垚. 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董大全. 罪犯思想教育社會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9.

[4]张善芹. 服刑人员的依恋、社会支持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内观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