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傈僳族乡村的语文教学

2019-09-10 18:26金中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傈僳族心理障碍师生关系

金中华

摘 要:傈僳族地区的学生生活在较为偏僻和封闭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中,逐步形成并使用了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文字,从本民族语言过渡到第二语言时,感觉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出现不会学或学不会,有的甚至厌学,加上英语科目的学习,使得学生语言方面产生了混乱和复杂。经过分析总结,我认为,初中傈僳族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必须从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学习的特点入手,强化基础教学,融洽师生关系,讲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通。

关键词:傈僳族;心理障碍;师生关系

一、傈僳族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

从教后发现,这里生活着的绝大部分是傈僳族,大家习惯了用傈僳语交流和沟通。在农村有些人不识汉字,却会用傈僳文写出自己的名字。在小学,汉语课本几乎都有傈僳文翻译,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习惯用傈僳语。因此,到中学后学习语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困难重重。

第一、在语文学习上,他们的口语表现和交际能力参差不齐,大都发音不准,四声不分,甚至穿插着傈僳语和本地区汉语方言的口音;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表现能力普遍低下,甚至傈僳语和本地区汉语方言的语法和习惯带入,使不符合汉语文语法和习惯的错字别字以及语序颠倒,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现象极其普遍;在分析问题、理解知识和获取信息时又常常出现偏差、歪曲和误解。

第二、部分教师习惯采用双语教学,因而学生汉语基础较差;个别边远山区由于特殊的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教师只能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傈僳族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定式语言和思维习惯。进入中学以后,就对学习感到不适应,稍微遇到困难,或者跟不上学习进度,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以及依赖、逆反、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不得不中途辍学。

第三、由于材料欠缺,从小就阅读量小,更不阅读有关的参考书课外书,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理解能力较低,加上心理抑制、消极的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傈僳族学生对汉语由好奇、感兴趣到基本不感兴趣,到最后失望。

二、傈僳學生学习语文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

在傈僳族乡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造成本地区经济落后,家庭经济贫困,使大多数高山上的学生无法按时入学,导致他们的学龄偏大,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与年龄不符。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分析和总结,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1、汉语水平差导致急躁心理

小学时,虽然大多用汉语教学,但有时也用双语教学。这样,导致他们进入初中以后,不适应汉语教学,听不太懂老师讲什么,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读不懂题目,无法答题。因此,他们容易产生急躁心理。

2、语文基础差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基础差,学生感到语文很难学。随着语文成绩越来越低,导致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并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解决傈僳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障碍的办法

1、尽快提高傈僳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初中傈僳族学生由于不太会说汉语,也不太爱说汉语,所以对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不容易理解,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接触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才能形成语感,才能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快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针对不太会说话和不爱说话的傈僳族学生,开设短期汉语口语课,由老师教他们学说汉语。

(2)让班里学生用汉语进行自由交流,以提高他们使用汉语的水平。

(3)调整会说汉语、汉语说得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与汉语说得不好的学生同桌,以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4)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汉语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学习汉语的进展情况。

(5)督促学生多读多看一些文章,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6)鼓励学生适当看电视,跟着电视学说汉语。

(7)要求问作业、请假、回答问题时必须使用汉语。

(8)定期举行汉语演讲比赛,尽量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擅长、最了解、最熟悉的话题,争取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敢说,人人都想说出自己的意愿。

2、强化基础教学

基础必须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抓,傈僳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汉语语文基础较薄。教师应该尽快建立基础学习方案。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汉语水平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抓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发挥乡村傈僳族学生爱背书的特点,比较基础的部分,比如字、词、句、古诗文,要求背诵的课文等,教师要让学生背熟、记住。最后,在单元检测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基础性的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要树立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3、注重方法

教师要学会采取让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果汉语教学学生实在听不懂,不理解,那么教师若是会讲傈僳族语言,就可以适当地使用傈僳语讲解,让学生听懂意思后,再用汉语进行表述,使学生理解汉语教学的意思。

语文学习方法,形式多样,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学习实际,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法、归纳法、总结法、背诵法、记忆法、测试法、交流法等,不一而足。乡村傈僳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语文学习过程、语文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回顾和反思等等。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内外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目光、关爱的手势等都会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使课堂充满情趣。傈僳族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缺乏信心,特别是后进的学生,更是害怕语文。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

乡村学生,大多数由于刚从小学毕业离开父母,学生缺少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学习上经常遇到困难,使学生出现灰心丧气,学习兴趣不高,不安心读书,矛盾消极的心理状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语文学习成绩不高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多花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虽然学习成绩不高,但老师没有轻视、放弃自己,让学生有信心有决心提高成绩,喜欢语文课。

5、做好心理辅导

中学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最冲动,在这个时期,他们最叛逆,在这学习的事情上,他们也最喜欢反抗。所以,教师不能动粗,而只能细心、耐心地教育,师生间保持正常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是针对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写周记等方法,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总之,乡村傈僳族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着许多困难,是一个普遍的本地区教育心理现象。作为语文教师想一下子解决好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基础上,再耐心地进行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针对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相信他们的语文学习必然会不断地进步,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绍德,傈僳山寨文化村[N],怒江日报(汉),2007.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傈僳族心理障碍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少数民族音乐
如何关爱学生
傈僳人的阔拾节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