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诊室

2019-09-10 07:22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绘本小朋友

崔清华

医学硕士,医学类高级职称,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首席常务理事,山西省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太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万柏林区分站站长,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10 年心理咨询经历,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心理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

案例一

“我讨厌爸爸!”“我不想让爸爸给我拿,我要妈妈给我拿!”女儿5岁,最近经常说出类似于这样的话语。我曾问过孩子:“你为什么讨厌爸爸呢?”她说:“因为爸爸有时候说话太大声!”“可是妈妈有时候也会大声凶你呀!”她不说话了。我跟孩子爸爸也私下交流过,希望他平时也要多陪陪孩子,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发脾气。可是,就算爸爸不发脾气,也会无缘无故被女儿“讨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崔老师说

这是中国家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父亲缺席孩子养育和教育过程的表现。

孩子不明白道理,谁养和谁亲。一个长年由妈妈陪伴长大的孩子,和爸爸的连接不紧密,在孩子眼里,和爸爸的关系不是最亲密的。如果爸爸和妈妈关系又是比较亲密的,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想独占妈妈爱的孩子向另外一个想分走妈妈爱的人宣战,想把他驱离妈妈身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晚上入睡时,孩子要和妈妈睡,可爸爸也想和妈妈睡,这样,爸爸就成了“敌人”,孩子哭闹着一心想把爸爸赶走,生活中对爸爸也是持不友好的态度。

家庭中冲突的原因都是爱的争夺,争夺的原因是资源匮乏。一旦了解了这个原因,问题解决就有了方向。家庭爱的数量不是限定的,爱是可以由人来创造的,创造爱的人越多,家庭中的爱就越多。所以,爸爸如果能够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接近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爱在夫妻、父子、母子间流动起来,你说的问题自然就消除了。

案例二

每晚入睡前,我和孩子都会有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时光。最近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孩子更倾向于让我读一些全是文字的故事书,比如《爱的教育》《格林童话》《小木偶奇遇记》《西游记》等,可是我读的时候她却听得漫不经心,我猜测可能是内容略有点深奥的缘由。为了增强互动,我建议孩子一起读一些绘本故事,我来读故事,孩子則可以看图画,没想到她却非常不乐意,说:“我不想看图,我就想听你给我读,而且绘本上的字太少了。”我有些迷茫想知道我是应该继续目前“念字式”的阅读方式,还是尝试引导孩子一起看一些有趣的绘本书呢?该如何引导呢?

崔老师说

你的孩子多大了呢,是不是正在上幼儿园呢?听故事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事,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也喜欢听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儿童读物的设计有很多图画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应该读有图的书,读绘本和图画书。

亲子读绘本时,如果家长对绘本内容加以扩展,将每幅图画都通过我们的讲解还原出一个场景,讲出这个场景中发生的故事,孩子才会真正理解绘本的含义,喜欢上绘本。如果你讲故事只是念文字给孩子听,绘本就真的没有几个字可念,情节也过于简单,很难满足孩子对于故事的需求。你的孩子洞察力强,发现了字多的书有故事,字少的没故事,就会要求你念字多的。孩子渴望的是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绘本还是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读本,只要家长做了有趣的讲解和演绎,孩子都会乐于接受。

案例三

前一天幼儿园彩排节目,孩子们都穿了统一的着装(男孩是短袖短裤,女孩是蓝色的公主裙)。第二天早上,我家孩子还想穿,可是早晨有点凉,最后拗不过孩子只好同意。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虽然我还是不停地说“你穿这点儿不冷吗”“你们班肯定没有小朋友穿”之类的话,但他依然非常自信。没想到刚进幼儿园发现小朋友们都没穿,他就一下子抱住我哭着非要回家,问为什么他也不回答。我连忙将他抱起来,问他:“为什么要回家?你是不是因为别的小朋友都没穿,只有你一个人穿了。”他点了点头,情绪有所缓和。这时,老师招呼我们过去,看到孩子后或许是猜出了原因,就对孩子说:“小川,你今天穿得好帅呀!今天就你一个人穿了,别的小朋友都忘记了,你看XXX今天也穿了公主裙,一会儿你们可以跳华尔兹。现在你帮老师去给小朋友分玩具吧!”听了老师的话,孩子高兴地分玩具去了。

我想知道孩子的这种心理是共性的吗?遇到这种情况是否还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崔老师说

孩子一开始的哭闹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害怕老师或是小朋友笑话。这个时候,你的拥抱是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你的问话则是在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所以我要为你的做法点个赞!

处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效果好就可以了,而你自己能掌握、能应用并使之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表演节目是孩子们的重要活动,有着很美好的感受,所以想穿彩排节目时的衣服是可以理解的。你尊重了孩子内在的愿望,也尊重了他的选择,再后来理解了孩子内在的情绪,并且用拥抱来对他表示接纳和安慰,做得很到位。

当然,老师的那番话如果换成你或是别的家长朋友来说,未必会有效果。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代表权威,这种对权威的崇拜一直会持续到小学4-6年级,所以,帮助孩子与老师建立顺畅的沟通通道,在孩子心中树立老师的正面形象,是家长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绘本小朋友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绘本
绘本
绘本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心理咨询不简单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