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2019-09-10 07:22陈自然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穿衣服自理小班

陈自然

所谓的自理能力就是简单的自我服务,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去做”从而培养小班幼儿拥有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入厕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误区,从家庭、幼儿园和二者合力三方面来解决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薄弱的现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的培养目标是把幼儿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自理能力划分在健康领域,幼儿只有拥有正确的自理意识和健康的自理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因此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1)促进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小班幼儿从家庭初次进入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薄弱,吃饭,洗刷,入厕等一系列自理活动不能独自完成,这样的小班幼儿很难融入幼儿园大家庭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促进小班幼儿养成好习惯.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培养孩子的最佳时间是从幼儿期就开始抓起。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每个孩子不同的自理能力采取相应的能力练习,才能更加有效的积极地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独自生活能力。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现状调分析

小班幼儿很少自己动手,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个幼儿园调查存在片面性,我又阅读大量的资料,经总结分析薄弱原因如下:

(1)家庭教育方面的误区:①过分溺爱.案例1:幼儿园小班的一个小朋友是广大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他的自理能力非常强,可以自己吃、喝、拉、撒、睡......是老师的贴心小助手。可是,在老师接园的时候,看见小朋友的鞋子竟然穿反了,老师指点,她马上熟练的换过来并嘀咕道:“都怪奶奶,非要给我穿,害得我穿反了。”出现此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关心。②方法不当,缺乏耐心。案例2:小班的两位小朋友,看大人都自己穿衣服,心里也非常想尝试。A小班幼儿费了好大功夫刚把衣服穿上却穿反了,A妈妈非常生气的朝幼儿喊:“自己不行还硬要穿、穿,现在可好?穿反了吧?就是不死心,耽误事。”这位小班幼儿在妈妈的打击下从此就不自己独立穿衣服了。B妈妈的态度和A妈妈正好相反,看到孩子没穿好,笑呵呵的夸奖自己的孩子道:“哟!今天宝宝竟然独立的把衣服穿上了,真棒。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下次穿衣服时候看看反正,不穿反会更棒。”幼儿受到夸奖,就更爱表现自己。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提出要自己尝试自理的时候都会满足孩子的愿望,初衷都希望幼儿可以独立。

(2)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误区:①观念不正.家长偏重智力,幼儿园要求质量,在这双重的压力下,老师把培养重点放在智育。只有让小班幼儿成绩提高,家长才会更乐意把孩子送过来,园长才会更认可其教学能力。于是,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就被淡化。②方式不当。每天这里的老师只要进入学校就忙碌不停。例如:小班幼儿去厕所,老师跟随帮助,课堂15分钟全部都是知识的传授,加餐老师帮等。老师的处处不放心,再加上没有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薄弱。

三、小班幼兒自理能力薄弱的解决策略

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可以使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独立自信的品格及好习惯,但是,经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家庭、幼儿园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多误区,导致大多幼儿自理能力薄弱,不符合新《纲要》要求。为了解决小班幼儿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在家庭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最大的人。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开始。①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引导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普及更为健康的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②家庭成员保持一致性.虽然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运用了灵活的方法,给予了锻炼机会,但是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就会在孩子问题上出现矛盾。比如:孩子自己不想穿衣服,于是起床哭闹让妈妈帮忙穿,妈妈不理睬,可是孩子一直哭闹,奶奶不忍心,帮助穿衣服。

(2)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幼儿园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专业素质过硬的老师,对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①转变观念,促进小班幼儿全面发展。切实的把发展孩子的德智体美,落实于实践之中。不要只是偏重于智力、学习成绩方面的教育。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寓教于乐。②儿歌诵读法和游戏体验法。小班幼儿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把幼儿自理能力技巧编写成非常有趣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儿歌。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锻炼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合力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和幼儿园都转变观念,并且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但是如果二者之间不同步、缺乏沟通,起到的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二者之间需要形成合力。①同步教育。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与家长相比有着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因此,幼儿园承担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会、网络,短信、亲子活动等方式及时与家长反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及问题,并提出要求。实现同步教育。②沟通联系。家庭和老师必须经常保持沟通,相互交流幼儿的表现,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到想要的结果。例如:幼儿老师通过观察日记、微视频、谈话等方式向家长反映小班幼儿最近的表现以及对其要求,家长配合要求,并经常相互沟通。

猜你喜欢
穿衣服自理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熊当当穿衣服
反穿衣服的人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我会“自理”啦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育与思考
“喵星人”占领名画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