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五花八门的枕具

2019-09-10 07:22王淼
理财·收藏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枕头

王淼

枕头是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寝具,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传说,殷商时代即有“帝辛之枕”。20世纪80年代,长沙马王堆还出土了已上千年的锦面药枕。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枕具,它们无不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文化性,值得我们品玩、收藏。现在,就让我们带您来认识这卧室珍宝——枕具。

老祖宗的枕具

传说殷商时期已有枕具。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提到:魏咸熙年间曾发现了一件玉石虎枕,枕下刻有“帝辛”二字。帝辛就是商纣王,因此断定起码在殷商末期已有枕具。这是见诸文献的年代最早的枕具。虽说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殷商玉枕,但是专家们推断枕具的产生年代有可能比殷商时期更早。

老祖宗的枕具品类非常丰富,有药枕、肖形枕、凉枕、箱枕、脉枕、臂枕、耳枕、布枕等等。

药枕

将草药或药物充填枕袋,使用时可使药物接触头部,能收到防病去病的效果。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锦面枕,里面就装有佩兰,可算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药枕。古代最流行的药枕当数菊枕,以菊花、菊叶作填充料,可祛头风,明眼目。现如今,民间多以荞麦皮作枕,虽然意在取其松软适宜,但与古代药枕不无联系。其实可作药枕的药物有很多,比如说用蚕沙(蚕的粪便)作枕可以清火败毒,还有取橘皮作枕的,用饮过的茶叶作枕的,拿艾草作枕的……总之,药枕的品类极为丰富。

肖形枕

将枕头做成各种形象即为肖形枕。目前我们已知最早的肖形枕是东汉时期的“鸡鸣枕”。枕的造型为公鸡,腹部宽厚,两端呈犄角式上扬,一角做鸡头,一角做鸡尾。以鸡形为枕,寓意“勤奋振作,鸡鸣即起”的含义。后世枕具的造型越来越丰富,主要有下面几种:

民间布虎枕多为小孩而设,得以流行的原因首先是老百姓普遍认为老虎可以镇克邪祟与祸患,保护儿童的安康。其次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虎形枕既是枕头又是玩具,因此长辈送给孩子的礼物中多见布老虎。

狮形枕也比较多,以狮背为枕面,或是在狮子身上加设枕面,造型有卧狮、立狮、双狮、双头狮等。狮子从汉代传入中国起就被看作瑞兽,具有辟邪的作用,广受老百姓的欢迎。

还有一种常见的肖形枕是娃娃枕。最典型的是宋代定窑的“孩儿枕”:白釉、白胎,孩儿侧首俯卧,天真烂漫,面部表情喜悦而端庄。孩儿枕的出现,是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观念的体现。

已知的肖形枕还有月形枕,形似月牙;元宝枕,两端上翘,形似元宝;银锭枕,两端宽,中间带束腰;鼓形枕,仿鼓造型;莲花枕,状若仰口复瓣莲花……

凉枕

南方盛夏酷热,难以入睡,故有凉枕。凉枕多用三种材料:一是用竹木、竹条做枕面,木板做支架;二是陶瓷,陶瓷凉枕内可注冷水,冬季可注入热水,可谓冬暖夏凉;三是石制凉枕,用大理石、玉石、汉白玉等各种石材雕琢而成,通体实心,导热好,枕上去凉意阵阵。

箱枕

以木箱形状为基础,略做变通,表面罩以皮面或髹以彩漆。箱内可贮存细软、文书、卷契、珠宝等贵重物品。主要功能是防盗,睡在上面,以防万一。

脉枕

用于中医诊脉时患者手腕的衬垫。唐代三彩陶虎形脉枕,形制如一睡枕,只是略小。如今中医依然使用脉枕。

臂枕

是放在椅子扶手两边或炕头的置靠手臂的枕具,多为老人所用。旧日,地位显赫、身份高贵的人也置臂枕,以显其端庄气派。

耳枕

是为保护耳朵而设的小枕头,多为布制,垫衬在大枕头上使用,多为婴儿与老人而设。耳枕中间设一孔洞,侧卧时,耳置其中,得以舒展,避免挤压。

旧枕具时代

古人以高枕为乐。高枕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是象征,未必真的把枕头垫得很高,只是在强调充分的睡眠,安逸的享受;另一种是真的把枕头垫起来,以枕为靠背,靠着枕头坐在席榻等卧具上,也是安乐享受的意思。在当时,“高枕…‘安枕”已成为安心、安逸的代名词。成语“高枕无忧”即由此产生。

既然高枕被视为享乐、安逸的象征,在不该享乐的时候,例如服丧之期,就应该改变枕具的形制,于是就出现了“寝苫枕块”的规定。《礼记·服丧传》里就有关于居丧期间必须以土块为枕,以苫为卧具的记述。《荀子·礼论》则要求得更全面,说在服丧期间必须“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意思是除了枕席改变之外,还要住在小而简陋的房子里,伙食也要降低水准,以这些行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此外,在已经发现的古代墓葬中可以见到许多殉葬的枕具,这些枕具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或生活中正在使用的枕具,还有可能是专供死者殉葬用的枕具。后者在如今的农村仍有出产,一般都被做成带深脑窝的元宝形,俗称“元宝枕头”,这是为了固定死者头部位置而设计的。元宝枕也有精彩的装饰,绘、绣、刻、印等工艺无所不有,且多以松、鹤、莲花、寿字为题,精心布置。这种做法显示着人们对死亡这一人生重要环节的重视,并以此寄托对死者的崇敬与祝福。

在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关于枕具的神话,都把枕具描绘成具有魔力的精灵,甚而祸福人间、变化无常。比如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东巡途中,见泰山父正在路邊锄地,头上却有数尺白光,大为惊异,泰山父告诉汉武帝:有道士教我做神枕,枕有三十二窍,二十四窍应二十四气,八窍应八风。照此法行之,果然返老还童,并且长出了牙齿。这则神话实际上在强调枕具与健康的关系。尽管真实的枕具是不可能产生这样强大的神力的,但是药枕和特形枕具的防病去病功能确实存在,使用得法,不无疗效。神话暗示着枕头与人的密切关联。

最著名的关于枕具的神话,奠过于唐人沈既济《枕中记》的“黄粱一梦”:学子卢生客旅邯郸,他在旅店中遇见了道士吕翁。吕翁给了卢生一个枕头,卢生便枕着进入了梦乡。其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醒后但见所煮黄粱未熟,因有所悟。虽然枕具在神话故事中并不是主角,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以枕具为切入点,客观上借助了枕具与睡梦密切关联这一事实。

新枕具时代

现如今,枕具除了可以带给人们舒适安稳的睡眠之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

民间盛行向新生婴儿赠送老虎枕头或耳枕的习俗,这类枕头多由祖母、外祖母亲手缝制。其中,虎头枕最为典型,大头、大嘴、大眼睛,憨拙劲健,形态可人。这种造型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关爱与保护,希冀老虎镇克祸患、邪祟,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又寄托着希冀孩子像老虎一样勇猛、无畏、战胜一切人间妖邪的愿望。

夫妻的枕具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新婚枕具通常取“龙凤呈祥”“鸳鸷戏荷”“百年好合”“同心并蒂”等图案为装饰主题,寓意爱情与婚姻地久天长。民间还有各式双人枕头,包括双人凉枕、双人箱枕、双人皮枕等等。通过枕具显示夫妻亲密无间、完美结合的愿望。“枕边风”“枕上语”等俗语均是以枕为名对夫妻关系的形象比喻。

猜你喜欢
枕头
越睡越累可能是枕头的错
枕头和被子
我用枕头搭房子
枕头和被子
打呼噜的枕头
拒绝“流水账”
枕头
折纸充气枕头
黄豆枕头
小枕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