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用

2019-09-10 07:22刘阳勇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维修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刘阳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同时,社会对汽车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当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变革,以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论述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 汽车检测;维修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要作用是为汽车行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同时,汽车制造与售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由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变革,进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重点工作内容。专业教师需要全面调查社会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解岗位职业能力。通常情况下,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主要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

1.1 岗位需求的核心内容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所能适应的岗位主要包括汽车生产制造、汽车零构件装配、汽车故障检测与汽车售后服务等。同时,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理赔、汽车信贷与汽车美容等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分支岗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岗位工种包括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喷漆工、汽车美容师等。随着就业年限的延长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岗位还包括车间主管、技术总监与连锁店店长等。

1.2 能力需求的核心内容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要想满足岗位能力的需求,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技能、过硬的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专业基础能力是前提条件,核心能力是根本保障,而通用能力是关键环节。具体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构造、汽车运行原理、汽车故障检测等。总而言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生产、维修、管理与服务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岗位需求。

1.3 素质需求的核心内容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需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进一步满足汽车行业的一系列要求。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决策,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变革,进而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伴随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变革,社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顺应时势,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制变革,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而为行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人员保障。如构建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以此提升综合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

2.1 构建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科的创新发展。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促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过渡发展到以职业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整合松散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再者,全面开展现代化教学工作,启发学生思维,为行业的良好发展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转变教学形式,促使教师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加强整体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各类多元化信息技术,以此为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多媒体技术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推动现代化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2.2 灵活运用教材,形成模块化内容体系

灵活运用教材,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尽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材始终保持更新,但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不可否认的是,该专业的教材内容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加强现代化教学落实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组并购教学内容,并将重点内容整合成模块化形式,突出教学工作重难点。此外,灵活运用教材,补充知识点,以满足新课程体系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

2.3 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需不断完善基层教师队伍,加强教职人员培训。结合上文内容可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绝大多数教师盲目注重理论知识架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重视,而这不仅制约了现代化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转,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现代化教学建设情况,不断提升综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引入双师制度,邀请企业资历深厚的员工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讲座与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4 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

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制变革的重点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更新教学内容,融合新鲜的实践内容,全面推动现代化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在常规教学环节,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高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逐一解决学生在学习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最终推动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发展进程中,需要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化变革,促进现代化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转,以此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彭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用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157.

[2] 闫瑞雪.中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9):119.

[3] 张静.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汽车与駕驶维修(维修版),2017(6):110.

猜你喜欢
维修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维护技术解析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浅议职业学校汽修的教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