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素养提炼

2019-09-10 07:55韩庆顺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韩庆顺

摘 要: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包含了多个教育阶段,初中阶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初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的压力都变得更大了。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文化知识不论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有所增加。历史作为初中众多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家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这些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如何提炼,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提炼

前言:

由于我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多是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上面的历史文化,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则有所忽视,导致了很多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仅仅知道相关历史知识,但是在情怀上并没有提高,很多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够强烈。对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除了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提炼

(一)根据历史学价值进行分析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归属感,以自己的家国为荣,是一个所需具备的基础素养之一。而培养个人的家国情怀需要从学生抓起,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是帮助其树立健康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到思想、观念和情感上的认同。首先需要了解我国中华民族拥有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只要是超越了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自然结合社会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都可以算是文化。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将文化直接引申到我国历史学价值分析上,在美国的学者针对文化就明确指出人类,并且只有人类才能够创造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就被称作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很注重人,有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主要就是以人作为核心,具体的可以体现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要有理想、追求人与自然要和谐,充分的体现出了重人文和人伦的特色。

(二)根据初中课程历史性质进行分析

如果想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炼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与初中历史课程性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国教育部针对教育专门提出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该标准的前言课程性质中就明确提出了初中历史课程性质的两个明显特点,一个就是思想性,在初中历史思想中始终坚持利用唯物史观去对历史发展和变化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充分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二就是人文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为学生讲解人类文明发展史,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家园情怀为主要较为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就明确的指出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三)根据历史教学价值进行分析

在初中历史早期中华文化一课中,《课程标准》中在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上商周时期专题有着三条学习内容,一就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商周时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二就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知道甲骨文是当前中国已知最早的汉字;三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都江堰工程去感受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创造力。中华五千年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繁杂的,初中生想要彻底了解这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细致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园情怀。教师在进行历史教育时,要通过历史文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历史文化中具有的真善美等魅力,然后去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历史教学价值就在于发掘历史,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历史演变所遵循的自然规律,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这就需要学校方面加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安排合适的课时以满足历史教学的需求,并加强对历史教学中的资金投入,通过购置历史书籍等途径方便学生获取到更多有关于历史知识的信息,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商周文化时,结合《青铜器与甲骨文》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两课中从早期中国人和自然关系核心目标出发,可以分成三个子目标。一、甲骨文之求真,教导学生要崇拜自然。二、青铜器之美,教导学生学会审视自然。三、都江堰之善举,教导学生善待自然。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探究性活动去不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本文就以都江堰之善举作为例子进行详细阐述。对于如何让学生们通过了解都江堰工程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感受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上,教师可以利用播放纪录片都江堰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都江堰具体建造过程,等学生观看完以后需要根据相关的文字材料以及结合教材论述,去找出相关的词语和短句进行回答,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的的善举主要有哪些,都江堰的建造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有哪些。在学生观看都江堰建造视频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通过研究表情去看学生是否对都江堰建造产生了感悟。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观看都江堰视频时,随着电视镜头的推进,学生的面部表情不再是平静的,开始发生了变化,学生们都开始对都江堰的设计者、建造者李冰父子产生了敬意,都纷纷称赞他们的匠心独运和巧夺天工。等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写出感悟,让学生写出从中看到了哪些善举。学生们可以从中看出李冰父子的善举有,建造了宝瓶口有效的将洪水引到别的地方;利用鱼嘴将水堤分开,分水也分沙;飞沙堰泄洪道,自动做到了泄洪和排沙。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的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该工程的建造没有破坏大自然,并且巧妙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弯道以及水流势态,这些也都为学生们体现出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态度,进而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也开始做到善待自然、热爱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都江堰视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素养。历史教师在教导其他的课程内容时也要充分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成绩,让学生记忆历史文化,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文化中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程,并学会从历史课中得到感悟,提高他们对我国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课程核心素養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然后针对这个目标制定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体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爱祖国,能够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将爱国放在心中,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志先.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提炼与培养——以《早期的中华文化》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18(2):50-51.

[2]李雪林. 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