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问题

2019-09-10 12:43李丹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抗震设计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李丹

摘 要:我国近年来不断的发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不断的提高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总之,从建筑结构上就设计好抗震性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抗震技术的提高,從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0 引言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地震的发生,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高度的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地震的危害降低到最低,从而保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1 抗震结构建筑设计原则

1.1 保证建筑功能性

抗震结构设计事实上是对原有建筑进行性能优化,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应满足基本的功能性要求,确保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其次,进行抗震设计优化时应遵循“强剪弱弯,强节点弱、强柱弱梁”的要义,对特定建筑部位进行技术改造。最后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整体性优化,技术人员应结合自身经验以及建筑实际地理位置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整设计,善于发现并改造建筑设计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结构位置,进行细微改进,比如适当增加厚度、配筋等方式,以强化所设计建筑结构的功能性。

1.2 抗震防线尽量多

科学完整的抗震结构设计建筑一般是由设计人员将延性良好的多个分体系组合完成的,常用的基础抗震结构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便是由延性框架、剪力墙组合而成,抗震效果显著。之所以由多个分体系组合完成,是因为大型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通常伴随较多的余震,也可能会对建筑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如何建筑本身由一个整体性的抗震体系形成,很可能无法抵抗余震带来的进一步打击,从而使建筑受到额外的损毁。鉴于这种情况,科学的抗震建筑结构设计应布置多层抗震防线,以达到外层防线崩溃,二层防线依然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乃至二层防线崩溃,还有更多的防线为人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为更多的人提供逃亡时间,也可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1.3 建筑构件间的协调性

多个分体系、层层防线的建筑结构会存在很多不同建筑构件,不同建筑构件之间可能存在不必要的相互影响,也可能会由于影响力较弱而无法发挥抗震效果,因此技术人员在设计抗震结构时需要协调不同构件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还要避免构件之间存在多余的影响破坏分体系之间的独立性。在实际进行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各种设计方案中的构件影响进行关系梳理,发现构件之间存在不科学的影响或是能够进行进一步优化,应及时进行改造处理,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防震设计

2.1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主要的材料就是承重材料,相关的材料对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就需要在选择相关材料时,要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来说,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选择延性良好的构件,并选择高强度的材料,而满足这一条件的材料就是钢结构,根据以往地震发生的实例来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比较好的,但是钢结构需要的成本比较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比较好,造价也比钢结构低,能够发生较大的抗侧能力,具有一定的延性,但是这个结构也有一定的缺点,如果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长,就会使得构建的刚度随着裂缝的不断增加,将混凝土击碎。在施工方面来说,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比较容易施工,但是构件接头的强度比较低,所产生的次应力也比较低,使得整个结构的整体性比较低,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建筑材料。

2.2 做好建筑空间的布置设计工作

在建筑空间进行布置设计时,主要就是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并保证建筑物的立体方位的稳定性。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不仅仅会受到地表的振动的作用力,还会受到来自空气的各种作用力,这就需要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能够降低抗震的作用力。要想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多方面的压力,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就需要能够抵挡不同方向的作用,这样建筑物就会从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强度,这样保证建筑物能够最大程度的抵御地震带来的灾害。

2.3 墙体的设计

在建筑结构的整体中,墙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作用,因此,对建筑物的墙体科学的设计也是抗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墙体非常容易裂缝和坍塌,因此,在设计墙体的位置和数量时,就要从根本上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果墙体设计的数量比较少,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刚度,减低了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因此,需要纵向墙体和横向墙体都能够进行均匀的分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墙体的承重力,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4 屋顶的抗震设计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就要从结构设计上进行提高,这样可以使得地震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危险的系数也会降低。在建筑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将屋顶的设计小一些,这样就不会覆盖其他的构造,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选择材料时也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墙体和屋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在屋盖的构造上,要尽量的降低高度,从而保证相对的牢固性。尤其,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在高层建筑中,对屋顶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合理,能够全面的进行考虑,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空间利用率的不断提高,高楼层建筑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强震事故都会对高楼层建筑形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在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要做好自我保护,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加强建筑抗震防线,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借助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玉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4)

[2]梁碧云.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

[3]于军强.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居业.2018(01)

猜你喜欢
抗震设计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