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子织补技艺征服BBC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子衣物手艺

2018年10月19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拟拍摄一部《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导演慕名联系到90后小伙董怀利,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这对在杭州街头给人缝补衣服的母子,何以打动大名鼎鼎的BBC?

2011年6月的一天,董怀利提出要像母亲一样,靠到街上为人缝补衣物赚钱养家。媳妇当即数落他,母亲也拒绝儿子成为自己的同行,理由是“缝缝补补挣个辛苦钱,能有啥盼头”。但董怀利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子随母业”的。1990年,董怀利出生在安徽阜阳市九龙镇五坑村。他上初一那年,父母背井离乡去了杭州谋生活。父亲在工地上打工,母亲王素珍给人织补衣物。因手艺精湛,她渐渐在杭州小有名气,每天都能接很多针线活。到杭州两年后,父母就把董怀利接过来读书。2007年高中辍学后,董怀利在服装厂做过学徒,到商场当过导购员,也尝试着做过小生意,但都没有坚持下去。转眼间到了2011年,董怀利回安徽老家结了婚,并升级做了“奶爸”,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后,他才感受到了空前的生活压力。迷茫之际,董怀利蓦然想到,妈妈凭借一手精细的女红,到杭州商业街头为人缝缝补补也生意兴隆。进过服装厂的自己,何不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儿,成为她的同行呢?

于是,董怀利耐心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选择跟母亲去上街替人缝缝补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了两个月穿针引线、精工修补后,就在杭州繁华的延安路上接起了活儿。

好在母亲王素珍在杭州小有名气,遇到活儿多忙不过来时,王素珍会向客人推荐儿子:“延安路的小董是我儿子,他手艺也好!”在母亲的大力推介下,董怀利渐渐有了生意。

真正开始为人缝缝补补后,董怀利才体验到母亲这20年来的艰辛。

无论酷暑严寒、雨雪风霜,董怀利都像母亲一样每天坚持出摊。“辛苦是辛苦,但每一分钱都是自己一针一线挣来的,感觉很充实!”董怀利说,随着手艺越发精良,董怀利的收入渐渐从每月一两千元提高到四五千元,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要做一个胸怀大志的缝补匠,把令人瞧不起的针线活儿做大!

偶然听闻杭州有一位老奶奶,曾是浙江省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而且专攻衣物面料等,董怀利就一次次携礼物登门拜访,虔诚求教。原本已经退休多年、眼花耳聋的老专家,感动于一个90后年轻人能有这片赤诚之心,最后破例收董怀利为关门弟子,传授给他许多宝贵的衣物修复经验。

随着入行时间渐长,董怀利织补过几百元一件的羊毛衫,也织补过上万元的奢侈品牌衣服。

2017年7月,大連一位曾先生的法拉利敞篷跑车车篷上刮了几个洞,4S店表示他得换掉整个车篷,需要85万元。曾先生嫌贵,就想请人精工修补,但根本没人敢接这个高难度的活。

后来曾先生的一位杭州朋友,把董怀利介绍给了他。曾先生辗转联系到了董怀利,请他为自己修补豪车车篷,并许以万元报酬。

母子二人在曾先生家的车库里,织补车篷。完工,曾先生抚摸着修补过的车篷,面露惊喜说:“简直和损伤前一模一样啊,不仔细看根本瞧不出破绽,你们娘儿俩太牛了!”

2018年10月19日,BBC一位导演辗转联系到董怀利,表示他们将拍摄一部名为《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董怀利激动得眼眶泛红,欣然应允:“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能把中国的工匠精神传播到全世界去,这太令人骄傲了!”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第12期 李蕊娟/文)

猜你喜欢
母子衣物手艺
老手艺
明 天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美好的早晨
春·手艺
衣柜大变身教你衣物遁形大法
王子学手艺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解读母子健康营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