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查伊之下,谷歌的中国生意

2019-09-10 07:22邓晓进陈邓新许伟
电脑报 2019年49期

邓晓进 陈邓新 许伟

2008年,53岁的比尔·盖茨,把接力棒交给了比他小一岁的鲍尔默。

2019年,46岁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把接力棒交给了比自己大一岁的桑格尔·皮查伊。

有人说皮查伊娃娃脸,有人说呆萌,有人说他爱走神,有人说他够有耐心,有人说他喜低调,有人说他像极了GAP品牌帅气的代言模特……

不否认这是真实的皮查伊,但并不是全部的皮查伊。

2015年,皮查伊被任命为谷歌新任CEO,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谷歌发展历程中最重大的一次企业架构调整——通过创办一家名为Alphabet的母公司,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网络子公司与研发投资部门分离开来。Alphabet取代Google INC成为了上市实体公司。

在该新运营架构计划消息发出的第一个盘后交易日中,谷歌股票大涨,皮查伊的开门红背后,其魄力、领导力以及资本市场对他的认可可见一斑。

距离比尔·盖茨交出微软帅印的11年后,又迎来了一次硅谷互联网巨头掌舵人的更迭,全世界都在猜的是:这位47岁的中年人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对于与谷歌辗转缱绻十年的中国市场,又将出现哪些新的可能……

谷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一直都可以用爱恨交织来形容。

“我认为中国不是一个黑洞。我将中国市场视为一个巨大机遇,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可用平台参与其中。希望我们有机会在未来提供其他服务。”

这是皮查伊2015年2月,在面对《福布斯》采访之时对中国市场的一个明确表态。

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市场中庞大规模的Android用户,只要能找到一种模式为这些用户服务,皮查伊甚至承诺“我们将特事特办”。

在此次采访接近尾声之时,皮查伊还表示,谷歌计划重新努力进军支付、商务以及企业应用等领域,并希望得到一个再次进军中国的机会。

皮查伊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可说从2013年开始,那时就跟小米有了交集,邀请雷军到谷歌总部进行参观交流之时,就埋下了伏笔。

2015年,对于皮查伊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有趣的是,这一年也是他向外界输出对中国市场充满渴望的一年。

“中国是一个可观、重要且独特的市场,我们对于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非常重视。我们非常乐于为中国用户提供Google服務,但对于如何做到,需要进行缜密和完善的思考。”

从左到右依次为:柯洁、古力、聂卫平、皮查伊

不难看出,从那时起,皮查伊对于谷歌与中国的新的可能,秉持开放的态度,“但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观望。”皮查伊还感叹,核心产品和服务在中国无法使用,让谷歌失去的是一个十亿级的先发市场。

而对中国市场的执念,皮查伊一直没有放弃。

2016年的春天,皮查伊来到了北京。

行程并不复杂:在“棋圣”聂卫平的带领下参观了围棋学校,与围棋国手畅聊、与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九段象征性地对弈切磋。

皮查伊的到来,让业界沸腾了又平息。因为,普遍认为这次来到中国是仅仅关于AlphaGo与围棋的一场简单交流。但这个解读也许过于草率了。

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

在皮查伊的领导下,Google的最大目标就是让 AI 无所不在,这个无所不在,从皮查伊的到来就说明中国市场被涵盖其中。

苹果的CEO库克多次来到中国,是为了卖 iPhone,是为了苹果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稳定的销量, 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多次来中国,甚至还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跑步,也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作出的努力。

那么皮查伊在升任谷歌CEO不到半年时间就来到中国,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盘算。

2017 年,谷歌在北京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加大高科技研究投入,这一年,用于智能手机的谷歌翻译应用程序也获中国批准。

同年,皮查伊也再次公开表示了他对中国市场的渴望:“中国很多中小公司都可以通过我们将产品卖给其他国家。这是个很大的规模效应。技术给我们机会,能够互联互通,建立合作,且不会被逆转。”

2018 年,谷歌系风投 CapitalG 投资了满帮集团,这是谷歌系基金近 3 年来对中国公司的首笔投资。

而在这一年的一次全员大会上,在告别中国近10年的时间后,谷歌正打算在中国重新启动并运行自己的搜索引擎。

皮查伊对中国的态度,如果要下一个结论,也许可以说,他一直在寻找,寻找一种重回中国的模式。

是的,皮查伊最渴望的是搜索业务重返中国。

谷歌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却在2010年3月23日宣布退出中国,退出理由众说纷纭,但每种说法都与监管有关。

彼时,比尔·盖茨评论:“互联网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管,但仍然成功作为促进开放和沟通的桥梁,要在某一个国家经营业务,就必须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

前新闻周刊资深编辑史蒂文·勒维在其出版的《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一书中爆料,中方监管将谷歌中国高官召集到北京一家宾馆,当面展示谷歌搜索结果包含大量不堪入目的色情内容,“房间里倒茶的女服务生看到这一景象几乎昏厥过去。”

这种现象不但长期存在,更是对各方的批评置若罔闻、毫无改过之意。

因此,谷歌出走后,“与中国人民讨价还价,只能自取其辱”“谷歌爱走不走,不送”的声音成为主流。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2010年之后,谷歌依然在中国设有办事处,展开广告业务,且一步一步探索中国市场,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传出其欲重返中国的消息,不过每次都是有始无终,直到2018 年9月,谷歌首席隐私官 Keith Enright 首次证实了蜻蜓计划(代号为Dragonfly)的存在。

在皮查伊治下,谷歌于2017 年春季内部策划了一个蜻蜓计划,原定2019年正式发布一款愿意遵守中国法律的搜索引擎。

皮查伊谋算以此卸掉历史包袱,重新拥抱中国市场。

对此,人民日报在Twitter上回应:“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但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而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摩拳擦掌:“如果现在谷歌回来,我们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然而,这个愿景困难重重,不谈各种干扰因素,皮查伊是否做好了战斗準备也得打个问号。

一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谷歌搜索离别这个市场九年之久,也意味着缺乏了九年的商业数据积累,那么对中国的搜索需求是否了如指掌,考验着皮查伊的智慧与谷歌的底蕴。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弥补得了的。

而Z世代的年轻人对谷歌比较陌生,如何读懂他们的心、吸引他们的眼球,又是另外一个难题。

其实,即使在退出中国之前,谷歌高管对中国年轻人的搜索需求也不甚了解。

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李开复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候离开 Google?”前谷歌中国CEO李开复亲自答复了该问题:“到崔瑾负责公关市场推广,上一次《天天向上》几乎挤爆服务器,这类推广并不符合谷歌价值观,所以没有得到总部的支持。”

直白地说,那时的谷歌高管就是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资源倾斜不够,皮查伊又能做到哪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