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严谨周密

2019-09-10 07:22易松平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陈小姐论据段落

易松平

中学生所写的议论文也叫说理文,它强调“以理服人”,注重逻辑。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辩是非、立观点、提建议等方法来阐明道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其立论、论证、扣题都要做到语意连贯、严谨周密,因而语言的过渡显得必不可少。议论文中过渡性的语言起承上启下、交融事理的作用。以下我们将兼顾议论文写作的先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举例说明常见的过渡方法。

一、作文材料与中心论点之承接

概述材料是提出中心论点的基础,否则中心论点的提出就如同“空中楼阁”,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过渡到观点的语言可以开门见山、水到渠成地表述为“对此,我的看法是”“由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这虽然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述一个较复杂的事件时,先要陈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见解的合理性(这往往体现出人文关怀与全面地看待问题),接着语意转变,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以退为进”的过渡方法在强调思辨力和关注现实的新闻类材料作文中比较常用,例如《1元背后有“真相”》一文的开头两段:

带着1岁大的孩子乘坐公交车的陈小姐,面对司机李师傅1元行李货品票的购买要求断然拒绝,双方对峙数小时。期间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位乘客被迫转车,最后以陈小姐风风光光地搭乘警车回家,事情才得以平息。(概述材料引观点)

不可否认的是,陈女士的确是一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母亲。与司机的对峙过程当中,孩子的安全是她考虑的全部:不愿意把孩子弄醒,又不愿把孩子抱在手上让其面临危险。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来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然而,正是这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有时候会模糊我们原本应该清晰的“理”,从而混淆了事情的本质,颠倒了事情的原委。(说理先礼让三分)

文章接下来分析了陈小姐因为私利而损害了公众利益的危害。

二、议论文的两个段落层次之连接

规范的议论文一般包含着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的文章结构,由几个分论点导引的段落在层次连接的时候有着相对稳定的过渡形式。并列式结构采用形式整齐、内容不交叉的排比句观点,算是一种“另类”的过渡。对照式结构采用的是观点相反的词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不仅如此、更进一步说、以及”等词句进行衔接。

例如,并列式议论文《选择诚信》的三个分论点为:

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来得贵重。

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对照式议论文《不要一味地坚持》的两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有时候放弃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

②固执地坚持,可能会让自己受困,自食其果。

递进式议论文《拒绝权威》的三个分论点为:

①拒绝权威,首先要相信自己。

②拒绝权威,其次要强大自己。

③拒绝权威,最后要挑战自己。

写作者的结构意识越清晰,段落层次的过渡就越简单明了。

三、议论文的段落内部论证之衔接

这一部分的衔接过渡最为多见、细密,具体有如下:

1.议论文段落常用的“段内五环论证模式”:①观点环节。用最简练的语言亮出论点;②阐释环节。用一两句话对观点进行简要诠释和解说,适当展开,不必诠释太细;③材料环节。就是展示论据,论据展示不必太详尽(特别忌讳像写记叙文一样,不要求细节生动),只紧扣中心点明一下主要的人或事即可,材料可多个叠加,也可以举正反事例;④分析环节。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点评,特别注意围绕本段分论点;⑤结论环节。对本段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小结,小结应当紧扣分论点。以上第②④环节都可认为是过渡语言。

2.由论据到道理的过渡。“事实胜于雄辩”,但不等于不辩不说不总结。事实摆在眼前,但见仁见智,所以仍然要就事论理。常见的过渡性语言,如,“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之所以……难道不是因为……(由果溯因法)”“假如……试想,如果……(假设推理法)”“由此可见,不难看出(归纳演绎法)”,等等。

3.由道理到论据的过渡。前面已经摆出了观点,这个时候需要加以佐证,就要用事实说话了。常用的过渡性语言类似于:“回望历史的长河,有哪一个伟大人物的成功不与……相关呢?”“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这样成功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人类生活中的奥秘吧,或许能够获得启示”,等等。

4.多個事实论据的过渡。多个论据如果是平行的,可以概括事实形成排比论证。这样的过渡语言往往放在前面起一个总说的作用,各个论据依照古今中外的时空顺序排列较符合阅读的习惯,也带有一种历史的纵向与空间的横向感。例如: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都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一点: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促使大将军廉颇主动负荆请罪;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用政敌管仲为相,遂成春秋霸业;周恩来的一句“不要紧”,缓解了不小心划破总理面颊的理发师傅的不安;美国总统林肯认为“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分论点:大度是一种闪光的智慧)

如果论据是正反对照式的,两个(组)事实论据的过渡显得很有必要,可以使用类似于这样的语言:“令人震惊的是,误入歧途、野蛮作为的人却大有人在”“使人痛心的是,因为缺乏长远发展眼光而杀鸡取卵的行为正在每日上演”“时至今日,仍然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名和利以权谋私,置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等等。

四、承上启下的过渡意识的培养

写文章需要“慢工出细活”,至少在作文训练的时候要思考好,慢慢地表达。只有具备了认真写作的严谨意识,才可能会在“过渡”上作停留与下功夫。因为,“过渡”本身就是一个细节处理的技法。这是思想上的准备,此其一。其二,真正的“过渡”是为了引入到一个“不同”的表达对象或者思想。“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就是写作者不愿意“精雕细琢”语言的原因,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重复”没有新意。有了较新颖深刻的见解,譬如“不怕人生的转弯”“感谢平凡的自己”“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等等,自然就会有清楚表达某一观点的动力和专注力。思想来源于阅读,没有阅读最终也就没有表达。我强调阅读,此其二。除此之外,看似有偏题之嫌,实则是助益于构思与表达上的细节的,包括过渡在内。

猜你喜欢
陈小姐论据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心理小测试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再见,晚安先生
护送
暮色苍茫(小小说)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