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大客流组织优化技术

2019-09-10 02:13姚笛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40期
关键词:客运站购票客流

姚笛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地铁事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既有铁路客站客流组织分类有多种形式,并且受到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型节假日等都会成为客流组织非正常变化的一个重要契机,这类现象会导致铁路客运系统压力骤增,所以在后续工作中,要落实对于这类工作项目的全面优化和完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地铁;大客流;组织优化技术

引言

地铁是目前最为方便的交通方式之一,由于其价格亲民、方便快捷、环境整洁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虽然地铁的运输效率极高,但是依然会出现客流量巨大的情况,因此,需要地铁车站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快速处理,为市民营造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1大客流概念

大客流概念最早出现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地铁上下班高峰时段,因为乘车人数的增加,导致车站自身的运输能力与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中国出现大客流情况最多的应数铁路客运系统,并且常见的大客流主要分为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两种。首先,对例如春运、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时出现的大客流情况,铁路运输部门能够提前预警,从而通过加开列车次数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而对一些不可预见性的大客流情况,其因为随机性较强,所以对旅客运输组织快速处理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为了能够对大客流情况进行很好的应对,需要将客运站运输组织进行优化。

2大客流形成原因

2.1客流超出线路运输能力

设计环节从根本上决定了地铁车站的运营水平和运作效率,部分地铁线路在规划初期与建成后的客流需求严重不匹配,造成地铁站常态化出现大客流。

2.2客流路径上存在瓶颈

随着线网逐步扩展,换乘站逐步增多,部分换乘站之间通过换乘通道连接,乘客通过通道进行换乘,但因两个站建设时间不同及建设施工影响,部分站点换乘通道长且窄,以至于影响换乘效率。

2.3故障情况下客流聚集

地铁运营涉及到的设备、环节多且复杂,无论哪类设备或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地铁运营,进而引发大客流,如车辆故障、信号故障、外部因素影响线路安全等情况。

3地铁大客流组织优化技术

3.1部门职责确立

部门职责的确立除了包括其原有的工作内容的履行,也需要能够应对旅客的分流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在更短时间输出旅客。其中各类工作部门都需要在落实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余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对接。比如对于列车的调度部门来说,一些临时增加的车次会导致原有的调度系统工作方案发生改变,调度部门要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提交给其余的工作部门,包括旅客的疏导部门、旅客数量的分析部门等,在此基础上让所有工作部门能够按照新的调度指令运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旅客引导工作。

3.2提高车站的客流通过及疏散能力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的通过及疏散能力,需要科学地对电梯和自动扶梯进行设计,提升制动扶梯的效率,减少扶梯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地铁的运输效率,并合理地对楼梯的上下行进行区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老街站根据不同时段客流特点,对车站电扶梯进行有效控制,如在出站高峰时,将D口扶梯同时调整为向上,采取只出不进的客流组织方式,并设置专人引导乘梯并在付费区内通往该区域前设置铁马阵疏导。此外,还需要科学地对售票机和人工售票能力进行提升,提高城市地铁的功能性。同时,还需站台增加人力,组织乘客排队候车,防止乘客抢上抢下及出现冲击屏蔽门事件的发生,保证大客流的及时疏散。

3.3丰富票务组织形式

大客流的出现首当其冲的会给地铁车站的售票工作带来冲击,为此地铁车站应当尽可能多地丰富票务组织的形式,提升地铁购票的速度,以避免购票人数过多,购票渠道单一出现的乘客滞留和拥挤的情况。第一,可以尝试制作预制票,地铁车站通过对大客流的预测,提前申报预制票的制作,如昆明地铁早期在1号线南部汽车站为应对大客流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然后通过在自动售检票系统中写入设定的基本信息,在大客流出现时,开设临时售票点或窗口分散购票人群,进而避免人流过于集中于某处。在这里需要强调临时售票点或窗口的开设不能够影响客流的组织流线和乘车路线。应当根据车站面积等基本情况,结合客流的流动方向,设置在便于进出站的客服中心或通道等地。第二,则是要进一步拓宽购票付款的方式。电子支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一大主流,扫码付款比起电子支付更加快捷、迅速,还避免了因纸币面额不符合自动售票机要求而造成的购票障碍。地铁车站应当与时俱进逐步开展和推广电子支付的购票方式,但是也要做好准备应对大客流出现的现金购票障碍,增加备用金的储备。这样能有效为乘客所需提供帮助,减少由于更换货币浪费的出行时间。

3.4客流组织引导

客流组织的引导过程包括旅客进站-上车-下车-出站多个步骤,要求能够提高整个工作系统的对接性,方可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大量客流组织导流工作,防止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并避免耽误旅客行程。就实际的作用效果看,客流组织引导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进站过程通常可通过对于硬件设施的调整,让旅客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进入候车室,上下车则需要检票人员以及相应的引导人员完成对于旅客行为的规范工作,出站过程也可通过对通道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引导标识的制定等,让旅客能够更好找到出站口。

3.5多部门工作融合

多部门工作融合过程需要在各个部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更好和其余工作部门对接,在此基础上让整个工作系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本文以调度部门以及车站内部的引导部门为例,分析这两个工作体系的具体对接方式:调度部门发现存在临时车次时,要通过对于进站车次详细时间的记录,分析其是否会对原有的调度工作体系造成不同的影响,而多部门的工作融合中,要由调度部门将这一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车站内部的引导部门,该部门通过对车站工作人员的合理投入,可以让这类人员合理分配到候车厅的不同区域,这一方法能够在播报广播后让候车厅区域的人员第一时间完成整理工作并上车,提高了对于客流的疏导效果。

3.6安检优化方案

首先,加强对客运站安检设备的升级,并在大客流时启动一些备用安检设备,充分利用自身客运站的安检能力,对因大客流滞留的旅客进行快速检查,加快旅客疏散。并且,通过录音喇叭和人工广播等多种途径,对大客流下的客运站旅客进行安检宣传,从而使旅客接受安检时能够快速、有效配合。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中国铁路客运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网络也在不断的进步,而其中很多重要城市的客运站将会承担起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从而将迎来多个方向的客流,势必会给客运站带来一定的客运压力。因此,为了保证大客流条件下客运站的运输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必须要不断地进行组织优化,从而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真正为旅客运输提供便捷,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米岩璐.浅析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分析——以某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项目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8):247-248.

[2]刘洋.客运站改建施工与运输组织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杨燕燕.广州地铁客流疏导信息发布机制初探[J].企业技术开發(下半月),2014(14):66-67.

[4]梁燕冰.广州地铁网络化运营后的乘客信息发布水平提升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5):117-121.

(作者单位: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猜你喜欢
客运站购票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西安七大客运站全部恢复运营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抢不到票?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旅客列车
车站秀
网络购票时代 莫让农民工掉队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探析如何改进汽车客运站的管理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