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职能 聚力脱贫攻坚

2019-09-10 02:13张莉黎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40期
关键词:工会攻坚职工

张莉黎

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是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政治任务。全党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党的各级基层组织,都在全力以赴、倾心尽力、集中精力抓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花了较大篇幅讲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作为脱贫人口大省,还有272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3年半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部分委员提出《关于将城市困难职工帮扶解困融入国家扶贫攻坚大局的建议》提案,建议将城市困难职工群的帮扶解困融入国家扶贫攻坚大局统筹安排。公司工会也一直紧扣脱贫致富时代主题,致力于探索服务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先后推行“互助互济”“金秋助学”“贫困妈妈”“困难救助”等活动,帮助公司困难职工摆脱困境。下面,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公司工会职能,聚力脱贫攻坚工作,谈一点简单的认识。

一、工会职能

工会作为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每个职工每名群众的重任,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多而广,在困难群众住房、就医、子女就读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需要工会履行职责,扮演好“传音筒”的角色。同时,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各级工会组织应做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帮助人”,这就要求工会要适时调查研究、及时反馈困难职工情况、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动态台账、采取多种办法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帮扶和救助,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二、当前工作难题及建议

一是持续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单位困难职工中,大多都是因残致贫、因病返贫,这部分的比例较高,以近几年川南工程公司贫困职工台账为例,因病(职工本人生病或职工家庭成员生病)致贫比例高达43.75%,因残(精神残疾或身体残疾)致贫比例达18.75%,两类群体占到了贫困职工的62.5%。这类群体贫困程度深、帮扶难度大、返贫风险高,针对这类群体的帮扶政策及保障措施较为单一,缺乏长效机制,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部分困难职工内生动力不足。困难职工因病因残致贫后,大多丧失劳动力,除了微薄的基本生活费,基本没有其它经济收入,虽然国家有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但依然是杯水车薪;部分困难职工即使有劳动力,但对现行的帮扶政策(国家的、单位的)产生了依赖性,满足于“输血式”“慰问式”的帮扶模式,导致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主动脱贫的信心和激情,这都影响脱贫进度和效果。

三是帮扶形式相对单一。在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过程中,采取帮扶的形式都较为简单,如互助互济、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送上慰问金或礼品以表达企业对困难职工的关怀等。这种纯“输血”方式只能解决困难职工表面的、临时的攻难,难以从本源上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们脱贫增收。

针对以上难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开展工作: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的长效保障机制。将因病因残困难职工脱贫情况纳入工会重点调研课题,详细了解这类群体生产生活难题,制定出台针对性帮扶对策、措施,建立一对一的扶贫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不返贫。二是加强教育引导,解决“思想贫困”问题。立足问题和需求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将励志感恩教育、技能培训、典型案例宣讲纳入单位特别是对困难职工学习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邀请心理疏导员、就业指导员、脱贫奔康先进典型为贫困职工授课,引导其改变被动、观望、依赖的心理,变“等靠要”思想为“想闯干”动力。三是发挥部门优势,丰富帮扶载体。实行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帮扶解困新模式,改变以往单一送温暖的方式,增强困难职工的“造血”功能,因户制定脱贫措施,指导困难职工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拓宽脱贫门路;联系可胜任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职工家庭收入。

三、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工会是职工的工会,是为职工服务的组织,代表广大职工同志的利益,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关心、解决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难题。

(一)配套建立帮扶体系

严格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划线标准,建立困难职工台账,对因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害、特大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应针对每个个体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包括职工本人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就业要求、幫扶需求等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调整、综合帮扶。针对每名困难职工的差异性需求,对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或机关干部联系帮扶,做到经常性上门联系,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帮助分析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找寻增加困难职工收入的方式(如:再培训再就业),帮助其改善生活条件。

(二)创新打造帮扶阵地

根据实际需要,打造困难职工帮扶阵地。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仿照政府职能部门职能,为他们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生活救助等方面帮助和服务;与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着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如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政府经济适用房,除单位金秋助学外为困难子女申请政府助学金等提供政策宣传和指导,特别在再就业方面,积极争取各级再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名额,提高困难职工再就业脱贫能力。建立困难职工惠民帮扶中心,提供困难帮扶和服务项目,全面开展救助和服务,每年定时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

(三)扩大帮扶受众面

脱贫致富,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实现,也需要企业、个人的主动参与,协助完成两百余万贫困群众的脱贫任务。扶贫济困不再是捐钱捐物,这只能解决一时之急,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企业工会作为联系服务困难职工群众的窗口,应当更加主动地去帮扶困难群众,同部分农村贫困户、所有职工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对子,扩大范围,而非仅仅只针对单位困难职工,结合干部职工岗位工作,利用其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指导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或其它产业,畅通销售渠道,可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除此之外,工会可牵头成立各单位志愿者协会或爱心协会,负责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意外事故的自愿捐赠事务,为遭遇天灾人祸的中华儿女献上自己的爱心,做力所能及之事。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有效的帮扶方式离不开相应监督,监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帮扶活动开展的成效性,是决定帮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正衣镜。公司工会目前开展的一系列的困难帮扶与慰问活动,如“互助互济、困难妈妈、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等,此类活动的开展可设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在活动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随机抽检工作推进情况。要确定基层工会是否将上级帮扶政策做了到位的宣传,对提出要求帮扶的困难职工是否有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台账并上报,对接受帮助了的贫困职工是否进行了后期的跟进了解,各基层工会是否对帮扶工作做好了总结改进工作。

在工会探索如何助推扶贫攻坚的大局中,各级工会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会的指示,更要发挥基层工会处于一线能密切联系职工的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助推扶贫攻坚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工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川南分公司)

猜你喜欢
工会攻坚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职工摄影(2)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攻坚脱贫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进退维谷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