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常规课堂之“小组师徒互助式教学”的实施与落实

2019-09-10 03:43杨竹君赵陆英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题课师徒小组讨论

杨竹君 赵陆英

初二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初二的学生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大脑机能迅速发展,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教师引导得好的话,他们就会往积极的方面发展,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提高,成绩突飞猛进,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反之,有的學生主动学习能力逐渐变差,出现厌学逃课,甚至早恋等情况,然而初二数学包括代数和几何,知识内容多,综合性强,各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紧密,对证明、推理、分析等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注重运用各定理、定义解决计算、证明问题,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结合这些情况,笔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采用互助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控制两极分化的现象。

“小组师徒互助式教学”主要分为课堂互助和习题课互助。本文以习题课为例,阐述“小组师徒互助式教学”的实施与落实。具体做法如下:

一、准备工作:小组创建与形成(以班级48位同学为例)

师徒结对:师徒结对组成4人小组,小组合作是优生与学困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最佳形式。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首先按照初一整学年的平均成绩进行排序,将全班同学分为三部分,前12名为一部分,后12名为一部分,中间24名同学为一部分。教师可让班级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为同桌,构成师徒二人,中间两名也用同样的方法匹配到小组中,分配中间两名同学时,教师也会参考同学们的性格以及平时的相处情况,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若划分后,存在关系非常不融洽的小组,教师可再稍做调整。这样,最终构成一个师徒互助小组,自然形成的大组叫做互助大组,主要用于督查每天的学习成果。学习委员管大组长,大组长管小组长(小组长尽量从中等生里选出),教学一个单元后做一次评比,评出数学成绩进步最快的师徒二人以及学习小组。

二、课堂互助:课堂互助采取动静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一步  预习互助+课前复习(动)

课前做好预习,课上花2分钟,由徒弟概述预习的内容,师傅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小组长组织大家回忆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

第二步  听课互助(静)

师傅和徒弟比一比,在听课过程中,看谁听课更有效,并互相监督做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互相提醒,专心听讲,认真领悟。

下课后,小组之间用2分钟的时间互相检查笔记以及课堂练习,看对方是否认真完成。

第三步  作业互助(先静后动)

做课堂练习时,学生可先独立完成,最后留出5分钟时间互动交流并对答案。

第四步  检查学习成果,评比打分

每天教学课程结束后,大组长召集各小组评比当天的学习成果,检查完成情况,一方面检查书面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是否认真完成,另一方面提问当天的学习内容,起到及时消化的作用。每天,教师从大组中选出一个表现最佳的小组,并给予1分的平时分。

在章节或单元测验后,教师做小组评比,班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总体成绩包括考试卷的平均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为了鼓励成绩较落后一点的小组努力上进,班级上还特意准备了进步奖。它改变了传统班级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使学生更加善待同学,爱护班级,热爱学校,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

三、习题课互助:习题课互助主要采取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习题课互助,主要针对复习课中的模拟卷来开展,将由教师主讲的习题课变为小组讨论、师徒互助的交流课。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对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下面,笔者以“初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的习题课为例,阐述习题课互助的整个过程,时间为一个课时。

第一步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大致点评试卷,将正确的答案告知学生,针对高频错题以及不容易理解的题目做出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首先,教师大致说了一下本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并对填空题中的第4题易错题进行强调,本题涉及完全平方式,很多同学只考虑了完全平方和,而漏掉了完全平方差。教师重点讲解了选择题第14题,并强调其重要性。同时,对每个解答题的扣分点教师都一一做了总结,并重点强调了第18题化简求值,很多同学因为粗心,在本题上丢分非常多,最后,教师大致讲解了第23题的解题思路。

随后,教师让同学们互助讨论,20分钟后,小组可向教师挑战,挑战的形式为教师抽题,小组成员做出解答,具体挑战形式后续陈述。此时,上课时间为8分钟。

第二步 小组讨论,师徒互助

本环节并没有对讨论的形式做出硬性要求,每个小组的形式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由小组中最优秀的同学辅导本组基础最弱的同学,其他两名同学先自行讨论,若仍然无法解答,就请小组中最优秀的同学讲解;有的小组则让小组中比较擅长答疑解惑的组员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讲解;也有的小组,只要组员遇到不懂的题目,都会拿出来讨论,小组员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总之,各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其讨论和互助的形式都会在班会课上进行分享,大家互相借鉴好的方法。本次模拟卷相对容易,所以,小组讨论和互助的时间大致在25~30分钟。慢一点的小组会利用课间继续讨论和互助,快一些的小组则在课堂上就能完成挑战。

“初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按照难、中、易将题目划分为三个等级,本套试卷共有23个题目,容易的题目有11个,中等难度的题目有10个,难题有4个,在划分过程中,对于计算题,可以按照各小题进行拆分。教师可对小组做出要求,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逐一向教师汇报,每人讲一个题目给教师听,教师会根据每位小组组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抽取题目。这样,既达到了及时落实小组讨论的效果,又能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小组成员做出评价。对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奖励,奖品为学习用品;若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关,利用课间才完成任务,则没有奖励和惩罚;若学生在放学之前还未通关,教师可对小组适当进行惩罚。例如,教师可以将这张试卷上的题目分类,根据小组组员的具体学情,分别给每一位组员布置家庭作业。

由于本套试题难度较小,有些小组讨论18分钟以后,就开始向教师汇报,而且顺利通关,陆陆续续地就有小组汇报了,下课时,已经有6个小组完成了汇报工作,又有3个小组在课间就完成了挑战。放学时,剩余3个小组也顺利通关了。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利用了课间进行讨论,在得到放松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笔者坚持采用“小组师徒互助式教学”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尾巴相对以前大幅度减少了,而关于习题课互助和小组讨论依旧有很多形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只要高效地坚持一段时间,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相信都会有成效。

该教学方法旨在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以“权威——服从”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师徒互助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充分开发了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了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教师可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主观能动性,尽量避免在初二时发生数学学科的两极分化,教会学生互相关心与帮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互助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学生能具备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学生基本能以身作则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并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小组长能大胆地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同学们的学习。

猜你喜欢
习题课师徒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八戒吃包子
师徒智过分数城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