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因特网搜索信息》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陈欢欢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陈欢欢

1 设计思想

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去学习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顺德区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二课。这节课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第一课,也是基础课。上好这节课能为以后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这节课讲授的“搜索引擎”的利用与技巧,能给学生带来信息查找的方便,能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便利。因此,这节课有它的一个重要性。由于这节课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以任务驱动为着重点。

3 学生分析

实施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学生虽然是初一级的新生,但在以前的生活当中,就经常接触过网络,对“搜索引擎”有了个很基础的认识与运用,但很多同学还只停留于搜索引擎的最基础的运用,比如他们常常用整一个问题直接作为关键字去搜索查找相关内存,这样就缺乏了对搜索引擎运用的技巧了,所以这节课的技巧运用方面会对学生日后学习带来很多方便,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技巧的时候兴趣也很浓的。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2)“关键字”的认识和理解

(3)学会制作剪报

能力目标:

(1)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2)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简单的选择和提炼

(3)加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其他学科。

情感目标: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5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合理地使用搜索引擎,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娴熟运用搜索技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如何制作剪报

6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可能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就已经接触了,所以对于这堂课而言,应着重于关键字的讲授当中,同时教师应创设情境,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比、模彷、归纳、总结,一步一步的让学生从轻松愉快中掌握抽象的知识。

学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主动探索知识,归纳知识。

7 课前准备

(1)硬件资源:人手一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及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因特网接入。

(2)学习资源:

A、准备好《重逢》视频,用于课堂引入。

B、准备好学生送的贺卡,用于课堂转入能力提高的学习。

C、准备好与“亚运”有关的基础常识的练习题让学生习作。

D、准备好以亚运为主题的ppt或 word的参考剪报给学生阅览。

(3)为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采用的策略有:

A、合理设计“情景”。本节授课过程,恰逢亚运与圣诞。以精彩的亚运会歌视频,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以精美的圣诞贺卡转入课堂能力提高;

B、强弱结合,合理划分小组。强调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探究”,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

C、任務驱动,引导学生正确探索。设计阶梯式的任务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搜索技巧;

8 教学过程

9 知识结构图

10 教学反思

本课时依照我校“自主互助学习型”模式,并参照初一教学改革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在设计上紧扣现实生活,以亚运为引入,落实基础知识点,以制作圣诞节剪报为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内容层层深入,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未能完全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协作过程中略显僵硬,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学生能够大胆发言,积极上台展示,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上台,应考虑提供课后平台让学生有更广大的展示空间。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