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思考

2019-09-10 07:22徐春荣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生

徐春荣

摘要:在现在的初中教育过程中,为了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课堂的教学就变得十分严格。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一般的教学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走,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局限性。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老师就可以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积极的进行经典诵读的渗透,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本文就主要结合实践教学,对经典诵读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随着一些外来文化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对于我国的一些经典文化却是比较忽略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可以改善这一教学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任课老师,就要积极的在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让语文知识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很多的进行经典文章以及故事的诵读,可以了解到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构建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先主要从在语文课堂渗透经典诵读的积极意义入手,对经典诵读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1 初中语文课堂渗透经典诵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专业与否对学生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任课老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才可以进一步的为学生创造更加专业的环境。而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就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老师们不仅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学习到很多的语文知识,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好的内容分享给学生。并且通过经典诵读,老师可以及时的积累教学经验,更新一些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而然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经典誦读的渗透,就很好的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利用经典故事或者是人物,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学生们所喜欢的元素,甚至还可以将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活跃课堂的氛围。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经典事故视频的观看,让学生们在看影片的同时,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举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让学生们通过对经典诵读的喜欢,自主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去。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维,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自己的视野。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经典诵读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共同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设置问题,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培养自己的语文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

2 经典诵读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

2.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优质诵读情境

在中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是没有抵抗力的,甚至可以说是痴迷。那么在老师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积极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老师以后的课堂教学就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实现,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为了可以让学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氛围中,老师就要适时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去为学生创建优质的诵读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的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给学生创设优质的诵读情境,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实现。比如,在组织学生的进行课本上的《论语》这一课时的时候,老师在讲解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知识,就可以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有关于孔子教他学生的一些视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着那种情景去进行其他章节的阅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促进经典诵读的渗透。

2.2 采用鼓励教学法,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中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就比较好胜,竞争意识也比较强。他们可能会为了老师的一句夸奖,而去加倍努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任课老师,就要积极的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尤其是对于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组织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中采用鼓励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好的遵循了生本理念。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的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经典诵读中去,老师就可以采用鼓励教学法。比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关雎》这一文章时,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经》的诵读。通过在课堂中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诗经当中的片段,让学生们积极自主的进行诵读,表现好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进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专门让班里那些比较内向,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多多诵读,即使他们读的不是很好,老师也要进行鼓励与肯定。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有自信,从而有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培养。

2.3 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都知道在学生成长得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缺一不可的。而在教育中学生们在学校呆的时间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老师就要积极的抓起家庭教育这一块。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呈现一种比较忙碌的状态,父母都忙于工作,对于学生的教育比较忽略,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工作。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并积极组织家长在平常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并可以积极加入到老师所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中。这样很好的促进家校合作,同时也进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增加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老师就可以促进家校合作。比如,在学校,老师可以先首先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展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向家长们普及一下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好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举办一次“我爱经典”的活动,让学生们以家庭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经典分享给大家。又或者老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建立一个微信群,然后在学生回到家里以后,要求家长监督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录一个小视频分享到群里。这样的种种举措更好的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也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为了可以让中学生更好的发展,老师就要积极的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让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叹古人那过人的智慧,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更有利于一个活跃课堂氛围的创建,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不断的培养与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史普惠.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18(12).

[2] 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桃园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