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驻村扶贫实践及思考

2019-09-10 04:50栗方亮刘荣昌刘旭锟罗旭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栗方亮 刘荣昌 刘旭锟 罗旭辉

摘 要:通过1年的驻村蹲点实践,总结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的发展现状,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分析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村情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包括扎实开展党建工作、项目带动整治村容、推进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阐述了驻村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芹溪村;乡村振兴;科技扶贫;周宁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4.016

Absrtac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quatting in village for one yea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Qinxi Village in Lidun Town, Zhouning County, was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Qinxi Village at present were analyzed, then carried ou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basing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 including solid Party building, projectdriven renovation of village appearance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Some achievements had been achieved, the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squatting in village had been expounded.

Key words: Qinxi Vill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Zhouning County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以组织振兴为切入点,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对于解决现阶段农村工作难题、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

为了响应科技扶贫的号召,根据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派第二批干部駐村蹲点的通知》(闽委办[2016]43号)的部署,笔者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参加了本次驻村蹲点工作,驻点村为宁德市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并担任村第一书记,为期1年。在驻村期间,围绕服务农民的宗旨,依靠全村党员和广大群众,扎实摸清村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村民中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访农户,召开村民座谈会,听取群众诉求,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种工作讨论,了解村民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对驻村工作认真思考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以供参考。

1 芹溪村基本情况

芹溪村位于周宁县李墩镇西南部,距周宁县城31 km,距李墩镇区所在地15 km,平均海拔860 m,现辖芹溪、中村和河坑头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户籍226户、927人,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在家多为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员,本村籍大学文化以上10人,党员29人。以种植水稻、锥栗、毛竹、茶叶等作物为主。村民除从事农业外,兼经商、手工业等,全村大多数人口外出经商务工。村后有一银矿—芹溪银矿,是我国古代(宋、元、明)的五大银矿之一,也是福建古代最大的银矿。芹溪村面积约1.7 km2,村落集中,四面环山,民居依山面水而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多处生态林、经济林。村庄道路、自来水、电力、公厕等设施完善,为革命老区村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2 芹溪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生产效益低,优势产业不明

芹溪村虽有耕地面积720 hm2,林地面积约375.1 hm2,但良田仅41.7 hm2,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94.2%。坡地种锥栗为主,面积约80 hm2,茶园面积约10 hm2,由于管理不佳,导致产量不高,平均每667 m2茶青产量20 kg。传统农业低效直接影响了村民收入,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数为老人,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科学种植普及推广认知率不高。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生活不便

李墩镇到芹溪村道路为4.5 m的水泥路,弯多路险,村民出行以骑摩托车为主或搭乘过路货车,出行不便,村里3个小卖部,只出售一些普通的日用品。生鲜蔬菜供应来自李墩镇,或者偶尔进村兜卖的小货车。本村的房子主要是20~30年前修建的土房、木房为主,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如电线老化、房屋漏水等,2016年7月有1处房屋着火。全村尚无休闲场所和健身器材。

2.3 生态环境优良,民俗底蕴不足

芹溪村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村内主路定期打扫,相对干净整洁,路旁有摆放垃圾桶。但农田秸秆焚烧现象普遍,村民卫生保洁意识不强,习惯性向村里的小溪倾倒垃圾,影响村容村貌,有悖于美丽乡村发展要求。

2.4 教育医疗落后,镇区租住较普遍

芹溪村小学已经撤销,适龄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要到李墩镇或周宁县城上学,父母也随之租住在镇区或县城,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不足200人。村里设有简单的医疗所,主要诊治感冒、发烧等简单常见的病症,设备简单,如遇到其他病症,需要到镇里或县城医治。

2.5 支部党建待加强,引领能力薄弱

芹溪村共有党员29人,均为汉族,其中女党员5人,占全体党员的17.2%。整体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52.3岁,文化程度偏低,小学、初中分别占总体的34.5%和41.4%(表1)。村委实行干部分工责任制,即选举出多人分别担任不同职务,责任到人。村内干部均常住在本村或李墩镇,返乡创业青年不多。

村两委围绕党务、村务定期召开支委会议、村民大会,在重大事项上做到党务公开。但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议事规则等方面有待规范。尤其是村财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削弱了村两委的影响力,村两委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面等显得公信度不够,工作开展困难。

3 驻村工作思路与成效

新的村两委上任以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筹建文化广场,村容村貌逐步改观。由村党支部带头,结合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业技术集成服务,促进村财增收、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开展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3.1 扎实开展党建工作

3.1.1 结对共建基层党支部 作为驻村蹲点干部, 在原工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将本村党支部作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党建 “三级联创”活动的延伸点,并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一起携手脱贫。通过开展结对共建,原单位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党建业务工作优势,使工作更加深入基层,贴近村民。村级党支部在组织规范建设、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等方面将得到推动,取得突破[1]。同时建立农业科技帮扶机制,及时帮助和解决芹溪村发展遇到的农业技术问题,使农民获得科技实惠,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1.2 注重村内党员培养发展 农村人才流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回村。针对芹溪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积极动员在村年轻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把农村优秀人才都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培养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带头致富劲头足、公道正派的村干部后备人选,为村党组织注入活力。

3.1.3 规范完善工作制度 驻村期间,针对村内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议事规则等方面不完善的现状,进一步制定了制度规范,组织实施农村“168”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推进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党员交流微信群及时分享、学习最新的党内动态等。组织党员外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4 宣传落实惠民政策 通过走访农民结合基层组织党建活动来开展综治工作,同时把惠民利民政策及时宣传到各家各户。另外,重视低保、五保和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将本村残疾人实际情况形成报告上报,提出合理建议,申请资金支持。

3.2 项目带动整治村容

3.2.1 协助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芹溪村成功获得“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闽建村[2017]4号),开展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在美丽乡村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产业与文化相结合,同时借助申报芹溪宋代古银矿保护遗址契机,拟打造古银矿主题特色旅游,并以规划为抓手,协助芹溪村申报美丽乡村的相关扶持项目。依托芹溪村自身资源,打造“一村一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

3.2.2 开展修路、土地征迁 由于际头村-芹溪村-楼坪村沿线道路规划涉及芹溪村的土地征迁,需要对涉及农户进行征地动员。土地征迁工作与大量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严格按程序和规定进行,加强宣传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征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妥善处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3 推进农业技术服务

开展农业技术集成服务方面,主要开展以下3个方面工作:(1)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农业种植技术3次,培训农民150人次,包括:锥栗管理技术、肉兔产业特色及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优质鸡山地放养技术、家禽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等多次培训。(2)协助规划芹溪村荒地开发利用。针对芹溪村未开垦和抛荒的土地,拟打造属于本村特色的种植模式。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山坡荒地建议种植落叶果树如黄桃、李树、葡萄等,并帮助提供优质果苗及开展果树管理培训等。(3)测定芹溪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指标。取样调查芹溪村耕地土壤养分,分析表明土壤明显呈酸性,pH值在4.9~5.2,并提出4点改良建议:一是用有机肥、碱性肥料(钙镁磷肥、草木灰等)、施绿肥等改良茶园土壤;二是锥栗园增施肥料,补充锥栗所需养分;三是水稻田施用含钾复合肥;四是蔬菜地增施尿素等氮肥。

4 驻村体会和思考

4.1 持续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

“送钱送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是领导村庄发展的核心,党员是中坚力量。基层党支部担负着促进三农发展引领、带动的职责,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内容。支部应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广泛开展党员带头脱贫行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增强致富本领,帮助引导贫困党员带头脱贫,为脱贫攻坚育好“排头兵”[2-3]。上级组织部门选拔出的干部进行驻村蹲点工作,也会给农村基层党建带来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

4.2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要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业培训,培训方式要采取多元化形式,可以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围绕生产向农民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实现培训工作与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相互促进。强化基地建设,打造体现特色产业的示范基地。同时注重跟踪指导,增强培训实效性。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健全“科技指导员-农民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周边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养一批农民成为看得见、问得着的乡土专家[4-6]。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帮助他们分析种植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优劣势,挑选本村具有发展潜力的种植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项目,提供回村创业平台,引导他们回村建功立业

[7-8],同时也能获得从外部的市場、信息、渠道等资源。

4.3 完善生活宜居的配套设施

围绕村民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电、道路、通讯等方面的问题,用好2017年的芹溪村美丽乡村建设经费,改善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建道路的规划、土地征迁工作。提升医疗水平,积极组织村卫生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农民。进一步完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诊疗技术。通过协调整合资金,购买医疗设备,逐渐缩小城乡医疗硬件设施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把芹溪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4.4 优化扶贫政策

乡村农业基础薄弱,应进一步放宽相关政策,在项目立项、资金周转、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贫困村更大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鼓励企业或返乡青年导入技术和资金,发展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张世昌.驻村蹲点干部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7,62.

[2]李来章.开展驻村帮扶的体会与思考[J].青海国土经略,2016(4):6-7.

[3]杨有泉,邓素芳,陈敏.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的调研与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6(8):65-67.

[4]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82-89.

[5]胡腾.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9):222-223.

[6]蔡盛华,罗旭辉.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驻村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8(4):19-22.

[7]吴越,刘玲.农村人才缺失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周宁县七步镇柿洋村为例[J].福建农业科技,2016(11-12):110-112.

[8]曾志恒,罗旭辉,谢喜平.周宁县玛坑乡溪边村驻村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8(4):47-51.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